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推动居民法律素养提升的研究

2017-05-04 11:22王徽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1期
关键词:社区居民运用法律

摘 要 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社区居民法律素养普遍不高。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玉环县教育局和玉环县社区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有了大幅的提升。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法律 素养 运用

作者简介:王徽,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教育局。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5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不断提高,居民知法守法意识有所增强,但与一个法治国家对公民的要求还有段差距,而且每年都会发生一些公民通过违法手段来表达维权诉求的案例,如2013年7月20日北京机场冀中星爆炸事件、2014年5月福建泉州陈金泉等4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案、2017年2月16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号贩子赵某持刀刺伤孙倍成医生的“非典型伤医事件”。这些案例表明我国公民的法律素养还没有达到一个法治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区在公民道德教育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公民教育的内容涵盖了法制、信仰以及其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符的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屋建瓴的提出“建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以蹄疾步稳的姿态,推动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征程。

玉环县社区学院作为玉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对玉环县315个村(居)社区教育的指导工作。作为一位社区教育的工作者和管理者,近年来,笔者围绕本地实际,对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养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玉环县社区居民法律素养现状

玉环县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也是全国百强县之一。下辖3街道6镇2乡,2016年末,玉环县户籍人口总数43.1807万人。为掌握玉环县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我们向全县五大集镇社区居民发放问卷500份,收回了近350份,并进行了分析。

一是调查对象分析。本次调查30岁以下的人员占24%,30到45岁之间的人员占65%,46岁以上的占11%。工人占33%,个体工商户占54%,在家待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13%。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4%,高中或中专学历占12%,大专学历占63%,本科学历占11%。

二是社区居民法律手段运用情况。被调查对象均没有选择“经常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选择“很少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占72%,选择“没有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占28%。

三是对“法律维权”的信心。没有人选择“法律越来越成为富人和有权人的代表”,选择“有,对法律有信心”占58%,选择“现在没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占42%。

四是对“购买到伪劣商品”的处理。选择“只能自认倒霉”占10%,选择“到商场与售货员理论,要求退钱”占23%,选择“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解决”占67%。

五是对“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处理。没有人选择“习以为常,不了了之”,选择“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要求纠正单位违法行为”占 8%。选择“与单位协商要求补签书面劳动合同”占92%。

六是对“发生抢劫案”的处理。发生了抢劫案,社区居民的都选择了报警。选择“挽回损失不抱太大希望”占40%,选择“公安机关能够破案”占60%。

七是对“如何对待村委会决定损害社区居民合法权益”的处理。没有人选择“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该决定”,选择“通过协商,要求改变或撤消该决定”占85%。选择“别人没意见,我也没意见”占15%。

八是对“学习法律”的态度。选择“有需要时才去接触了解法律”占70%,选择“经常关注法律动态” 占20%,“完全不会主动接触了解法律”占10%;最想学习的法律知识的排序分别是:劳动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了解法律途径的排序分别是:电视、网络、报刊、书籍;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法制宣传方式分别为:定期开设法律知识讲座、组织观看法律知识视频、以海报和小册子等形式宣传法律。

九是社区居民遇到的纠纷排序。日常生活中遇到最多的纠纷的排序分别是:财产纠纷、婚姻纠纷、消费者权益纠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法律维权意识淡薄。遇到各种纠纷或社会矛盾,基层的居民往往想到的是托熟人,找关系,帮忙解决。出现各种消费纠纷,如电信被多收了费,去超市购物实际价格高于标价,一般都不会去追究,维权意识比较淡薄,有时即使想维权,也担心过程太过麻烦而放弃。

二是轻视法律现象普遍。在我们国家不论是官员还是民众,都存在轻视法律的现象。有的官员说过“党大还是法大?”社区居民也认为法律解决纠纷不如人情来的快。普遍认为“法律只是在打击犯罪的时候有作用,我只要遵纪守法,法律和我没关系”。

三是法律信仰出现了偏差。国内很多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屡有发生,这些个别现象既破坏了法律权威,同时也伤害群众信心,从而导致了公众对法律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

四是学习法律主动性不强。居民学习的意识本身就不强,居民学习法律的意识更弱。居民法律知识的增加往往是通过看电视和网络新闻获取的。

三、原因分析

一是历史原因。作为一个长期经历封建统治的国家,人治社会意识根深蒂固,政府行为和司法审判的不透明,使相当一部分居民对司法公正产生了理解上的偏颇。

二是现实原因。其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制度和法律不是很健全,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触动一部分人员的利益,导致社会上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各方利益无法协调,司法机关在司法审判时会适当考虑各方的利益,影响到人们对法律的评价。其二,个别“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腐败现象”也极大的影响了群众对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的认同感。其三,时间过长,费用偏高,精力付出多,导致部分群众不愿意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

四、基本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就要严格遵循“遵章循律、诚实守信、维权扶正、依法办事、民主参与”要求。

第一,遵章循律。首先要确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其次是遵守人大制定的其它法律和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制定的法规、规章。再次,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各部门单位的规范性文件以及村委会或是居委会通过村(居)民大会通过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之类的,公民都必须遵守。

第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法律对一个公民最低的要求,也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第三,维权扶正。公民在遇到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用法律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暴力。同时鼓励公民勇于同不法行为做斗争,见义勇为。

第四,依法办事。公民要按照法律的要求来约束的自己的行为。法律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第五,民主参与。村(居)民要围绕国家大政方针,积极参与当地的民主活动,认真行使民主权利。

二是法律知识和法律心理并重原则。法律知识需要转化成法律意识,这就需要多种途径来实现,还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和主动参与热情。通过社区居民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感受转化为守法的内在自觉,转化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三是促进社会和谐原则。通过社区教育让公民掌握法律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可以有效强化其法律意识。同时,让他们对法律与制度产生尊重和信赖,消除冲突中因自利心理带来的抵触情绪,自觉地认同与执行法律和法规。

五、提升社区居民法律素养的实践

形式一:向社区居民赠送法律书籍。社区学院每年都会向社区居民进行发放一批实用的法律知识读本, 提高大家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法律宣传活动,引导人们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3月8日,向社区居民发放《反家庭暴力法》;3月15日,向社区居民发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2月4日,向社区居民发放《宪法》。重阳节向社区居民发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形式二:到社區举办免费法律咨询。县教育局和县社区学院牵头成立由县纪委、公检法、人社、住建、环保等部门以及律师事务所等专家组成的普法讲师团,每月初入村居为村民提供代办法律公证、代写法律诉状,免费诉讼代理、法律咨询等服务,做到“服务就是宣传法律,宣传就是法律服务”。为方便社区居民咨询,县司法局为每个村居配备了专门的法律顾问,要求法律顾问每个星期至少安排一天时间进社区,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

形式三:在社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邀请公检法、律师事务所和高校法律人士进社区、下基层,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从实体法、法理、程序法等方面提高居民的法律知识。这一年,社区学院为社区居民安排的法律讲座有100多场,内容涵盖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领域。社区学院还举办“玉环县社区教育大讲堂”,邀请县法院副院长等专家为社区居民举办民间借贷法律知识讲座。

形式四:在社区举办法律知识比赛。定期在小区举办法律知识比赛,提供一些小的奖品。树立一批学法先进典型,让身边的人成为义务法律宣传员,带动整个小区的进步。在发放的奖品上印有普法宣传的微信公众号,对于加了关注的群众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带动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楚门社区学校开展了“中国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法律辩论赛,提高了居民对刑罚制度的认知。

形式五:在社区培训项目中增加法律素养课程。在每期的社区居民的培训中,都针对不同的班级增加一些法律课程,如在家政服务员培训班中加入劳动合同的法律知识,在保育员培训班中加入学校伤害法律责任的法律知识,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增加会计法等相关的法律知识,在农民工培训中增加了人身伤害的法律知识,在教师培训中增加了校园伤害风险的法律知识。

六、提升社区居民法律素养的实践效果

一是法律知识明显增加。通过法律宣讲和法律培训,社区居民掌握了一些日常生活常用的法律知识,对法律的认同感增加,绝大多数的社区居民认为法律是保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切身体会到只有学好法律,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平时的生活中,社区居民也注意通过一些小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购买商品,要保存好发票或是小票等。

二是学习法律兴趣明显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更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在平时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浏览网上新闻时,对法律知识更感兴趣了,关注度也更高了。对政府和社区举办的法律宣讲活动参与度也明显增加。

三是遵法守法自觉性明显增强。在通过有交通信号灯路段时,社区居民都知道要遵守信号灯,不横穿马路,不闯红灯,防电话诈骗的能力明显增强,平时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能从法律的视角看待问题。

四是维权意识有了明显提升。随着居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商家和厂家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意识也相应的增强了。随着居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必然会推动全社会诚信水平建设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方.法律素养是公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司法.2002(11).

[2]朱运河.浅析农村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法制与经济.2011(8).

[3]陈乃林.参与社区教育是电大教育发展的重要走向.中国远程教育.2007(2).

[4]胡业勋.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人民日报.2016-01-07(7).

猜你喜欢
社区居民运用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社区居民主动输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全科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