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军
如果说每一个成功的公司都可以看做是少数人的胜利,那么罗永浩创建的锤子科技可以被定性为“不沉默的大多数”,它步履蹒跚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跨界者不得不面对的阵痛,也值得后来人以之为鉴。
罗永浩和罗振宇,两个老罗一台戏,以“长谈”为名的访谈节目在4月8日开始登陆电视台、得到APP和百度等多个媒体平台,一时引爆了有关创业的大讨论。
聚焦两个老罗,可以说是两个本可以靠“说話”本身赚钱的人,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罗振宇是罗辑思维的创始人,在去年B轮融资时就已经估值10亿元。罗永浩则是锤子科技的创始人,前英语培训界的精英,以及一家新锐的手机制造商,其最新估值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仍在“亏损”。
当然,这次对谈的主角是罗永浩。在一场近9个小时的深度对话中,数百个堪称尖锐的问题被罗振宇提出,而罗永浩对创业者和产品、创业、用户、投资人、高管、员工、合作伙伴、自己这八大关系的坦诚回答,也几道尽了创业者的一应心酸与艰难。
谈融资:个人欠了9600万元债务
众所周知,手机制造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前期投入巨大,且回报尤为缓慢。对于锤子这个新兵来讲,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迄今为止,锤子科技数次经历过几乎“弹尽粮绝”的地步,最终还是靠CEO本人举债才得以喘息。
罗永浩向罗振宇透露,锤子科技的M系列手机在投产之际,公司面临着关门的风险。公开的信息显示,在揭不开锅的时候,罗永浩还得到过乐视在资金上的帮助。而在和罗振宇对话时,罗永浩更是坦言他和妻子共同签字担保的总借款达到了9600万元。
提到融资,罗永浩对此基本可以用不擅长来形容,从其创立之初开始,锤子科技就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一方面,言语风格和个人性格上的过于坦诚,这个特点并不利于给投资人讲大故事。截至目前,锤子科技虽然已经多轮融资,但总融资金额甚至都不到5亿元,这和时下网络公司动辄融资上亿美元的成绩相比,实在是拿不出手。
回顾锤子科技此前的几轮融资,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数据:
2012年3月,获得天使投资人吴泳铭的900万元人民币投资;
2013年5月,获得来自紫辉创投和陌陌的7000万元A轮投资;
2014年4月,获得来自金石投资、海通创意资本、紫辉创投和和君资本的2亿元B轮融资;
2015年6月,获得来自金石投资、久亦投资、抱团科技、迅游网络和合鲸资本的亿元级别的C轮融资;
2015年7月,锤子科技在C轮融资后又引入了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5000万元。
此后,锤子科技再没有过确定和具体的融资消息,而根据公开的消息,罗永浩将股权质押给了阿里巴巴进行融资。罗永浩在公开场合也承认过,在M1生产之际曾得到过乐视贾跃亭的资金帮助。
可以说,罗永浩这个骨灰级网红在融资方面的建树和公众对他的印象的确是有些不符。罗永浩自己也承认,在融资上花费的精力太少,节奏把握的也不对。而受此影响,锤子科技也交了很多学费,CEO及家属个人高额举债只是表象之一而已。公司若想发展壮大,融资短板仍然是锤子科技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都有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
谈跨界:今天已经没有人会觉得我们是外行了
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不管锤子科技的产品销量如何,由罗永浩主导的产品发布会都是行业最成功的发布会,没有之一。这一点,从价格数百元却一票难求的门票就可以看得出来。和那些提供车马费和礼品给媒体来开发布会的厂商相比,锤子科技可以称得上“天生骄傲”。
从T1开始,锤子科技的手机在工业设计、人机交互等方面就获得了不少业内专家和媒体的好评,罗永浩通过产品证明了他要“严肃地做手机”的事实。
从创业做手机之初99%的亲戚朋友都反对,到如今四年半时间。罗永浩一直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走着。事实上,他最初被认为是“外行”的时候,多半原因是因为他的跨界原因,从一个英语培训的老师,摇身一变为科技公司的创始人,这不仅会让业内人士大跌眼镜,公众亦会产生误解。对此罗永浩认为,做消费电子不用非得是科学家,很多做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科技巨头的那些老板都不是技术出身,认为只有技术出身才能做技术公司,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罗永浩以博朗电器、索尼和苹果举例称,这三家改变了世界的公司共同的特征是核心的团队或创始人,兼具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智慧,最终才使得他跟别的科技公司完全不一样。而他们的产品,在用户体验上也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制造商。
“科技行业确实比起别的行业更让人感到兴奋,我如果卖糖水,卖可口可乐这种东西,你可能只要经营没出什么大的问题,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团队维持几十年,上百年都没有问题,原因是那个行业不可能出现什么大的革命性的东西,所以你固有的品牌和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会持续,除非您犯严重的恶性错误,会持续保持领先。那万一有一天他被另一个糖水打败了呢?也是本质上是个零和游戏,但是如果到科技行业里呢,第一没有百年老店,这个是最让我欣慰的事。”
谈未来:期待参与下一次平台革命
创业者的目标是会变的,罗永浩更是如此。从最早创办博客网站,运营英语培训学校,到最终确定把做手机当做后半生为之奋斗的事业,罗永浩一直在调整,试图在适应世界和个人智趣中找到平衡。
回顾锤子科技成立的四年半时间,一共出了T1、T2、坚果1代和M1这四款产品,但从销量来看,几乎没有一款能够带来惊喜。
罗永浩坦言,在没有线下广告预算投入的前提下,通过发布会和网络自发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力,均受制于产能。在用户最想购买Smartisan产品的时间里,没货。等有货了,用户又不想买了。于是,罗永浩决定备货40万-50万部手机后才发货。他对他的产品负责人吴德周明确表示,不备50万部手机现货就不开发布会。
罗永浩总结,从天猫和京东等电商反馈回的数据显示,400万-600万台的销量是可以预期的。
罗永浩做手机的四年多时间里,外人给其赋予的标签之一是“颠覆”。
主观上,他试图颠覆这个由乔布斯所开创的领域,客观上,他在价值观上的某种坚守,的确改变了行业的一些浊流。他要做的,是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下的“差异化”。
“差异性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尽管目前他的成绩有些“惨不忍睹”,但罗永浩坚信,他和他的锤子科技迟早还能走出一条大路,在下一代计算平台取代平板电脑和手机之前,用8-10年的时间开创出一番不一般的事业。而做手机,这个被他定性为“性价比很低”的行业,却也是他试图布局下一代平台的筹码。至少,通过做手机可以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预备选手”。
“我个人很向往做一个软件、硬件全能自己掌握的平台型的公司,我们在手机上是没有机会做成平台型公司的,但是我要在这个领域里赚到足够多的钱。有足够多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专利储备等等之后,才有可能在下一次平台革命的时候有机会,这也是我一直死守着手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罗永浩说。
而抛开耀眼于下一代计算平台的大目标,罗永浩也有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在2017年卖掉至少400万台手机。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简单来说吧,它已经超过了锤子科技过去四年多时间里的四款产品的总销量。
如果说每一个成功的公司都可以看做是少数人的胜利,那么罗永浩创建的锤子科技可以被定性为“不沉默的大多数”,它步履蹒跚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跨界者不得不面对的阵痛,也值得后来者以之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