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发生与防治技术

2017-05-05 04:37吕娜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白蛾羽化天敌

吕娜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又叫秋幕毛虫,是一种食性杂、食量大、繁殖快、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2005年首次发现。2008年发展到全市,发展速度之快十分惊人。它是截止目前发现的危害时间最长、危害植物种类最多的害虫,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及时消灭。

一、物种习性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快,自然迁飞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千米。温度在18~19℃以上,相对湿度70%左右越冬成虫大量羽化。在一天中,越冬代羽化时间多在16:00~19:00时,夏季代多在18:00~20:00时。 成虫羽化后,至次日晨日出前0.5~1小时雌雄交配,交配时间可延续5~40(平均14~16)小时,一生只交配1次,交配后不久,雌虫即产卵。成虫飞翔力和趋光性均不强。 雌虫产卵,对寄主有明显的选择性,喜在槭树、桑树和果树的叶背产单层块状卵,每卵块有卵500~700粒,面积2~75px2;最多达2000余粒。成虫产下的卵,粘着很牢,不易脱落;上覆毛,雨水和天敌较难侵入。卵的发育,最适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为75~80%,只要温湿度适宜,孵化率可达96%以上,即使产卵的叶片干枯,也无影响。幼虫孵化后不久,即吐丝缀叶结网,在网内营聚居生活,随着虫龄增长,丝网不断扩展,一个网幕直径可达1米,大者可达3米,数网相联,可笼罩全树。网幕中混杂 大量带毛蜕皮和虫粪,雨水和天敌均难侵入。幼虫老熟后,下树寻找隐蔽场所(树干老皮下、缝隙孔洞内,枯枝落叶层,表土下,建筑物缝隙及寄主附近的堆积物 中)吐丝结灰色薄茧,在其内化蛹。 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不强,每个雌蛾产卵800粒,最多2000粒,初孵幼虫取食卵壳,吐丝结网,群集生活。幼虫耐饥力很强,这一习性使美国白蛾随物品进行远距离传播。美国白蛾有趋臭味、异味特性。在我市危害所有的树木、作物和杂草。

二、发生规律

美国白蛾在华北地区一般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并产卵。幼虫5月上旬开始危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当年第1代成虫出现,成虫期延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为其危害盛期,经常发生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8月,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中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直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蟲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由于气候及各种天敌的作用,越冬蛹残废率很高,能达到70%至80%。

三、传播途径

美国白蛾最主要的扩展途径可由各个虫态随货物借助于交通工具进行传播。以4龄以上的幼虫和蛹传播的机会最多。检疫措施: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鲜果、蔬菜以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都必须认真检查。近几年屡见该虫随由国外运入的包装箱输入中国,应引起注意。

四、危害特点

白蛾是近几年来在沿海地区园林树木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它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它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危害特别严重。

可危害果、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五、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欧美及日本学者于60年代末开始对该虫的性信息素生物学、化学结构鉴定、人工合成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中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但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首选生物防治:0.12藻酸丙二醇酯(藻盖杀),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喷雾;Bt乳剂400倍液喷雾;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00倍液。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5.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中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除了已经知道的自然天敌周氏啮小蜂外,我在大豆田地里无意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又一种天敌——---臭大姐,也叫“蝽”,中国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此虫,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6.根据美国白蛾危害程度、发生面积、林分用途、工程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将治理区划分为除治区、监控区、保护区三个类型区,实施分区治理。

猜你喜欢
白蛾羽化天敌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其性诱集监测预报
去看看蝴蝶羽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