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防范措施

2017-05-05 11:52刘国庆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狂犬病活疫苗病猪

刘国庆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伪狂犬病病毒在病原分类上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猪伪狂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近年来我国猪的感染率和发病率有扩大蔓延的趋势。规模化猪场一旦发生本病,危害较大。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和产仔旺季多发。往往是分娩高峰的母猪场首先发病,發病猪主要在15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最早日龄是4日龄,发病率髙达98%,死亡率85%左右,随着日龄的增长,死亡率可逐渐下降,成年猪发病轻微,母猪多呈一过性或亚临床感染,极少死亡。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对猪危害甚大。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100%,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但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

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或间接接触,还可经呼吸道粘膜,破损的皮肤和配料等发生感染。妊娠母猪感染本病可经胎盘侵害胎儿,泌乳母猪感染本病在1周左右乳中有病毒出现,可持续3-5d,此时,仔猪可因哺乳而感染本病。本病潜伏期一般3-6d,短者36h,长者达10d。

二、临床症状

本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发生脑脊髄炎,表现神经症状及侵害消化系统,乳猪死亡率髙、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和呼吸系统症状(无奇痒)。

2周龄以内的发病仔猪最初眼眶发红,闭目昏睡,紧接着病仔猪体温升髙达41-41.5℃,精神沉郁。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有的病猪呕吐或腹泻,内容物为黄色,初期以神经紊乱为主,后期以麻痹为特征。最常见的是间歇性抽搐、癲痫发作、角弓反张、盲目行走或转圈,或呆立不动。

出现神经症状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发病后耐过的仔猪往往发育不良或成为僵猪。

3-4周龄仔猪症状基本同上,但病程稍长,多便秘,病死率可达40-60%。被毛凌乱、不食或食欲减少、耳尖发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低于15日龄以内的仔猪。耐过的仔猪常有后遗症,出现偏瘫或发育受阻。2月龄以上小猪常表现症状轻微,表现一过性发热,咳嗽,便秘,流鼻汁、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有的病猪呕吐和腹泻,有的呈“犬坐”姿势,多于3-4d恢复。如体温继续升高到41℃以上,则呼吸短促、出现神经症状。

母猪有时出现厌食、便秘、震颤、惊厥、视觉消失或结膜炎,有的分娩延迟或提前,有的产下死胎,木乃伊胎或流产,产下的仔猪初生体重小、衰弱,衰弱胎儿多在2-3d后死亡、流产发生率为50%。

三、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呈多样性,一般无特征性病变。鼻腔呈卡他性炎症变化,咽喉粘膜水肿,肺水肿有出血点,淋巴结充血,肾颜色浅,有针尖状出血点,病程长者肝脾表面有多量针尖状白色小坏死点或结节,有时肝脏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而形成伪膜,如有神经症状,脑膜明显充血,出血和水肿,脑脊髓液增多。

四、诊断

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如病猪体温升高,新生仔猪发生脑脊髓炎,表现神经症状及消化系统障碍,乳猪死亡率高、妊娠母猪出现流产、死胎和呼吸系统症状(无奇痒)。病猪口吐白沫,肝有白色坏死和发病日龄可作初步诊断。但应注意本病不易与猪瘟、蓝耳病、细小病毒、乙脑等病区别,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五、防治

1.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髙免血清,同时配合黄芪多糖等中药制剂进行治疗,对断奶仔猪有明显疗效,可明显降低发病猪的死亡率;对未发病的受威胁猪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以提髙猪只抵抗力,减少发病,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

2.预防

本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疫苗能有效地控制猪伪狂犬病,使养猪生产者获得经济效益。

从未发病的健康猪场最好采用灭活疫苗免疫,初产母猪产前42d和产前28d各注射1次,经产母猪只要在产前28d注射疫苗1次即可。如果是污染猪场,除了产前母猪注射灭活疫苗外,母猪分娩后,仔猪断奶后还应注射一次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同时每隔3-4周检疫一次,直到两次检验全部阴性为止。

疫苗的使用方法:对所有的种猪包括公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都可肌肉注射1头份(2ml),每4个月注射一次,每年注射3次,对初生仔猪可以通过滴鼻免疫,每头仔猪滴半头份(1ml)。

六、加强饲养管理

对新引进的猪只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引进后要隔离观察,抽血检验,对检出阳性猪要隔离饲养,育肥后淘汰,不可做种用。

种猪要定期进行灭活疫苗免疫,育肥猪或断奶猪也应在2-4月龄时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如果只免疫种猪,育肥猪感染病毒后,会不断向外排毒,直接威胁种猪群。

规模猪场要制定消毒措施,定期进行严格的消毒,最好使用2%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或酚类消毒剂。

消灭鼠类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要在猪场内要进行严格的灭鼠工作,防止因鼠类带毒而导致传播疾病的危险。

参考文献:

[1]甘孟侯.中国猪病学[M].l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王鹏雁,蒋建军,田晶华,等.新疆分离株伪狂犬病病毒的致病机理研 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 :57-59.

[3]黄忠森,王强,孙跃进.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综合防制[J].畜牧与饲料 科学,2009(Zl):20-23.

[4]王方,沈小兰,陈应相.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及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 2011(8):114.

[5]王莉,郭锁链,陈宝柱,等.一起猪场爆发伪狂犬病的调査报告m.畜 牧与饲料科学,2003(4):31.

猜你喜欢
狂犬病活疫苗病猪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打败狂犬病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鸭黄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力研究
藏犬狂犬病的防治体会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