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良+张顺福
摘 要:质量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控制源头投入品是茶园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是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农资经营管理和使用存在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隐患较大。研究表明,只有建立健全农资配送服务体系是茶叶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茶园农资;配送体系;质量安全
一、前言
1.研究背景:全县茶园面积56万亩,投产茶园40.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达97%以上茶园分布涉及15个镇、118个村、8.5万余户、34万余茶农。2014年茶叶总产量3.57万吨,产值25.4亿元,茶农茶青收入17.2亿元,茶业综合收入45.2亿元。湄潭县坚持“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科学发展理念,建立健全茶园农资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对全县茶产业快速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湄潭县茶园农资经营现状、配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如何搞好农资配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保障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研究方法:本课题采取实地走访、咨询部门、集中座谈、现场记录、资料收集等方法。(1)实地走访。走访了核桃坝、金花、龙凤、随阳山、德隆、马义等村的茶农20户;走访县城农资经营店8家,乡镇农资经营店8家;走访茶业专业合作社9家,走访茶业企业4家进行了调研。(2)咨询部门。咨询和调研了湄潭县农牧局植保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站、执法大队、土肥站、农机站、农经站;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县供销社;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科学院;省农委及茶办;遵义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部门和科研机构。(3)集中座谈。召集了湄潭县15个镇分管茶叶副镇长进行了座谈,征求了茶用农资配送运营方案和镇级配送站点的建设意见;在县供销社、农牧局、农村信合银行、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就农资物流、农资电商平台建设进行座谈。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1.调查研究结果。(1)湄潭茶用农资市场现状。农药:品种需求、市场容量与季节性特点。农药的品种多为杀虫剂、杀螨剂及杀菌剂,各个含量的阿维菌素、联苯菊酯居多,其次为苦参碱、高效氟氯氰菊酯等;使用较多的种类有:阿维菌素、联苯菊酯、苦参碱。湄潭县茶园的用药在每亩每年50—200元不等,现有投产茶园40万余亩,总投入金额在2000万元以上。湄潭茶树采摘期为2月底—10月中旬,春茶价格最高、品质最好,茶树病虫害主要发生在5—10月份,其中6—8月为爆发期和主要用药期。(2)肥料:品种、市场容量与季节性特点。湄潭县茶园施用的肥料主要是尿素、有机无机复混肥、氨基酸有机肥、土壤调节剂、复合肥、腐殖酸肥料、精制有机肥等,使用较多的种类有:复合肥、尿素和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料施用平均大概在每亩每年400—500元左右,用量每亩每年在300斤左右,湄潭县现有投产茶园40余万亩,每年总使用肥料大概6万吨左右,市场容量在1.6亿元以上。施肥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a、冬季施用有机肥每亩在300斤左右,春季采茶前施用尿素每亩在20斤左右;b、冬季施用复合肥每亩在200斤左右,春季采茶前施用复合肥每亩在20斤左右,夏季施用尿素每亩在20斤左右;c、冬季施用复合肥每亩在100斤左右,春季采茶前施用复合肥每亩在50斤左右,夏季施用尿素每亩在50斤左右。肥料施用主要集中在冬季。(3)农机:湄潭县目前使用的茶园管理农机主要有:微(中)耕机、施肥机、单人(双人)修剪机等,茶园生产管理机具中有40-50%的茶农有采茶和修剪机,20%左右有机动喷雾器,100%农户有手动喷雾器。(4)物流配送情况:湄潭县现有快递公司有申通、中通、等多家,货运公司有红四方、贵阳—湄潭货运部等多家,其中快递公司配送的货物主要以生活用品小件为主,配送网点全国,在湄潭的配送网点在部分镇也有;货运公司配送的货物主要以大件为主,配送的网点主要以湄潭至省外、湄潭至贵州省内部分县城。茶用农资物流主要是零星包车货运至乡镇的方式,也有部分农户和乡镇经销商采取客运捎货方式。茶农购买农资物流特点:湄潭县农资经营店有400多家,茶农主要集中在县城和镇上农资店购买,也有农资店送货上门,但要收取运费(不收取也加在物资上的)。一般都是现钱购货,赊账的采取第二年春茶出来后付款。
2.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肥料、农药品种类别繁多、产地不一、专门登记在茶园上使用的品种少等特点,远远不能满足茶园生产的需要。(2)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小,运營欠规范,带动能力弱,社员没有得到合作社带来的利益和好处。(3)市场体制不健全。湄潭县还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资供应市场,同时由于农资经营户规模偏小,流动资金少,造成分散进货,增加了进货成本,最后转嫁到农民身上,造成农资价格偏高。(4)茶园集中度低。企业创办基地的积极性不高,自有基地少;合作社基地规模小,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结语
1.建立了茶园农资配送服务体系,配套了电子商务平台和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
(1)建立了茶园农资配送服务体系。按“一心、一站、一点、一卡、一册”的模式建设配送服务体系。即:一心是指以黔北茶叶生产资料配送中心为总部,建立仓储和物流配送。一站是指原则上每个镇至少建立1个配送站(含超市)。一点是指茶叶专业村、专业合作社或茶区集中区域建立1个配送网点,由配送点直接将服务送到茶农、送到田间地头,现场培训指导服务。一卡是对茶农持卡(优惠卡)的给予价格优惠、技术培训和指导。一册是指服务手册,用于登记农资购买、服务内容、农事记录等。
(2)配套了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监控茶园田间地头,对源头监管得到保证,进一步加强茶园的生产管理。建设完善了手机“掌上农场”,让每个茶农、干部、技术员、消费者充分了解湄潭县茶叶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让消费者对茶叶放心购买,同时也可以实现“私人订制”茶园打下基础。
2.做好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物流体系建设是实现农资配送保障,打通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是面对茶农客户唯一方式,湄潭大部分乡镇都已有物流体系建设,利用现有物流体系充分把农资、技术和服务送到家门口,是实现商业价值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1] 叶芳.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布局与配送中心选址组合优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 2010.
[2] 吴长莹.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在中国农资营销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 刘宇.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作者简介:林永良(1987-6),男,汉族,海南省万宁市人,助理农艺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学位,单位:湄潭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专业: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方向:茶叶。
张顺福(1972-12),男,汉族,贵州省湄潭县人,农艺师,大专,单位:湄潭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专业:茶学与贸易,研究方向: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