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过剩产能有效化解和降本增效扎实推进等成绩,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但受国际船舶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影响,我国骨干船舶企业手持订单持续下滑,盈利水平大幅下降,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三大造船指标同比下降
2016年,全国造船完工量为35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6%;承接新船订单量为210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6%;截至2016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996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9%。出口船舶在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中所占比重分别为94.7%、7712%、92.6%。
(二)船舶行业经济效益下降
2016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有145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75.7亿元,同比下降1.6%。其中,船舶建造业3421.9亿元,同比下降3.1%;船舶配套业936.1亿元,同比增长0.8%;船舶修理业18417亿元,同比下降4.6%;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675.5亿元,同比增长15.3%。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 47.4亿元,同比下降1.9%。其中,船舶建造业123.1亿元,同比增长5.3%;船舶配套业51.8亿元,同比增长18_2%;船舶修理业5亿元,同比下降35.2%;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亏损41.9亿元。
(三)船舶出口金额同比下降
2016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为215亿美元,同比下降19.4%。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出口额合计122.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7%。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向亚洲出口船舶金额占出口总额的47%。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前列,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16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分别为35.6%、65.2%和43.9%,继续保持世界前列。全国造船完工量前10家企业的完工量占全国的比重为56.9%,比2015年提高3.5个百分点;新接订单量前10家企业的接单量占全国的比重为74.7%,比2015年提高4.1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2016年,船舶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首制船研制成功并交付船东,如3188万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液化天然气(LNG)动力4000车位汽车滚装船和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等全球首制船完成交付。此外,豪华邮轮和1万车位汽车滚装船等项目稳步推进。
(三)多措并举消化过剩产能,兼并重组迈出实质步伐
2016年,骨干船企主动化解过剩产能,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三峡升船机等项目取得突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整合13家大型船厂和20多家配套服务公司成立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中船重工大船与山船、武船与北船、风帆与火炬能源、重庆红江与重跃整合重组稳步推进;上船公司、广船国际、中船澄西等主要造修船企业主动开展存量产能削减。江苏、浙江、山东等地通过产能置换等方式主动压减和化解过剩产能。
(四)船配发展短板有所弥补,产学融合取得新进展
2016年,一些船舶配套设备和系统取得重要突破,如中船动力6EX340EF自主品牌二冲程低速柴油机填补空白,重齿低速柴油机齒轮箱GCS1000国内首研成功,大连华锐批量承接世界冲程最长、单支重量最大的船用曲轴订单,自主品牌锚绞机、舱口盖、贝克舵等甲板机械实现批量装船。中国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产业联盟、中国海洋材料技术创新联盟等组建成立。
(五)扎实推进降本增效,稳步开展智能制造
2016年,骨干船企大力推行精益生产模式,强化成本控制,努力实现降本增效。广船国际、金陵船厂等单位实现钢材低位采购,综合成本仅为2800元/吨;南通中远川崎通过条材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减少劳动力超过60%,生产效率提高3倍;金海重工实施“机器换人”项目,减少劳动力20%以上,降低综合成本近40%。此外,江苏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知识产权船舶制造多功能舱室焊接机器人正式上岗,沪东中华LNG船分段建造数字化车间、振华重工海上钻井平台装备制造智能化焊接车间等项目稳步推进。
(六)健全完善行业标准,大力推行绿色修船
2016年,中国船协修船分会编辑发布《中国修船价格指引(2016版)》,填补了新船型空白,完善了大型船规格,强调安全环保投入,探索建立修船价格与资源价格的联动机制;大力推行绿色修船,成立修船业超高压水技术联盟,推广智能涂装作业机器人实现绿色坞修。
(七)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努力提高国际语语权
2016年,我国船企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实施力度。中船集团与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等公司共同推进大型豪华邮轮建造项目;中船重工海装公司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装备成功布局英国市场;中远海运重工收购希腊比雷埃弗斯船厂完成签约。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双燃料船舶EEDI中国方法终获IMO全面认可和批准,《中国造船质量标准》和《中国修船质量标准》两项标准中英文发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