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波
摘要: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根据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锻炼、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实效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年期转变的过程中,初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学生的独立性和逆反心理逐渐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态度积极,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创新欲望强,但学习持续时间不长,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思维活跃,但不能深入,抽象思维能力差,根据这些情况要满足教学的实际要求,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激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1、游戏情境中“玩”历史,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如果在课堂上适当设计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无疑会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引发他的自主探索,一定会使学生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
2、生活情境中“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当他们走进课堂的时候已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我们的课堂不能脱离这些而另起炉灶,建立远离学生的空中楼阁,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感同身受,让学生亲历其中。比如,在讲述古希腊的建筑艺术风格时,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的照片,告诉学生人民大会堂的柱廊或结构是吸收了古希腊的建筑风格,会使学生感到原来看似遥远的历史就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3、利用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插图涉及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表达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图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激起学生 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其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4、史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史”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对史料的研究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真正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这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探究历史材料,强化史、论结合的教学。当学生能自觉地、经常地和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之愉悦。从而体验到历史课的真正魅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5、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歷史是过去性的,又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再现当年的风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
二、锻炼思维提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使学生了解解题思路,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
1、做好示范,展示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把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锻炼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能力。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形成的。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就必须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
3、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辨析有关历史问题,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使用问题教学法。上课后,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善于设疑。自学指导贵在设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过渡处或结尾,进行设疑,锻炼和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会运用联系比较法。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等各个方面。
4、训练法。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诸多弊端,全面高效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