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和仪式

2017-05-04 22:32张敏
中关村 2017年4期
关键词:成人礼仪式事情

张敏

内容和仪式对于一件事情来说是相辅相成的,都十分重要,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要做到内容和仪式的完美结合。仪式从古至今贯穿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古代的祭天、皇帝登基、开国大典、盛大阅兵、元首会晤;个人的一生也与仪式伴随,抓周、成年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结婚典礼;颁奖典礼、就职仪式,甚至追悼会等仪式都为我们所熟知。每个仪式也都是为了特定的事情,所以事情的内容和仪式时紧密相连的,也是人的一生遇到的最多的事情。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很重大的活动,也有很多仪式。这类仪式已经超越了地界的概念,无论天涯海角,有华人血统的人,都会过春节(过年)。过年前夕我们有很多的仪式来迎接“年”的到来:写春联,贴“福”字,看着到处张贴的“福”,虽有一年的辛苦忙碌也不再觉得,只感到满眼的“福”,我们憧憬着未来好的日子,心里是满满的希望;腊月二十三要过小年,还要送灶王爷,让他上天言好事。小年是为了大年到来前的预演,随后的一周是除尘周,要将一年来家中的积尘、垃圾清扫出去,也有除去陈旧的意思,寓意要和旧的年份作个告别。要吃团圆饭象征着阖家团圆,年饭上还要有一盘鱼来寓意“年年有余”吉祥含义。年饭后要给压岁钱,除夕夜要守岁,年三十关门前要放鞭炮,这叫炮竹声声辞旧岁,大年初一开门后的第一件事也是放鞭炮,这叫“迎新春”。中国的年是按照农历来编排的,而农历又是严格按照节气来排列,大年初一即使还有大雪纷飞,你仍然能感受到挡不住的春意从大地底下开始悄然生发。“年”的各种仪式塞满了我们儿时的记忆,哪怕是人到了老年,这些也不会忘怀,这就是“年”的儀式带给我们的深度印象。年给了我们从仪式到内容满满的记忆,已成为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以至于每逢春节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想家,只要父母在,我们不管岁数多大,不管相隔多远,都想在过年的这几天回到我们曾经的“家乡”,它也铸就了中国特殊的亲情关系,它造就了中国春节上亿人春节大迁徙的奇观, 这个奇观是我们春节特有的仪式所带来特有的文化现象。

现在有些企业也很重视仪式,尤其是职位的升迁,为升职者举行正规庄重的仪式。这让他们很有荣誉感,也能感到沉甸甸的责任,而这样的责任感正是通过这个公开仪式来实现的。特定的场景、特定的讲话内容都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固化,从而让任职者在新的岗位上常常回忆起彼时的承诺和感受,自觉工作,履职尽责,恪尽职守,不辱使命。

上世纪有一段时间,社会上似乎不再注重仪式化,认为是费事费力的花架子,我的青年时代正赶上那段日子,大部分事情甚至连结婚这样的终身大事也没有举办一个像样的庆祝典礼活动。经济的贫乏只是部分原因,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很多传统的礼仪习俗被打破,使得我们不知该如何办。其实结婚对于男女双方是十分重大的事情,它意味着两个家族的联姻,意味着两个人后半生的相濡以沫、相伴持家,意味着抚养教育后代、孝敬赡养双方的老人。这么多的职责一下子随着婚姻的到来而要直面,没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去确认和向亲朋好友公示这样的时刻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生活的道路不总铺满着鲜花,更多的时候是两个人逆水行舟,齐心协力的相扶前行。生活是个万花筒,每天都在不受我们控制地千变万化,唯有承诺能够坚守,而承诺必须要有仪式来固化。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是内容,仪式是相伴起强化作用的。仪式有大小之分,即使没有宏大的结婚场景,至少也需要一纸结婚证书,这张纸的作用也是一种仪式和象征,有了它就和非婚同居有了本质的区别。

现在很多中学恢复举行成人礼。这种公开正式的仪式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即将脱离幼稚,学会思考,承担责任,走向成熟。从青少年成长为成人是一个心理的转换过程,身体的物理器官并没有发生突变,这个心理的转换过程需要一个仪式来加以固化,成人礼就是来完成固化功能的一个特定的仪式,它帮助青少年认识到从这个时刻起,需要以成人的行为方式来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来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的更迭实质上是代际之间的连续更迭,不能出现大的断代。通过成人礼这种方式,社会每年都将一代人转换为成人,要他们从即刻起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社会就能稳步地向前,而不出现代际之间的断档。所以成人礼这种仪式不单单是个人的事情,实质上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需求,参加仪式的青少年只是这个大的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仪式看似为了个人实质也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岁月的流逝如白驹过隙,人们能记住的是很多精彩的瞬间,很多事情我们都会淡忘,也有一些会沉淀到记忆的深处,但是我们历经过仪式的事情不会忘记,深受过感动的人和事不会忘记。这些瞬间的事情因为仪式而显得精彩,而

这些精彩的瞬间回忆起来犹如发生在昨天。

人是一种很特别的动物,他的记忆需要一些特定的场景去强化,在生活过程中人会受到感动,与之相伴的场景都是自然界自有的,无需我们刻意去装点。而要想人为地去强化一些事情,特定的仪式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婚礼的仪式、过年的仪式、毕业典礼,在北方还强调各个节气的仪式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花絮,一是为了增加生活乐趣,二是为了强化我们的记忆,使得过往岁月成为心中永恒的记忆。这样当年老回首往事的时候,才不会显得十分茫然和苍白。也只有这样人类才有了能不断传承的经验和教训等。所以内容是核心,形式也很重要,它们构成了一件事情的全部,只有这样,事情才完美。核心再好,没有形式装点,它一定不完美,因为它引不起人们的美感,注定不会在人们心里留下任何痕迹,不能留下痕迹的事情一定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仪式的形式感的意义是帮助我们将内容正式化,公开化,强化身份转化等等。所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一定是既要有核心的内容,不能言之无物,枯燥无味,也要有完美的形式,它为我们创造出一个适合永恒记忆的场景,能够将这件事情永恒地储存在我们脑海的深处,当想回忆的时候记忆的闸门马上就能打开。

内容和仪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内容由于仪式的装点更加完美和更易进入人们脑海去强化记忆,仪式因为内容的重要而显得更加庄重。我们接待国家元首、政府首要时检阅三军仪仗队,很难分清楚这种仪式是为了显示我们三军的阵容,还是仅仅为了完成接待任务的隆重仪式,它是仪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内容即是形式,形式即是内容。理解了内容和仪式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相应的内容和仪式,也促进我们更加完善相应的内容和仪式。它能使得生活更加充满美感。

猜你喜欢
成人礼仪式事情
成人礼感想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成人礼
千奇百怪的“成人礼”
开营仪式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