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其秀
摘 要:针对如何探讨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促进超高产栽培技术与超级稻品种的技术配套,充分发挥超级稻的增产优势,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对不同移栽叶龄、栽插密度、氨肥施用量三个因素三个水平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旱育秧最佳的移栽叶龄为四叶一心、最佳栽插密度为11000窝/亩、最佳纯氮施用量为13公斤,为大面积示范推广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
为了探讨杂交中稻适宜生态区域的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超级稻的增产优势,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促进水稻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特在我区大观农业生态园区,结合水稻超高产栽培示范片,设置了杂交优质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基本情况
1.试验地点:在兴隆镇金花村四社任其亮承包田,海拔780米,土质为灰棕紫色水稻土,前作冬水,地力均匀,肥力中上,排灌方便,向阳,四周无阴蔽。
2.供试品种: Q优5号
3.田间设计:试验采取L9(34)正交试验方法。设移栽叶龄、栽插密度和施肥量三个因素,每一个因素设三个水平,即栽插叶龄设三叶一心、四叶一心、六叶一心;栽插密度设8000窝/亩、11000窝/亩、14000窝/亩;施肥水平设纯氮10公斤/亩、纯氮13公斤/亩、纯氮16公斤/亩;重复三次,共9个处理27个小区(见下表)。
小区面积0.02亩,小区长4.05米,宽3.29米。小区四周用泥扎埂,埂高10厘米,再用塑料膜包埂,防止肥水漫灌。区间设走道宽30厘米,重复间走道宽40厘米。四周设保护行。
二、试验经过
1.育秧与移栽: 3月16日播种,旱育秧。每公斤谷种用20%三环唑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播前秧田培肥,亩用农家肥1500公斤,磷肥50公斤,泼施厢面,10天后欠肥入泥播种。播种时亩用壮秧剂10公斤,结合土壤消毒时施用 ,土壤消毒用敌克松500倍液均匀喷雾。 4月5日施用20%三环唑 800-1000倍液喷雾,4月20日秧苗移栽前,亩用20%三环唑800倍液喷雾。三叶一心于4月21日移栽,秧龄35天,四叶一心4月26日移栽,秧龄41天,六叶一心5月9日移栽秧龄54天。各小区按29.97cm等行距栽插,根据试验设计密度,窝距分别为27.74cm、20.18cm和15.85cm,每窝栽插1粒谷苗。
2.本田耕作:一犁两耙,年前畜耕一犁一耙,移栽前耙田一次。
3.施肥:严格按照方案分小区施用,小区N10P6K9施尿素304.3克,磷肥1000克,钾肥150克; N13P6K9施尿素395.6克, 磷肥1000克,钾肥150克; N16P6K施尿素486.9克, 磷肥1000克,钾肥150克作基肥。5月9日追1-2期肥,5月17日追3期肥,分别为尿素130.4、169.6、208.7克;钾肥各为150克。
4.病虫鼠鸟防治: 5月17日,亩用益农乐除草剂30克,混合细土措施;5月25日18%双杀螟100 ml兑水30 公斤防螟虫;6月2日亩用锐劲特45 ml防治稻苞虫;6月17日亩用扑虱灵2包,三环唑、卫宁、锐劲特3包防治火蜢、稻瘟病、纹枯病。
5.其它田间管理措施:6月15日到6月25日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三、结果与分析
1.经济产量分析
(1)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在不同栽插叶龄、不同栽插密度、不同施肥量三个因子中,从正交试验直观分析表中得出(见附表1):栽插叶龄因子R=55.9;栽插密度因子R=17.3;施肥量因子R=31.6;由此分析得出各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栽插叶龄(A)→施肥量(C)→栽插密度(B)。栽插叶龄(A)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2)各因子内部水平的产量关系:以产量为纵座标,有关因子的各个水平为横坐标得出(见附图表2):栽插叶龄(A)因子中以四叶一心水平产量最高,亩产616.3公斤。其次是三叶一心水平,亩产613.7公斤。最后是六叶一心水平,亩产560.4公斤。不同施肥量(C)因子中,以施肥水平N13千克,亩产608.3公斤最高;其次是亩施纯N10公斤亩产605.6公斤;最后是亩施纯N16公斤亩产为576.7公斤。不同密度(B)因子中,以亩植1.1万苗产量最高,亩产607.7公斤;亩植1.4万苗亩产592.3公斤为第二;亩植8000苗亩产590.4公斤为第三。
(3)处理组合的初步确定:按照以上分析最优的试验组合是(A2)四叶一心,(B2)1.1万苗,(C2)N13即A2B2C2.
变量分析(见附表3、4)
通过变量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叶龄栽插差异显著,其余各因子的不同水平差异不显著.由此认为,不同叶龄栽插在本试验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比较得出,栽插叶龄以四叶一心差异达显著水平,而三叶一心与四叶一心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六叶一心栽插差异较大。因此旱育秧栽插,在一季冬水田情况下以早栽为好.
2.经济性状分析(见附表5、6)
(1)有效穗和成穗率:栽插叶龄不同对有效穗和成穗率影响较大.三叶一心、四叶一心栽插亩有效穗都达13.87万穗,六叶一心为11.97万穗。其次是栽插密度影响,栽插1.1万窝亩有效穗13.93万穗,1.4万窝为13.7万穗,0.8万窝为12.08万穗。施肥量对有效穗的影响不大,N16亩有效穗13.61万穗,N13为13.07万穗,N10为13.03万穗。成穗率差异不大,均在60-64%之间,但仍以栽插叶龄各栽插密度影响较为明显.
(2)株高、穗长影响:平均株高为111.9 cm,影響株高的主要因子是栽插叶龄,以栽插六叶一心最高达114.8 cm。其次是施肥量影响. 平均穗长为23.9 cm, 穗长受不同叶龄影响大,以栽六叶一心穗较长24.7 cm,其次是四叶一心24.1 cm,不同密度影响以稀植0.8万窝较长24.7 cm。
(3)穗粒结构影响:影响着粒多少的主要因子顺序是:栽插叶龄→栽插密度→施肥水平.大龄秧六叶一心、稀植0.8万株、施N13着粒高。结实率影响则是以施肥量影响为主,其次是栽插密度,以施N10栽插0.8万窝结实率高。
3.生育期比较:栽插叶龄不同,栽插时间就不同.其基本规律是,栽插时间早,始穗、齐穗、成熟都相应提早,以三叶一心4月21日栽插全生育期为167天,四叶一心4月26日裁插全生育期170天,六叶一心5月9日裁插全生育期176天,前后栽插期相差18天,生育期则相差9天。
4.上三叶叶面积状况:不同因子对收割时上三叶叶面积指数影响不明显,但以早栽三叶一心叶面积指数为1.47,而栽插较迟的六叶一心为1.16,裁插密度1.1万窝为1.54,稀植0.8万窝为1.30,施N16叶面积指数较大达1.42,施N10公斤为1.22.
5.生产投入比较:生产投入包括种子、肥料、农药、人工四大项,其中人工包括得犁田、耙田、栽种、挞谷、管理。肥料以实际施用计算,不同施肥量直接影响生产投入,每增加一个纯N则亩增投入4.35 元。
四、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分析得出:
1.从经济产量看:栽插四叶一心产量最高,亩产616 .3公斤,亩植1.1万窝产量高,亩产607.7公斤。亩施纯N13公斤亩产608.3公斤为最高。最优组合是(A2B2C2)即四叶一心、亩11000窝、氮13公斤。
2.从经济性状看:栽插四叶一心有效穗、成穗率都较高,株高穗长与栽插叶龄有关,但不明显。着粒多少也与栽插叶龄为主要影响因子,但结实率确与施肥量关系大,选择组合是(A2B2C1)即四叶一心、亩11000窝、氮10公斤。
3.后期上三叶面积系数看:分别受栽插叶龄、栽插密度、施肥量的综合影响,无明显主要影响因素,但以早栽密度1.1万窝施N16较高,选择组合是(A1B2C3)即三叶一心、亩11000窝、氮16公斤。
综上所述:杂交稻超高产栽培,从栽插叶龄(A)、栽插密度(B)、施肥量(C)三个因素配合看,应该选择移栽叶龄四叶一心、栽插密度11000窝/亩、施肥水平為纯氮13公斤/亩(A2B2C2)为最佳。在本试验中近似最佳配合的是第五处理选择移栽叶龄四叶一心、栽插密度11000窝/亩、施肥水平为纯氮16公斤/亩(A2B2C3)亩产610.8公斤,和第六处理移栽叶龄四叶一心、栽插密度14000窝/亩、施肥水平为纯氮10公斤/亩(A2B3C1)亩产611.7公斤。因此冬水田在选择旱育早栽,栽插叶龄四叶一心、亩栽11000窝基础上,根据田块肥力状况确定氮肥施用量。在肥力较高的田块应选择低水平施肥,亩施纯氮10-13公斤为宜,肥力较差田块应选择高水平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