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烨
【摘 要】2016年6月19日,何藩先生在美国加州仙逝。此事件引起摄影界哗然,甚至全球瞩目。在何先生的资料中,以摄影家和电影人的字眼居多,而空前的关注也将这位摄影大家推上了“舆论的漩涡”。
【关键词】香港;人文现实;电影;精神归宿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85-01
何藩, 1931年生于上海,父亲在他13岁那年送给他一台柯达Brownie相机,似乎暗示了何藩未来的职业生涯。
一、摄影创作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沙龙摄影。何藩最早引人关注的是“沙龙”摄影。在他很小的时候,凭借着这部分作品获得了很多奖项。值得说明的是,这些奖项在一些文献中被过于神化,其实这些都不是摄影界的最高规模奖。
第二阶段:现实关怀。这一阶段的作品最能代表何藩摄影的价值观、美学取向与艺术风格。这些照片以精准的用光、敏锐的观察与严谨的构图,呈现了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香港,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风情、市井百态。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是以香港为主题的摄影三部曲《何藩:香港回忆录》《生活剧场》《昨日香港》,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记录了当时香港的社会现实。
不同于郎静山式的“画意摄影”,何藩的摄影作品离不开市井烟火。他了解香港的结构、港人的生活,他从未想过记录香港的城市建筑和名胜,而是努力捕捉香港的魂,记录香港人的生活状况。
这些现实关怀作品之所以受到大力推崇和广泛传播,笔者认为,一是其趣味点正好切中当下大众与传媒对于摄影的认知感;二是当时的香港处于发展阶段,全体港人沉浸于努力向上的气氛中。与如今楼盘群立、发达的香港相比,有着某种本质上的不同,当时的风光多少有所缺失,有些作品呈现出对于弱者的同情和对于资本主义的冷眼。但令人无法否认的,这仍然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眼中的香港。长时间的冷藏保鲜之后,世人再看这些作品,心中泛起阵阵涟漪。试问今天的香港人,与当年相比,失去了什么?这才是何藩作品的真正核心和价值。
第三阶段:技法的重组。晚年移居美国后,无法再像壮年时期那样驰骋街头,于是何藩转战至电脑前。其依然坚持研究新的摄影技法,在70岁自学Photoshop,利用叠印、剪裁和蒙太奇等手法将以前的摄影底片再加工,形成他后期的风格,具有当代意味的全新尝试。
二、艺术特色
(一)光影的生理直觉。在摄影语言中,电影叙事与风格塑造的光影极为重要,何藩之所以被誉为香港的安塞尔·亚当斯,就是他对光影的极致捕捉能力令人称绝,甚至不亚于当时的布列松。太阳在这座城市的投影规则,他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光线变化之瞬间:马路一片墨黑,泛着银光的电车轨道,在逆光中行人变成了黑色的小纸片,衬着远处海上的孤帆,有种空洞的诗意。
(二)平面设计感。何藩的摄影作品还具有较为鲜明的平面设计感,他没有刻意安排,绝大多数出于下意识。他最广为流传的一幅作品《靠近阴影》,是一個着旗袍的女人站在一堵墙的明暗交接处,低眉凝视,仿佛时空也凝结,他创造出的旧香港格调,几乎是浑然天成的王家卫电影。
(三)中国古典文学。何藩酷爱中国古典文学,所以作品中经常出现古代诗词的意境演绎,代表作《As Evening Pass By》就是被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的意境所感染,那种“日暮途远,人间何世”的气氛,引领观者思绪上升到另一境界。他的摄影作品连名字都是令人回味的,《时日如飞》《生之欢愉》《魔幻现实》等。
(四)艺术和纪实的结合。何藩作品冷静敏锐地捕捉了市井生活中瞬息变化的情绪,不见纪实摄影师完全纪实的手法,而是对这座城市的关注,使他的作品不仅有旁观意味,更有简约又意蕴十足的艺术性。
三、演艺生涯:戏谑自己“为五斗米折腰”
与此同时,何藩也是国际知名摄影家、电影演员及导演,他执导了二十余部电影。他自小喜爱电影,于1961年加入香港邵氏集团,从一开始的场记逐渐发展为演员,邵氏版《西游记》中唐僧一角受到大家的好评。在他参演的三十余部影片中配角居多。1966年,他以导演的身份开始从事电影创作,首次执导《血爱》,尔后其电影作品先后入选多个国际电影节。
出于商业的压力和当时的电影坏境,邵氏公司要求他转而拍摄唯美派风月片,《春满丹麦》《长发姑娘》等二十几部影片先后诞生,他也常常戏谑自己是“为五斗米而折腰”,这样的转变,虽然让何藩成为香港首个票房过千万的导演,但他心中依旧千千结。
四、何藩:我的摄影从未妥协
何藩骨子里的那股文艺精神,让他的一生浸润在艺术的温床。他的生活或许本该在高档穿着、花围巾的香氛之中,但他的摄影作品却常常出离他自己的现实,以悲悯的眼神流连他人的生命。 何藩曾说:“我的摄影从未妥协。”这里所说的摄影与妥协,当是他对摄影的喜爱与眷恋。
回看何藩的人生经验,他是透过镜头窥探世界的局外者。一生流离,他其实完全有理由把自己活成一个名流绅士;摄影获奖无数,他大可以挑起学院派的大梁,在“象牙塔”里不问世事。然而他都没有,他穿梭于红尘内外,权衡着热热闹闹的名利场,始终维持着摄影世界中的静谧,为自己留下一张老式肖像画,最后的几笔,素雅、恬淡,意蕴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