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又开放

2017-05-06 12:42方华清
党史文苑 2017年7期
关键词:题写方志敏先辈

方华清

在梅岭山脉北端的一隅,安葬着一位烈士仅存世间的9根(块)遗骨。20世纪50年代,在这些遗骨即将被“奉调”去八宝山时,江西省委紧急作出决议,即“江西人民一定要留下他”。

因而,便有了今天这个位于南昌市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志敏烈士陵园。

方志敏乃江西人,因获得过以下六项殊荣,使他在这个省份的25万多烈士中最具知名度:

一是他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受到了毛泽东的称赞(可详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的《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一文)。

二是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徐向前、董振堂、赵博生等7人一道获得了“红旗勋章”,这是共产党政权首次颁发的最高勋章。

三是1965年当他的陵墓建好时,毛泽东欣然题写了墓铭(毛泽东题写墓铭应该是较为罕见的)。

四是他生前所著文章被收集整理成册后,邓小平题写了“方志敏文集”(邓小平较少题字已是众所周知的,为他人著作写书名则更是少之又少)。

五是他是唯一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模人物”的江西人。

六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的领导人对他那坚定的信念、顾全大局的风范、克己清廉的品德,一直都点赞葆扬。

在陵园陈列室里,可以见到一幅方志敏刚被捕时的真实场景照片:一伙国民党兵兴奋地簇拥着被他们所“抓获”的“共党首匪”。

照片中的方志敏身躯伟岸高大,使得他身旁的国民党兵们显得很是渺小。虽然被敌所困,失去了自由,但方志敏仍以其镇定之神情、非凡之气度、儒雅之做派,让他的敵人十分惊愕,这与他们想象中的“共党首匪”大相径庭。尤其是当那些国民党士兵听了方志敏用“我不像你们那些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了发财”的话来解释他自己为何身无分文后,不由得肃然起敬,纷纷对他“方先生方先生”地称呼起来。

照片里的方志敏凝视远方,此时的他在想什么呢?啊,他在想中央主力红军一定能安全转移,他在想毛泽东又为党和红军掌舵了,他似乎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想看一个全新的中国将在共产党领导下诞生!

这幅照片里方志敏威武不屈的形象,几乎成了那一代共产党人的象征,被历史镜头所定格。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

以上是方志敏于1935年5月在其《可爱的中国》里所说的话,写作环境不是“室静兰香”的书房,而是敌人关押他的牢房。

我常常思索,我们虽说已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目标,但中国究竟要发展建设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才能自豪地说中国梦真正实现了呢?

读了方志敏这段话,才得知其实82年前的先辈对此早就有了他自己的憧憬,即待中国人民真正感受到了创造、进步、欢歌、富裕、健康、智慧、友爱、快乐(笔者注——这与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何等惊人的吻合啊!)的那一天,就是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了复兴之日。

忆古阅今,我们在敬佩党的先辈们勇于牺牲精神的同时,更会为先辈的高瞻远瞩而赞叹的!有诗为证:一年一年清明雨,一茬一茬梨花开;代代先贤暮归隐,辈辈中华有英才。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题写方志敏先辈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郭老为《徐孝穆刻竹》题写的封面
詹石窗教授为本刊题写寄语,勉励学报发展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继承先辈精神 不负时代重托
走向先辈们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