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职工养老保险虽已形成初步的制度框架,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是地区分割统筹,导致国家统一的法定制度沦为地方性的制度安排。由于统筹层次低,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不利于制度的正常发展,全国统筹是优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必然选择。基于全国统筹的复杂性,本文认为提高统筹层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因此需要小步慢走,分步进行。
关键词 全国统筹 统筹层次 城镇职工 养老保险
作者简介:张晓艳,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44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在未来时期,老年人口数量和人口老龄化水平将同步快速加剧。据统计,截止199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26亿,占总人口的10%,到2014年年底,我国60歲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预计2020年升至2.23亿,2030年将突破3亿。①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这个国家或地区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可见,我国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如此快速的老龄化,迅速壮大的老年人口规模,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主动、积极应对,否则势必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猛增加,老年抚养比也加快上升(见图一)。截止2014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为13.7%,到2020年为16.9%,2030年此数据攀升到22%。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亟需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残酷挑战,实现全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目标。
然而,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是其突出表现之一,这使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处于地区分割状态,制度碎片化严重,从调查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陕西、青海、西藏等7省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绝大多数省、区还停留在建立省级、地市级调剂金阶段,个别省还未建立省级调剂金制度。②这就造成了养老保险支付水平和缴费负担省际差距较大,不同省份之间难以统筹调剂,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统筹层次的制度沿革
早在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省级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条件具备时实行基本养老金的基础部分全国统筹”。各省、市为了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分别根据本省、市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主动积极推动养老金统筹层次的提高,但基于很多原因,收效不大。
2005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时隔两年的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实现省级统筹的意义、标准、措施等做了更加明确的说明。各省、市根据相关政策文件的指示,虽然陆续制定了本省的省级统筹制度,并采取相关措施,但统筹层次还是没有达到省级统筹。2010年10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中提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逐步实行全国统筹。这使得推进全国统筹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在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又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但由于改革牵涉面广,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在推行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阻力和困难。进而在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但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利益很难协调,加之各省市经济上、财力上差距较大,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困难重重。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一次强调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可见,中央政府在推动全国统筹方面的力度之大,但时至今日,全国统筹仍然停留在设计和选择方案的阶段,如何设计基础养老金的统筹方案,如何确定统筹后的基础养老金待遇是实现全国统筹的关键,更是难点。
二、统筹层次低带来的问题及实现全国统筹的必要性
第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致使基本养老保险区域分割管理,各省、市之间难以实现制度的有效衔接,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难,这严重阻碍了地区间人才和要素流动,不利于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损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东北三省为例:近年来,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缓慢,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均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尤其是三省中的中心城市,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同时受体制机制的影响,东北地区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外迁,而且,迁入人口即返乡人员多数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性。致使东北三省实际缴费率偏高,额外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本,使企业缺少吸引人才的动力,这也是东北三省经济落后的原因之一,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第二,制度碎片化导致不同省、市养老负担畸轻畸重,不同地区之间费率水平差异较大,直接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养老保险基金余缺并存的现象。一些地区基金结存较多,缴费率不断下调,征缴力度放缓,另一些地区由于基金严重不足,征缴费率居高不下,增大了当地企业成本,从而阻碍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如2014年,用人单位缴费率为20%的有26个省(区、市);高于20%的有上海(21%)、江苏(21%)、福建(22%);低于20%的有广东(约13%- 15%),浙江(省本级14%,地市15%-18%不等)、山东(18%)。地方缴费差距之大,可见一斑。这不仅加重了制度的碎片化,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
第三,较低的统筹层次制约了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处于省级统筹状态,养老保险基金以省(区、市)为单位进行收支,被分隔管理,各省(区、市)之间的保险基金不能互相调剂使用,流动性弱化。一方面大大弱化了养老保险互助共济的作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因养老负担相对较轻,即使缴费率低也出现基金结余不断增加的情况,以2014年为例,当期结余最多的省(区、市)是广东省,为770.26亿元,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当期结余也分别为489.56亿元、398.61亿元、338.42亿元和115.09亿元;而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因养老负担重,即使有较高的缴费率,仍然出现收不抵支的状况,2014年黑龙江省仍然收不抵支,并且情况更加恶化,当期赤字为106.149亿元(见表1)。
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基金由各省的各部门分别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并且在公众担忧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背景下,真实情况却是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已经达到2万多亿元,并且此规模还在持续扩大,但因为统筹层次低,如此大规模的基金无法有效进行投资,每年贬值数以百亿元计。④从如此巨大差异数字上可见,提高统筹层次,强化资金流动性的同时,也能提高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公平性、互济性。
第四,较低的统筹层次容易导致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地方政府事权大,财权小,再加之缺少必要的监督管理,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社会风险,如基金管理不够规范、违规使用养老基金等问题。根据2012年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显示:部分经办机构审核不严格,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待遇或报销费用共18.52亿元。其中:21个省、165个市和748个县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社会保险待遇或报销费用4.18亿元;8个省、178个市和1899个县向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累计323.06万人次、共13.82亿元;2个省、26个市和409个县2.21万人重复享受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205.64万元;抽查的8101个村(居)委会中,719个村(居)委会未按规定程序审批低保对象,210个村(居)委会存在干部人为确定低保对象的情况。⑤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全国统筹,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地方政府滥用职权等现象,减少违规现象的发生。
鉴于以上种种问题,全国统筹是医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根本问题的良药,更是养老保险制度走向完善的关键一步。提高统筹层次,能顾全国大局,顾长远利益,从而确保制度的公平性、互济性;提高统筹层次,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及参保平台,一定程度上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增加制度的可持续性;提高统筹层次,降低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成本的同时,增强养老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促进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三、政策建议
由于省级统筹的种种弊端,全国统筹势在必行。然而,如何实现全国统筹仍然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更好的推进全国统筹,需要协调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坚持平稳过渡原则,并且要注重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协调性等。借鉴专家的一些观点,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不断提高对全国统筹重要性的认识
全国统筹首先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目前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十分明显,大家对各自利益的争夺和维护不可避免。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养老基金结余较多,担心全国统筹后会没有回报的供养西部等欠发达省份,在推行全国统筹的进程中缺少积极性。从短期看全国统筹确实可能会触动这些省份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实行全国统筹,中央统收统支,有利于打破区域经济失衡的局面,促进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最终会惠及各省。中央政府能否尽快协调好各地区之间的利益,需要对基金结余省份进行引导并加以鼓励,并加以宣传,提高各个省份对全国统筹的正确认识,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奖惩分明,抑制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
在推行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对有特殊贡献的省份给予奖励,地方政府的成绩可以与养老保险的实施挂钩,提高其积极性,例如,可以给予经济发达省份一些政策优惠。反之,对滥用职权,滥用保险基金的地区要给予严惩。另外,要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这样可以促使地方政府主动并积极配合中央政府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管理和协调,弱化地方保护主义和利己主义行为,防范地方政府的不规行为,降低社会风险。
(三) 分步进行,坚持平稳过渡原则
提高统筹层次,牵涉多方面利益,我国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各地区历史债务差距较大,实现全国统筹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平稳过渡,使提高统筹层次的阻力降到最低,从而降低社会风险。另外,鉴于提高统筹层次的复杂性,还需要小步慢走、分步进行,可采取条件相似的部分省份实现部分全国统筹,待条件成熟后,过渡到全部省份的全国统筹。
(四) 坚持精算原则,追求精算平衡
精算平衡是任何保险制度必须坚持的铁律。⑥精算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提高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指导思想,精算将全国的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经济发展情况、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指数等各因素统统考虑进来,为全国统筹提供了科学依据。另外,在提高统筹层次的过程中,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规范、调整,这也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关键。
(五)堅持公平与效率相协调原则
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改革的基本原则。在推进全国统筹的过程中,为了弱化区域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克服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与经济增长速度不相匹配的问题,必须坚持公平原则。但是统筹不是统一,在坚持公平原则的前提下,还要体现市场效率原则,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将使养老保险制度陷入平均主义,会严重影响经济发达省份在推动全国统筹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会助长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过度依懒性。所以,在推动全国统筹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四、结语
国家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已经确立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将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在这一时期,充当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的社会保障各项制度理应走向定型。特别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而优化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尽快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安排,牵涉多方面的利益,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平稳过渡,切不可操之过急。在明确制度优化目标的前提下,兼顾现实,制定相应的过渡方案,力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面优化的基础上走向成熟,从而促进整个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更加公平、可持续。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网址www.stats.gov.cn/tjgz/tjdt/201407/t201407 07_ 577438.html.
②④郑功成.深化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教学与研究.2013(12).
③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人民出版社.2016.93.
⑤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8/02/c_123513771.htm.
⑥何文炯、杨一心.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要全国统筹更要制度改革.学海.2016(2).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从地区分割到全国统筹——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3).
[2]谷丽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阻碍因素与对策研究.河北经贸大学.2015.
[3]卢驰文.中国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7.
[4]穆怀中、闫琳琳、张文晓.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收入再分配系数及全国统筹类型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4).
[5]杨俊.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制度的困境与出路:从分散统筹到全国统筹的转变.教学与研究.2013(12).
[6]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7]林宝.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待遇确定方法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