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演奏中的情感表达

2017-05-04 23:19蒋伶莉
艺术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呼吸表现力古筝

蒋伶莉

摘 要:本文对情感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加强情感在古筝演奏中的表现力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使演奏者能够深刻而充分地领悟“技”与“艺”相结合的演奏技巧,并进一步提高演奏者的演奏水平。

关键词:古筝;情感;表现力;呼吸;气韵美

0 引言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它始于秦,盛于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使得古筝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一般,非常迅速。这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要求演奏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底,更要求演奏者有进行二度创造的能力和对作品本身思想情感的表现能力,从而完满地表达和再现音乐作品。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乐记》中就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动于中,故形于色;声成文,谓之音。”它阐述了音乐是由人的内心需求所产生的,是人内在情感的表现。这种情感的表现能促进人们之间的思想表达与沟通,让演奏者与听众间产生共鸣。单纯地追求“技”却忽略了真情实感则很难打动别人,更加称不上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演奏者在古筝演奏中应该多一点音乐的表现力。

1 情感与音乐的联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情绪与情感的统称。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通常都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情绪是和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悦、愉快、厌恶、惧怕等。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换句话说,人的情感的根源在于极其多样的自然和文化的需要。凡是能满足激起的需要或能促进这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便能引起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作为稳定的情感而巩固下来,反之,则会引起消极的情绪状态,同样也作为稳定的情感而巩固下来。这种高级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只有人所特有的,带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音乐是一门善于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它能形象而深刻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丰富情感。在这里,情感应该包括各种深浅不同的喜悦、欢乐、忧伤、痛苦、诙谐等。演奏者若只单纯地将乐谱上的音符弹奏出来,那么带给听众的也只能是生硬、僵死的作品。任何一个成功的演奏者都应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都应具备正确表达作品思想情感以及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能力。

音乐,是人内在情感的表现。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曾指出:“艺术价值所要求的可理解性并非仅仅满足理性上的满足,同时也是为了情感上的满足。然而,无论创作者需要表达的情绪是什么,他的想法一定要表达出来。”他认为艺术的本质与人的情感关系密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家庭、生长环境、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经验与人生阅历,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会在人们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产生不同的感受。俄国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在听完柴可夫斯基的名作《如歌的行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地说:“我能感受到饱受苦难的俄罗斯人民灵魂深处的内心感受。”若不是他曾经生活在类似的环境下,又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所以說,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拥有丰富的联想是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知,音乐与情感是不可分割的,情感是音乐创作的主要对象,音乐能表现情感并唤起情感,这种被唤起的情感是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与自身的情感相融合的产物。

2 情感在古筝演奏中的意义

2.1 提高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曾说过:“音乐家首先若不是自己感动不已,那么就休想别人为之感动。”所以,只有具备情感的演奏才能使音乐具有感染力与生命力,才能打动听众。作为一名成功的演奏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情感表现力,要将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通过演奏正确地呈现给观众。演奏者唯有在古筝演奏中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同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才能称之为完美的表演艺术。这不仅仅是古筝演奏中的要求,也是一切表演艺术具有的共性。

古筝作为一种弹拨乐器,发音清脆悦耳,如山泉般流畅,极具中国民族特色。也使得它本身在表情达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演奏者在提高自身的听觉艺术,处理好技与艺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乐感,深入分析作品结构,提高学识修养后,能够更加巧妙地结合情感进行二度创造。通过把握音色与力度对比,并以节奏与重音的效果来表现作品情绪层次的变化。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真情实感,感染听众。

2.2 使演奏者达到“琴音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

古筝似流水般的声音和自然的五声音阶表达着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之音。在演奏每一首乐曲时,演奏者都不能缺失演奏者自身情感的表达。比如在演奏《高山流水》时应该有种置身于山水之间的狭义感;而演奏《将军令》时则应是置身于杀场激昂澎湃的感觉。演奏者只有在演奏中用个人的情感去理解了作品中的思想精髓,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极其性格,才能达到“琴音合一,物我合一”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之前提到的“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意境效果。

2.3 能提高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韵”

中国民族音乐非常重视音乐中的“气韵”之美。“气”指的是形象鲜明生动;“韵”则是指意味悠长含蓄。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演奏出生动,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在古筝这门表演艺术中,韵味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够体现出作品的风格,也能够区别各地筝曲的风格特点。山东筝曲、陕西筝曲、潮州筝曲、客家筝曲、河南筝曲,这些派别的划分正是由于它们表现的韵味有所不同。这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能集中精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与作品情感融于一体,收放自如地将乐曲完整表达出来。简而言之,“气”也可以理解为肢体语言,演奏者在舞台上的表演想获得听众的认可,这不仅仅需要听众在听觉上产生联想,更要求演奏者能在乐句与乐句中间通过自己的肢体、气息表现给观众。

古筝演奏中韵味的表现形式有右手言表与左手言心两种,即右手是演奏乐曲本身的旋律,而左手主要是按、颤、揉、滑等技法的表现。通过左手的韵味来补充右手“声”的不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韵补声”。韵味是表达作品情境的一种方式,是为音乐内容服务的。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情感体验得越深刻越细腻,就越容易把握乐曲韵味的走向,从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以此来提高自身演奏水平,更好地诠释作品内容。

3 如何加强情感的表达

3.1 分析作品结构,充分了解作品内容

每首作品的曲式结构都是由作品本身的内容决定的。较好,较深入的分析和了解作品有利于演奏者准确定位乐曲的思想感情,也能使演奏者能根据乐曲不同部分的情绪来调整转换自己的情绪以及肢体语言。在充分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后,我们应该对乐曲进行详细的曲式分析。从引子、开头、展开部、高潮、结束,演奏者都应该仔细的划分出来,并琢磨清楚每个部分的变化,想好应怎样通过肢体语言表现给观众。对于每个部分中乐句间的承接、力度、节奏以及强弱规律都应处理好,不应该根据自己當时的心境去改变作品原本的情绪,更加不可以完全脱离作品的思想主线。演奏者应注意只是给予作品第二次生命,而不是改变作品本来的意境。

例如,《临安遗恨》(见图1)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何占豪创作的,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乐曲是以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为线索,讲述的是岳飞遭人迫害,被囚禁在临安,为国家民族无限担忧,对家人无比思念,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之情。全曲分为7个部分:引子、主题、四个变奏以及尾声,每一个部分感情色彩都不同,有其独特的风格。

比如快板段,无论在速度、情绪上都与之前的慢板产生鲜明的对比。整段快板呈现出了岳飞带领战士们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激烈场面。我们以图1的谱例为例,该段用双手轮抹指法,快速均匀,表现出气势磅礴,万马奔腾的场面,并随着音乐主题的发展做渐强的处理,将音乐思想推向高潮。

3.2 巧妙地处理“技”与“艺”的关系

(1)技法是古筝演奏的基础。“技”指的就是演奏者自身具备的扎实的基本功,它是表达情感的基础。波兰著名的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在《论钢琴演奏》中说:“技巧就好比放在抽屉里面的工具一样,精明的艺术家会在适当的时候,为了正确的目的从中取出他所需要的工具。但仅仅拥有这些工具是毫无意义的,什么时候和怎样应用这些工具的那些艺术家才有真正的价值。”演奏者需要首先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以及对音乐的敏感听觉,然后将乐谱转化成为自己内心的听觉。古筝的技法源远流长,复杂多样。经历了从单手的简单弹奏到双手的复杂弹奏;从简单的弹弦、拨弦到复杂的按、颤、揉、推等技巧的发展过程,而传统的技法和现代的技法各有特色。传统的技法是用右手弹拨筝弦演奏旋律,左手则是在码外弦段上以按、颤、揉、推等技法来装饰旋律,即右手弹弦,左手按弦。而左手的吟揉滑按、以韵补声,是传统技法的主要特色所在。流传民间的弹筝诗“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揉推自悠然,”正是传统技法的如实写照。现代技法是在广泛借鉴和吸取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快速指序、双手轮指、双手摇指、敲击琴弦琴板等,专门用于弹奏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律,给现代筝曲的表现赋予了新的意义。当今,变化多端的演奏技巧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无论是如泣如诉的乐曲,还是慷慨激昂的乐曲,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轻拂宛如行云流水,冲扫势若山崩海啸”,正是现代筝乐演奏的生动反应。对于古筝这门对技法要求很严格的表演艺术而言,要求演奏者必须靠扎实过硬的技法来支撑,要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技法训练才可能弹奏出完美的筝曲。例如,《云岭音画》(见图2),这首曲子是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所写,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西南风土人情的依恋之情,全曲由《晨曲》《寨庆》《恋歌》《夜火》四部分组成,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的风俗画卷,其中要求双手轮指和双手摇指交替并用,以图2谱例为例,没有扎实过硬的技法是无法演奏出来的。

(2)培养良好的乐感。乐感是古筝演奏的灵魂,乐感包含了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力和感受力,是演奏者通过直接经验或者间接经验对乐曲所表现的情绪、意境和描绘的音乐形象进行感知、领悟和想象,体现了演奏者瞬间对乐曲的领悟力和表现力。器乐演奏追求的是音响效果,它的非语言性使演奏者和欣赏者脱离了语言的束缚。古筝演奏的目的是将隐藏在音符里面的感情与内涵表现出来,把听众带到演奏者的想象中去。但是这里的表现并不是指照本宣科,而是要求演奏者用心去理解作品,并且用心表达。为此,每一个演奏者应该把握好乐曲的每个细节,既要演奏精确,又要注重快慢线条的流畅起伏与音乐美感。良好的乐感是一个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每一门表演艺术应具备的键。演奏者必须在平时多听、多看、多表演。演奏者要善于捕捉每种特征明显的音调、典型的节奏以及特殊的结构,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感受乐曲情感,若只注重技巧的摆弄,即使弹奏得准确无误也不过是将音符合成,不能激起听众的共鸣。例如,《秦桑曲》(见图3),如果不能较好地理解这首作品背后的故事背景,那就算是完整地弹奏出来也只会给人平铺直叙的感觉,完全表达不出诗中所言的“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当君还归日,是妾断肠时。”的意境。以图3谱例为例,这一段慢板应该是抒情,充满思念之情的。大量的按,颤音表达出的哀怨缠绵是演奏者应该体会到的。总而言之,技法只是一种手段,而乐感才是演奏古筝曲的灵魂。

3.3 注意古筝演奏中呼吸的作用

著名的二胡演奏家赵寒阳曾提出:“呼吸在演奏过程中很重要,它有利于演奏者掌握乐曲的律动,有利于演奏者清晰地分清楚乐句。在演奏中,演奏者对于呼吸的控制尤为重要。”例如,《汨罗江上》(见图4)这首曲子,在它的第二段中有模仿鼓声的演奏,以图4谱例为例,若是演奏者任由手掌拍打琴柱则只能给听众带来燥乱之感,毫无端午节赛龙舟时两岸击鼓的热闹场面。演奏者必须用自身的呼吸来带动手臂、手腕再到手掌。要将掌心中的力点集中的击打在琴弦上,并随着节奏由慢渐快,由弱渐强的发张趋势,让自己的呼吸也逐渐加强,把双腿作为支撑,以一呼一吸来带动身体去顺应旋律发张并上下起伏。

(1)固定节奏中的呼吸。在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中,三拍子的节奏往往第三拍做滞后的处理,显得较有弹性,具有浪漫乐派的音乐特点。而中国的古筝曲中《彝族舞曲》和《瑶族舞曲》等,都有着自身鲜明的节奏特点。以图5为例,在三拍子中速度快慢的不同也会导致演奏时呼吸的区别。通常强拍为呼,弱拍为吸。

(2)自由节奏的呼吸。自由节奏一般出现在乐曲的引子、结束句、或者乐段的开始和结尾处,其中呼吸依据节奏长短的变化较为复杂多样。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见图6)引子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呼吸有长有短、有急有缓,在这种自由节奏中我们根据力度和速度的提示,对于呼吸的处理不可以草率。当然,每个人在读谱的过程中对于呼吸的处理都会有自己的理解。

(3)呼吸运用在演奏中的意义。呼吸其实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每个人在紧张、兴奋、伤心、难过时都会感受到呼吸的变化。而演奏中的呼吸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中国艺术讲求“气韵之美”,在古筝演奏中,没有呼吸的“气”,那么音乐的“韵”从何而来?指挥家在排練之前要认真的读谱,将乐段乐句进行仔细的分析,以此来安排好每一个呼吸点,再将这些点连成线。只有经过这样深刻处理的乐曲才能让听众随着音乐的律动而情动之中。同样,演奏者只有正确把握呼吸,才能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使音乐达到协和。可以说,演奏中如何运用及处理呼吸直接影响到演奏效果。

人的内心情感是古筝艺术的灵魂。在古筝弹奏时,只注重演奏技巧的单方面运用,而忽视作品的情感和韵味,决称不上是完美的表演。高水平的古筝演奏一定是在各种演奏技巧自如运用的情况下,表达出与作品内涵相呼应的情感,所以音乐情感的把握与表现是每一位演奏者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 崔潇然.借“音与意和”之意谈古筝乐曲的感性审美[J].大众文艺,2011(24).

[2] 杨红.探索古筝演奏中的方法问题[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9(06).

[3] 李军.浅谈古筝与审美[J].中国民乐,2007.

[4] 于芳.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J].桂林师范学报,2010(02).

[5] 赵寒阳.演奏家成功秘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6] 王天一,王居野.古筝名曲句句教[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228.

[7]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8] 谷娟.浅析古筝演奏力度的掌握[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3).

[9] 阎爱华.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之轨迹[J].艺术百家,2002(03).

[10] 王中山.论古筝演奏中手心的运用[J].中国音乐,1998

(03).

[11] 郝军.客家筝派和闽筝筝派异同点比较[J].闽江学院学报,2008(29).

[12] 谢芳.古筝演奏及教学中的体态律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02).

猜你喜欢
呼吸表现力古筝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我的古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