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惯养成

2017-05-04 15:24王占珏赵娜
决策探索 2016年24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家族

王占珏+赵娜

价值观念的养成,有多种途径,各有特点,又各有不同效果。其中家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一直都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并且特别有效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认识到家风家教对于价值观养成的独特作用,强调重视家风家教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民族进步、国家发展。而如何利用家庭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家风家教之中,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家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强道德修养

家风反映了一个家庭秉持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既能够反映出家庭个体成员的道德品质,又能表现出家族整体的文化风格。首先,古代家训的核心内容是“崇德修身”,家长重视对子女品德方面的教育,从寻常百姓家的祠堂、家规家训、家谱以及父母的日常训诫中可见一斑,将修身养性内化于心。其次,家风不仅是一种道德文化,而且是一种社会文化,具有稳定、教化社会的功能。良好的家风能塑造子女的品格,使他们遵守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要求,严于律己,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再次,家风家教要求家庭成员做到返躬内省。旨在增强主动性和自律性,强调反省自身作为,检查自身过失。遇事从自身找原因,不推卸责任,不埋怨别人。在没有外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于律己、洁身自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二)有利于促进法治建设

首先,家风中修身养性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法治建设。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克己复礼,认为“仁”要服从礼制,克己复礼即为“仁”,即个体服从于国家,服务于国家,由此可见,古代家风家教对于法治的推行,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古代家族法、家族司法有利于促进国家公法建设。我国历史上实行家族法与国家法并行的法律二元体系。家族法以文字、书面形式制定出来,明确规定赏罚,对违背家族法的行为予以惩戒,约束家族成员行为,既能提高家族声望,又能为国家公法建设提供一定借鉴。总之,正家风与依法治国殊途同归,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将德治与法治、柔性与刚性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三)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提升幸福感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快乐主义幸福观”,抑或是“完善论幸福观”,其本质均是一种持久的心理感受,是对物质满足和心理满足的一种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在道德实践中得以实现。中央电视台进行的一次采访“你幸福吗”,引起人们思考幸福的本质,以及自己的幸福指数。对于个人而言,幸福就是物质充足,精神富裕。对于家庭来说,幸福体现在夫妻举案齐眉,兄友弟恭,代际关系良好。“幸福-收入悖论”表明收入越高,与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成正比的,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前,提升幸福感,不仅要提高物质保障,更要丰富精神世界。健康的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及代际关系,一定程度上能使人精神富足,幸福感易于常人。

二、当前家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惯养成中的状况

(一)农村家庭教育相对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超过90%分布在中西部省份,这些孩子常年处于父母教育缺失状态,由此导致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恐惧感心理、易怒心理相对严重。父母与子女间信息交流与沟通不及时、不顺畅,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且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可能性,诸多文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的犯罪率普遍高于同辈其他群体。

(二)家庭教育缺乏道德教育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古代家规家训中处处可见对修身养性的要求和规定,可见,重德修身在家风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家风教育子女养成高尚的品德,锻造完美的人格,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戒骄戒躁,专注治学,勤勤恳恳,为人正直。家庭教育使子女勇于承认错误,从自身找原因,不推卸责任,教育子女慎独,坚持原则,不因无人监督而松懈。然而当今,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道德方面的引导,这样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是对教育价值的误解,更是没有发挥好家庭的基础教育作用。

(三)家庭亲子关系疏远

中国家文化受地缘、血缘因素影响颇深,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族、家长具有最高权威,相应的,传统父子之道重“父道”,轻“子道”。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核心家庭为主,由此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现代家庭变得轻“父道”,重“子道”,由以家长为尊转为以子女为先,代际之间的伦理失范严重。子女孝道意识变弱,社会上出现了不尊重、不孝敬父母,甚至于弃老、虐老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家庭其他成员身心感受,以及对其他亲人遭遇的冷漠不关心,这都是身心不健康的表现。

三、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家风家教建设中的思考

(一)拓宽传播渠道

建立宣传家风家教的长效联动机制,要发挥主流媒体、新媒体、精神文化产品等各自的长处,优势互补、协调配合,保障长期有效运行,避免短期突击式运动。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继“今天你回家吃饭了吗~父亲母亲最在乎什么”‘‘家风是什么”等一系列大型调查节目推出后,各级各地媒体有关家风家教的报道、征文活动及各种研讨会持续进行,有效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和自媒体的新兴阵地作用。新媒体的吸引力在于信息的及时化、使用主体的多样化、参与方式的简便化。借助自媒体庞大的用户量、丰富的信息量、开放的讨论平台,通过转发、点赞、分享等形式传播信息,引导人们在广泛参与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传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利用公益广告、精神文化产品等宣传方式,加强家风建设。

(二)抓好家长教育

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是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承担者。家长对家庭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负直接责任,因此,要想最大化地扩大家庭正面的效果,必须重视对家长的教育,重视发挥家长的基础性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家长教育机构等,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培训,或开展公益的“家长一专家”交流会,针对共性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适当的解决办法。同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并在家庭教育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的意见,注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教育家长正确认识家风家教传统,既要认识到其局限性,也要看到它的价值,注重发掘和转化传统文化中的先进、优秀思想观念,根据现代生活特点,丰富创新家风教育内容,重点培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符的公民道德,平稳向现代家庭教育过渡,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融入家庭教育中。

(三)加强各级引领,将家风建设落实到实践中

首先,加强领导干部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其家风状况以及家庭成员的行为表现,往往会对社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领导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更要严格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以良好的家风风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净化社会风气。其次,加强制度保障。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也随之发生变化,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将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子女留在家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传统家族作用日渐衰微,孩子的成长缺乏父母的教育和情感关怀。无论是“孤寡老人”还是“留守儿童”,父母与子女之间这种淡薄的亲情关系,都会影响家庭的和睦和幸福,也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政策引导,鼓励就近就业,兼顾家庭,经营家风,创造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养成的良好家庭氛围。最后,树立先进家庭典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等的评选与表彰,是国家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提倡和肯定,也是对社会大众正面的引导。除此之外,也可以深度挖掘那些吃苦耐劳、重孝道、服务百姓等各类先进家庭,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引导社会、引导民众努力向他们看齐。

总之,家风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习惯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已引起领导集体和学术界的关注,但家风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王占珏的单位为郑州市中原区委办公室,赵娜的单位为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家族
勤劳节俭传家风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家风伴我成长
皿字家族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