张静
摘要: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也已经逐渐地步入了规范的公开披露信息的轨道,但是当前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会计监管问题的存在严重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秩序,所以对于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159-0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占上市公司的大部分,“国资独大”的这种局面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也大大的提高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难度。近些年来出现许多的会计造假事件,这不仅说明了加强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为我国对于会计监管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目前还有很多问题出现在我国会计监管体系中。进行会计监督的目的是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依法治理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管理混乱等问题,对市场会计行为主体进行引导、干预、管制,以此来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会计监管概述
(一)会计监管的内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都对自己的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改革,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如何有效地去发现和纠正这些问题成为现代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当务之急。根据这一问题,相应提出了“会计监管”的概念。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一些学者专家对会计监管给出了一些定义,把会计监管归类到会计管理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对会计监管认识的加深,90年代后期“会计监管”最终被作为是一个相独立的概念。现今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监管的内涵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1)干预论。认为会计监管就是对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监管;(2)公证论。这是通过委托关系,拥有“公证会计”的作用,以此防止、制止出现虚假的会计信息。(3)博弈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是会计监管的必要性体现,会计监管的目的就是要去除这种“信息不对称”,同时也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的极大信息不对称性提供解决策略。
(二)会计监管的特点
会计监管作为我国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和独特性。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合法性
会计监管是由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权利,它要求会计人员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监管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
2.合理性
所谓合理性就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对于任何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和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活动会计人员都要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能够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对于违反经济制度的行为,会计人员要坚守底线,严厉拒绝。
3.综合性
会计监管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从资金的使用和经营成果的分配都要进行会计监管。
4.及时性
由于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直接参与到核算、控制、预测和决策的经济活动中,因此相对于其他的监管形式如:审计监管和税务监管来说发现问题早,监管更及时,这也有利于问题迅速解决,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5.双重性
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管主体的一部分,会计人员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进行核算、控制、监督,使会计人员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也决定了会计监管的双重职能,不仅对本企业的微观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监管,也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管。
二、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分析
會计监管体系的概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但是我国会计理论界大体认为分为两个方面:会计监管的规范体系和会计监管的运行体系。会计监管的规范体系解决的是会计监管规范的建立问题,运行体系则解决的是如何实施和执行会计监管规范的问题。
(一)会计监管的规范体系现状
我国监管法规体系大体分为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三个层次。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包括《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等,这些法律主要都是从总体上规范企业的会计活动和会计人员行为。第二个行政法规指的是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包括用于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编制和对外提供行为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以及用于规范股票发行行为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部门法规是在国家的基本法律和国务院法规之下,在立法机关的授权下,会计监管行政部门制定和发布的部门规章制度。
(二)会计监管的运行体系现状
对于会计监管的运行体系现状,通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主体、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客体、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目标和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方式四个部分来理解。会计监管的主体是会计监管行为的具体实施者,包括任何有权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个人。除此之外,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而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了保障其自身的利益也会对企业进行监管,他们也作为监管的主体存在。会计监管的客体指的是会计监督行为的具体承受对象,包括有义务接受监管的会计系统,以及对会计监管系统运行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个人,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客体是单位经济活动以及会计行为。会计监管的目标是通过监管活动达到所期望的结果,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会计监管的方式是指会计监管主体采用何种方法和形式来对监管客体进行监管,一般采取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两种方式。内部监管主体主要采用直接监管方式,外部监管主体采用间接监管方式。
三、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监管的不到位
隨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会计作为国际间国家商业往来的语言,在投资、筹资和贸易活动中的作用也凸现出来,我国政府近几年来也致力于会计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但是政府在监管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是不能忽视的。我国的政府会计监管部门主要有财政部、审计署、税务局、工商局、证监会等等,众多的监管部门造成分工不均、职责不清,在实际的监管中无法形成有力的监管合力。同时,这种监管还造成导致会计信息无法共享,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局面。这些都是导致政府监管不到位的原因。
(二)内部监管没有充分发挥效力
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主要是通过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的,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并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首先,在成员的构成上存在不合理。我国的上市公司由经理层担任董事的比率比较高,甚至存在由董事长直接兼任总经理的现象,这就导致了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失效。其次,监事会的组成人员大多由上市公司的元老和内部人员担任,在行政权力上处于总经理的领导之下,这就使他们碍于总经理权利无法行使正常的监管权利。最后,上市公司的董事和监事会的成员大多学历偏低、素质不高,缺乏管理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因而不能有效的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管。
(三)上市公司监管政策不完善
目前,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上市的公司中国有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国家是企业的主要投资人和债权人这使得上市公司的监管政策主要突出的是国家的利益,而且已有的监管政策不够完善,因此无法满足一些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的监管政策除了受制于会计准则外还直接受制于税法的规定。监管政策上侧重于考虑管理者业绩考核、筹集资金、避免处罚等,为了达到目的,有些企业还存在运用各种方式粉饰报表的现象。在监管政策的选择上有些企业没有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政策目标与所选择的方法程序不一致,还缺乏统一的科学指导思想和科学选择程序,随意性大,无法评估真正的效用。监管政策的透明度不高,也导致了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进一步加大监管的难度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趋势,新的会计准则要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从而提高我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提升我国在国际资本中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实施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监管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首先,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而言,对于价值的确定更具有主观性,而且新的会计准则也没有明确对公允价值判断的标准,这就使会计监管主体很难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其次,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活动的规范由原来的规则导向性转向了原则导向性,由于更加注重提供原则没有具体的规则使新的会计准则更加模糊,导致在不同的利益驱动下,不同的会计主体对同一事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后,新的会计准则大量使用临界标准,使会计人员在实际的会计活动中运用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力,这也增加了会计监管的难度。另外,衍生金融工具在表内的确认和计量也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四、解决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监督主体的建设
加强政府监督主体的建设,要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监管。我国有一个庞大的政府监管机构,但是各机构之间却存在权责划分不明确和缺乏监管部门是否越权标准的现象,有的部门私自扩大监管范围造成监管重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后果,这就要求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起协调型的管理体制。另外要加强对政府部门的再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应该透明化,在社会公众的监督下进行,并且加强法律法规对于政府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强法律的震慑性,让政法的权利在“笼子”中行使。其次,要以内部监督为基础,提高内部会计监管的质量,要求我们要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划清监事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明确审计委员会和与内部审计部门的关系,做到充分发挥政府监督机构的职能。
(二)充分发挥内部监管的作用
内部监管指的是企业自身的监管,内部监管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会计人员。充分发挥内部监管作用,首先,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建设。独立性作为注册会计师的灵魂与生命是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表粉饰作用的关键,如果没有独立性,审计的鉴证职能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自律建设必须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提高会计的审计质量。其次,完善成员的构成。明确上市公司领导者和管理着的具体职责,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会计监督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还能够避免发生职责冲突,从而确保会计监督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政策
加强政策建设是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制定会计监管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的考虑到会计信息相关利益者对于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对应的政策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限制。在确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主要负责人时应将重点集中在利用虚假会计信息获得利益的主要相关人身上,做到从根源上防止这种行为的出现。同时会计监管也应该加大违规的惩罚力度,以起到威慑违法行为的目的。对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而言,我国目前对于他们的处罚力度仅仅局限于行政处罚,还没有注册会计师或者会计事务所因为参与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有重大失职时向投资者做出民事赔偿的规定,因此在完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政策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法律手段对其实施处罚。
(四)提高新会计准则下的监管力度
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会计管理部门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现阶段会计监督的重点是根据会计报表发送的信号,关注企业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的新行为。(1)监管企业是否存在“巨额冲销”的行为。上市公司的“巨额冲销”行为的产生是因为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强,并且它们的减值可以在年度之后转回,所以通过提取准备金实现。在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之后这种通过存货、应收账款的金融性减值依然能转回,这就要求在会计监管的过程中,检查企业是否通过“巨额冲销”来粉饰报表。(2)关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新会计准则加强了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因此应在传统的从会计确认和计量失真的基础上,加入从检查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检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3)更加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报表的作用。通过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效率;(4)加大对新会计准则下市场环境的培育。为了更好的确保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采取措施来培育二手交易及生产资料等市场,并加大对上市公司运行状态的实施监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完善承接赔偿制度,完善资产评估制度,同时在制定会计监管制度的过程中也要增加民众的参与度,从而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好会计监管职能,推动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会计造假行为的出现,使我们认识到了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会计监管体系的缺陷,在坚持政府主导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模式的前提下,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完善我国的会计监管,主要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健全民事诉讼机制;加强政府部门的再监督,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内部监管的有效性,社会监管应以媒体监管为主,在制定会计监管制度的过程中也要增加民众的参与度。我国近几年的经济迅速发展,会计监督作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其作用不言而喻,我们要不断的完善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督机制,从而达到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