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2017-05-05 06:47李传义,刘军,杨瑞荷
农业知识 2017年13期
关键词:麦蚜虫小穗赤霉病

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据植保部门田间调查分析,近几年,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有加重趋势,直接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水平,应引起农业部门和农民朋友的高度重视。现就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

1.小麦赤霉病

⑴症状:小麦赤霉病多发生于抽穗扬花期多雨、气候潮湿的地区,如遇连续阴雨日,病害就可能流行。该病害主要发生在穗期,引起穗腐或穗下节间腐,穗腐在小麦扬花期后出现,最初在颖壳上呈边缘不清晰的水渍状褐色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随后枯黄。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黑色小颗粒,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或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竭,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小麦赤霉病在山东发生比较严重,大流行年份减产严重,并影响食用和种用。病麦粒中含有多种毒素,人、畜误食后可发生中毒。

⑵防治方法:赤霉病防治采用以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结合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如济麦22、鲁原502、山农20等。二是药剂防治。该病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为抽穗扬花期,如遇扬花期多雨高温天气,应及时喷药,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喷雾,每667平方米喷药液50千克,隔5~7天后可再喷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三是农业防治。田间开沟降低湿度,增施磷钾肥,防止早衰。

2.小麦白粉病

⑴症状: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叶面病斑多于叶背,典型症状为叶片表面产生绒毛状菌丝形成的菌落,表面覆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即分生孢子。小麦成熟时,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即白粉病菌的有性世代子囊果。白粉病是小麦最常见,各生育期均可发病,发生范围最广的重要病害。随着小麦栽培中氮肥施用量过多,种植密度大,遮阴避光,相对湿度高,发生面积也逐步扩大。

⑵防治方法:一是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拌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二是麦收后及时灭茬翻耕,消灭自生麦菌,减少越夏菌落。三是药剂防治。田间出现病叶时每667平方米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粉锈宁乳油500毫升,兑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连治1~2次。

3.小麦蚜虫

(1)防治指标:小麦蚜虫以穗期对小麦产生的危害最大。穗期当有蚜穗率达15%~20%,每株平均有蚜虫10头以上时就应及时进行防治。

(2)防治方法:每667平方米可用25%蚜青宁50毫升或25%快杀灵50毫升,也可用40氧化乐果50毫升,结合防治麦黏虫,兑水50千克喷雾或兑水20千克弥雾。单一防治麦蚜虫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8克,或10%吡虫啉或蚜虱净10~20克,兑水喷雾或弥雾。

(李传义 刘军 杨瑞荷 梁山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麦蚜虫小穗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最新研究表明,不育小穗有助于提高高粱等禾本植物的产量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小穗发育新基因
水稻小穗发育新基因克隆成功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查治小麦蚜虫防治要点
2009年平舆县麦蚜虫发生的原因分析
Effects of Cyptopleurine on IκBα Degradation and NF-κB Activation in Breast Cancer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