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立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目的是保持健康,增强体质,丰富体育文化活动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和体育教养水平。
大学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对形成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大学体育教育为学生将来成为一名终身体育者奠定基础。本文试通过分析、研究,找出大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内在联系,为增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
(一)大学生生理发育特点与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
大学生从生理上看处于青春期突增后期,生理的各项功能发育日趋成熟,已接近成人水平。身体的生长及发育逐渐减慢,人体各系统功能逐渐稳定。由于在人体第二个突增期身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运动素质的增长速度,表现为运动能力较青少年时期有所降低。各种运动素质都有敏感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种运动素质增长速度不同,敏感期一般男子在7~16歲,女子在7~13岁,然而各种运动素质都有最高水平时期,大多在18~21岁。
(二)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
大学生身心发展已接近成熟时期,处于学龄晚期。从心理上看,其思维水平处于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思维的辩证和批判性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立性和自觉性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开始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初步理解。处于这个时期的他们情感丰富、容易冲动,个人倾向还不稳定,同时又面临着毕业分配、工作岗位的选择等实际问题,容易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或不协调,如何防止这种倾向的出现,树立终身体育观极具现实意义。
二、终身体育视域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对策分析
(一)明确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按照国家教委制订的大学生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人才,将来能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完成以下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全面锻炼身体,二是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三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四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大学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
大学体育应以终身体育的发展为主线,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尽可能从促进学生健康角度等考虑,在选择教材时,难度不宜太大,最好选择学生在参加工作、进入社会甚至中老年以后仍能坚持锻炼的项目。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师资、学生专业特点等具体情况,教材体系应突出静而不单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置于掌握运动技能之上。在运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真正掌握符合自己兴趣的一些终身体育项目,包括相应的锻炼方法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三)用终身体育观念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首先,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高中时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到位,进入大学后,对体育活动更不感兴趣,对体育锻炼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其次,运动意志水平低,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课堂上则是敷衍了事。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端正体育态度。只有从主观上接受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才能体现体育的价值。
(四)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
坚持终身体育、欣赏体育比赛和参加体育文化活动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体育教养水平。因此,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以外,也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体育科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技能,形成身体锻炼的正确观念以及养成身体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研究规律,创造新法,进一步完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结合时代特点,学习和创立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材内容要科学性强,简单、易懂,还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使学生从中能够学到科学知识:二是教材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三是开展项目与内容要有系统性,符合学校实际状况:四是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实用性,讲述应简单易懂;五是理论教学应贯穿于体育课中,课余可以利用墙报、广播及各种竞赛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
三、结论
一是现代大学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转变学生的体育态度,使其树立终身体育观,着重掌握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一些终身体育项目,以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二是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动素质已过发展敏感期,学生体育活动要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主。三是加强体育科学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技术和技能,并结合专业特点,具体指导学生锻炼实践,强调实效性。四是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体育教育观,体育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促使其树立终身体育观。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