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奇

2017-05-06 13:12高群
北方人 2017年4期
关键词:劳模加工技能

高群

从央视《开讲啦》节目与撒贝宁“亲密接触”回来后,秦世俊的知名度再次爆棚。

直到握起机床操纵杆,和兄弟们讨论起攻关课题,这位“80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才终于感觉回到了那个数控铣工的自己——又是周四的18时30分,工作室成员一番争论之后,互晒起朋友圈:“帅吧,这我兄弟!”“亲同事,天天都能见着!”“咱哈飞就是牛人多,替我和小撒握个手哈”,看着上面的一句句留言,面对眼前的一张张笑脸,秦世俊眼睛红了。

此时秦世俊还不知道,不久后的4月29日,这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再次迎来一项里程碑式荣誉——全国“工人先锋号”。与此同时,一个国家级的研究项目和一笔20万元的国家“创新项目补助资金”也正式批复落户,这不仅是全国首批,而且是黑龙江省惟一一家。

“工作室”星光璀璨

走进哈飞机加车间,很容易便能找到秦世俊劳模创新工作室——门口一张放大的成员合影中,16名工作室成员兴高采烈地站在数控机床前。工作室一侧墙壁上写着“创新无大小、创新无边界”。书柜里整齐的技术书籍间夹杂着英语词典和语法教程。最醒目的是一块立在地中央的巨大白板,上面写着“直升机动部件中关键件、重要件数控加工技术难点”,正是工作室今年要完成的国家研究课题内容。

2年前,人们对设计师、大明星拥有自己的工作室习以为常,却不知道劳模工作室是什么模样。然而今天,對年轻的数控三坐标班班长薛永强来说,明星算什么,劳模工作室的人才是他心中的“大神”——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黑龙江省“铁人式职工”揣云冬,中航工业技术能手江镐,黑龙江省技术能手赵刚,哈尔滨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单连波……这一个个鼎鼎大名的高技能人才如同颗颗光芒独特而又闪亮的星散落在哈飞的机加领域中。让这些人才凝聚成团队合力,在解决生产难点、热点问题的同时带动青年人成长,形成技术攻关与技能传承的平台,正是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的初衷。

现今,工作室已成为哈尔滨市唯一一家全国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拥有16名成员,团队平均年龄37.6岁。其中一线技能工人10人,包括1名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1名中航工业特级技能专家、4名一级技能师、4名优秀青工,主管工艺员、程编员各2名,检验员、定额员各1名。

工作室坚持每周四17时10分到18时30分,组织开展技术研讨、攻关及技能培训活动。每月至少固定活动4次,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汇报会,总结通报活动情况。为了保证良好的运行状态,工作室实行年度考核积分制,每年初以团队或个人名义上报不少于1项—2项技术革新项目计划,年综合得分少于50分者取消下年度工作室成员资格。

“技术控”创新不懈

在这个“超级攻关团队”中,成员们平日间亦师亦友,亲如兄弟姐妹,可到了攻关解难时,却从没人讲情分、顾面子。一群最较真的“技术控”凑到一块,管你是劳模还是能手,真理才是硬道理。

2015年的一天,几名工友带着一项难题找到了工作室。原来,直15直升机机身结构中有一种大型框类零件,不仅外形十分复杂,而且零件最薄的地方仅有2mm,加工极易变形,难以达到验收标准。车间领导得知后,迅速将问题立为攻关项目,工作室成员紧急集合“会诊”。

经过分析,大家认为此类零件可以从工装、工艺、编程三个方向创新加工办法解决问题。可具体怎么做,工作室的“意见领袖”们开始了一场唇枪舌战。秦世俊认为在零件四框上对应开口使应力释放,可以减少变型。夏艳红和段秀军则提出给零件加上“肋条”支撑的“预留加强筋法”。赵刚想要从快速检测腔体厚度上提效。揣云冬和江镐又相继提出校正翻转定位孔和优化编程空走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辩论,时间到了晚8时,火热的氛围仍持续发酵。真理越辩越明,一个个方案在碰撞中慢慢成形。“要我看不如分组试验,看看到底哪个好,是骡子是马咱手底下见真章!”经验丰富又威信十足的老工艺员耿连昌一锤定音。

第二天,几个攻关小组立即进入“技术比武”模式,用边角废料试水,一边反馈结果,一边完善方案。经过半个多月的试验改进,第一个好消息来自夏艳红:“成功啦!预留加强筋行得通!”紧接着,一个又一个加工方法被验证成功,“预留加强筋”“制定应力释放槽”“消除加工中热变形的铣削”“快速检测腔体厚度”“校正翻转定位孔”“优化编程空走刀现象”等6项改进方案被证明有效。将这些措施组合应用到直15生产中,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都得到大幅提升,加工时间也缩减了44%,全年节省人工和机床成本三十余万元。车间将这些方法向上申报专利,并积极推广,在各机型上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工作室的统计中,近两年来全员完成创新成果45项,其中申请国家专利19项,已发授权号7项;自制工装、夹具三十余套,节省工装设计和制造费二十余万元;更新多种机型加工程序50种,提高生产效率从1倍至6倍不等;节省刀具和工时费三十余万元;降低零件废品率,节约成本一百六十余万元。

作为工作室的创建者之一,车间主任郑志伟认为劳模工作室突破了以往单兵作战的局限,实现智识整合、资源共享,能够用团队的力量完成许多以前难以想象的任务。而“掌门人”秦世俊则亮出臂膀上工作室的徽章,自豪地说:“现在不是流行一种说法吗,叫‘技术控改变世界。”

“师徒档”火力全开

古语云,名师出高徒。更何况是一群名师共同教徒。工作室的青工李宁还清楚记得,秦世俊和他解决某型直升机主起落架内筒“高硬度材料加工平面度”问题时反复试验的日日夜夜。“没进工作室前,对这些‘大牛只闻其名,不识其人。可第一次参加工作室的讨论会,听秦世俊说完一套加工方法后,我立刻‘给跪了!在这里,不仅有开阔的技术视野,还能零距离学习牛人怎样做事做人,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自古教学相长,工作室不仅带给年轻人攻坚克难的智慧和拼劲,积极学习的饥渴感和展示自我的平台,一群身为名师的“技术大拿”们也同样体会到了成长的乐趣。“讨论时,即使是年轻人,我们也要挨个听听他们的意见。”揣云冬喜欢在讨论中设置诸多小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加深青工对技能的认识,并将共性问题记录在自己心爱的“宝典”笔记上,总结经验方法。2016年,他的“一种车铣复合机床操作防错法”成果出炉,使机床可以通过输入编辑好的指令,自动拒绝加工人为输入的错误指令,不仅将年轻职工的质量错误降低到零,也给自己的“辉煌战绩”再添一笔。

车间更换新一代数控设备,说明书全是英文。为了掌握设备的全部功能,原来只会几句英语的江镐一边虚心地请工作室的年轻人当“老师”和“陪练”,一边回家“死磕”书本,上网找模拟器练手。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他不仅做到了设备操作得心应手,而且还能和空直专家顺畅地“唠嗑”。

累累硕果向所有人证明:在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无论年龄和资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嘿,老秦,拿到20万元资金,你们是不是都要发财了?”虽然难阻外界各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猜测,但秦世俊依然默默谋划着工作室未来的发展。资金可以用来购置项目专用书籍、消耗材料和小型设备,但度过2年的稳定成长期,下一步工作室将面临人员岗位调动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人员考核和进出机制,加快年轻人才吸纳、培养和输送,使工作室永远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习总书记说过,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秦世俊一直难忘在人民大会堂,代表工作室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表彰时内心的振奋与激动:“我们会继续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超越自我,创造精彩人生。使劳模工作室成为企业技术创新,高技能人才成长,实现美好发展蓝图的强大助力。”

猜你喜欢
劳模加工技能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劳模没来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为劳模“SPA”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