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华+陆宝杰+周玉清+张德玲
摘 要: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基层山洪治理工作实践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华西沟流域洪涝灾害成因进行了剖析,对进一步创优本地区小流域洪涝治理项目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碾子山华西沟;洪涝灾害成因;浅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地处大兴安岭东麓余脉的低山丘陵地带,受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形式影响,该区域是主要暴雨区,山洪灾害主要以山洪、坡洪和滑坡为主,地形地貌决定了该区为山洪易发区、重灾区。历史上山洪灾害频发,自1975年至今,受灾严重的山洪有11次, 近年仅华西沟发生的山洪灾害就有1998年、2005年、2011年、2013年、2015年等五次,仅1998及2015两年度直接损失不完全统计就可高达2亿元。受地理、气象及人为等多因素影响,华西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为达到趋利避害之目的,现就其灾害成因分析如下:
一、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因素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大兴安岭隆起带东南缘与松辽坳陷接壤部位,大地构造单元为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松辽坳陷西部斜坡区。工程区附近较大的构造形迹主要有嫩江断裂、雅鲁河河断裂等。
据地貌成因与形态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七种形态单元。
构造剥蚀地形;剥蚀地形;剥蚀堆积地形;堆积地形:其中剥蚀地形分二种形态单元,为岗阜状丘陵、台状丘陵;剥蚀堆积地形为台地;堆积地形分为五种形态单元:扇形平原、一级阶地、高漫滩及低漫滩。
1.构造剥蚀地形
主要为浑圆状低山及岗阜状丘陵区。浑圆状低山分布碾子山区,山体呈北东-南西向延伸,海拔320-580m,切割深度60-250m,山峦起伏,沟谷发育,水系不对称,可见三角崖面,森林密布,以天然林为主。
2.剥蚀堆积地形
主要为山前倾斜台地,呈条带状分布于山前地带,海拔160-250m,切割深度15-60m,与岗阜状丘陵呈缓坡过渡,台面宽缓倾斜,坡度小于4度,与扇形平原呈陡坡或陡坎相接。岩性由中更新统亚粘土、含碎石亚粘土、亚砂土及含粘土砂砾石组成,基底为白垩系沉积岩、火山岩。
3.堆积地形
微倾斜扇形平原:大面积分布于台地与嫩江河谷之间,由雅鲁河冲积形成,海拔140-185m,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地面坡降在1/1000左右,其上零星分布有湿地、沙丘等。岩性由上更新统雅鲁河组亚粘土、亚砂土、砂及砂砾石组成。
一级阶地:呈条带状分布于河谷两侧,阶地面平坦,微向河床倾斜,前缘多与河谷高低漫滩呈陡坎相接,坎高2-5m,岩性由上更新统顾乡屯组黄土状亚粘土、亚砂土、砂及砂砾石组成。
河漫滩:带状分布于市内各大小河床两侧,滩面较平坦开阔,一般高出河床1m~2m,宽度变化较大。由第四系全新统低液限粘土、级配不良砂、砾等组成。
碾子山区是低山丘陵区,地形上山高、坡陡、沟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众多,山区土壤沙石土,其下多为半风化的碎屑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加之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坡地被开垦为耕地,植被涵养水分的作用被削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一遇到强降雨,很快形成地表径流,从而形成山洪灾害。
华西沟由7条坡谷冲沟成树枝状汇聚而成,流域总面积61.3km2,高程在232m~352m之间,以碾子山区为界,以上高程在216m~430m之间,比降在1/150~1/210之间;以下高程在213m~216m之间,比降在1/800~1/900之间,一遇到强降雨,上游山洪即汇集于城区北口,涌入城区,形成山洪。
二、水文气象因素
碾子山区是黑龙江省主要暴雨区,受山区小气候影响,形成不稳定的气候系统,经常发生持续集中降雨量集中,汛期上游土壤含水饱和,降雨很快形成地表径流,引起溪水暴涨。短历时、强降雨、大洪峰流量是形成本区山洪的主要气象水文因素。
三、工程原因
工程设施标准低,缺少统一的规划治理也是造成华西沟洪灾的另一原因。城区段现有防洪措施未形成完整的防洪、排洪体系,局部地段仍为无堤段,防洪标准在5~10年一遇;上游段为自然无堤沟道,坡地洪水流速快,对两岸土堤冲刷严重,坡地洪水中带有大量泥沙,长期以来泥沙对下游沟道淤积严重,使下游本未达到设计标准的沟道及城市防洪未达标的堤防增加行洪压力,汛期期洪水出槽淹没两岸房屋,工厂,学校及沟道附近村庄和农田;由于城市发展,华西沟现状河道不断被侵占,河道严重淤塞,现状沟道行洪断面不足,河道行洪能力降低,也是形成山洪的重要因素。
作者簡介:李忠华 (1963-),男,黑龙江碾子山籍 ,大学专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