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年发展规划

2017-05-04 15:29
新体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终生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是中国第一个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是青年发展事业的重要顶层设计。青年体质健康是其中的工程重点项目。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刘伟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身体是一切干事创业的基础,《规划》规格非常高,将青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为重点内容来阐述,体现了党、国家对青年体质的关心和重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仅是提升青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还是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提高民族精气神的基础。

事实上,身体健康不仅是学习生活的基础,适时、适量参加运动是有利于记忆和学习的,更有利于释放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参加体育比赛时会有输赢,这能教会学生克服挫折,培养敢于拼搏的精神,形成长远影响。正如教育先驱蔡元培所言,“健全人格,首在体育”。

学校和家长应转变观念,注重挖掘学校体育的内涵,将体育教学作为锻炼学生意志品格的重要方式,而不仅仅是盯着眼前的文化课分数或体育特长生招考。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会帮助学生度过艰苦的备战升学期,还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规划》中提出,培养青年体育运动爱好,力争使每个青年具备1项以上体育运动爱好,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中应注重组织各个项目的比赛,积极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渐培养出终生锻炼的习惯,在年轻人中形成体育锻炼的时尚。

强化校园体育“硬约束”

林静远《浙江教育报》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针对青年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实施青年体质健康提升工程,并细化了一系列具体要求,这对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

人类在基本解决了食物营养和保健防疫问题之后,体质健康就提上了议事日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提升他们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就是提升国家的实力。学校肩负着育人教书重任,必须把体育教育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学校体育受到了进一步重视。从课程设置、时间规定,到广泛开展各种校园体育活动,如阳光体育活动、校园足球运动、体育联赛,以及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等,均促进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学生的身体素质监测和青年体质健康水平看,学校体育教育的落实状况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与人们的期待和要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审视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重智轻体。现在虽重视素质教育,但社会评价标准还是升学率指标的高低,学校和家庭对体育的目标价值被降低了。有的学校体育课程甚至只重视教学与体育考试相关的项目内容,或者让位于应试的文化课程,一些体育特色学校往往也只重视运动队的比赛成绩提高,追求学生升学保送的资格与加分,没有重视整个校园特色体育项目的普及教学。《规划》中提出“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体质健康指标的硬约束”,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如果不在学校教育評价体系中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的硬约束,校园体育就难以得到真正的重视,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素质。

古语云,习惯成自然。要提升青年人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教学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会学生一两种体育项目的技能并爱好运动,形成参加锻炼活动的习惯。

首先,要强化体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的硬约束,发挥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保证体育课时和课外锻炼时间,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必须要有底线思维。

其次,开设尽可能多的体育运动与健身活动项目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选择与兴趣,为他们形成运动爱好创造条件。

再次,创造条件引入退役运动员和专业俱乐部进入校园体育教学,积极开展各种体育联赛,提高校园体育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度,努力创设浓厚的群众性体育运动氛围,通过体育魅力的感染让学生养成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兴趣要从小抓起

李传发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体育系副主任

不管是全民健身还是提升青年体质健康水平,学校体育都是关键一环。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青年在校时间很长,因此,《规划》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学校体育要为学生培养提升体质健康水平的意识,给学生传授各种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方式,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帮他们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

各种评价体系和制度都有,主要就是抓落实。《规划》强调硬约束,非常重要,也非常切合实际,应该大声呼吁。有了压力,学生不断接触体育锻炼,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魅力,就会逐渐养成锻炼的习惯,与体育锻炼终生为伴。

体育教学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要从小抓起。小时候兴趣没培养起来,进入初高中甚至大学再培养就很难。如果没有兴趣,不是怀着一颗愉悦的心参加体育锻炼,效果会大受影响。

将体质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魏天罡学生家长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将提升青年体质健康水平作为重点内容来阐述,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青年体质的关心和重视。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也是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是从事一切事业的基础。家长都希望自己家里的青年人喜爱体育运动,自觉锻炼身体,形成终生锻炼习惯。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望,要家庭自身、学校、社会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每个家庭都要对提升孩子体质健康有正确长远的认识和使命感。目前的教育升学体制使得相当一部分家长观念存在偏差,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学科教育低龄化,课外班占据孩子大量业余时间。事实上,适时适量的参加运动有利于记忆和学习,更有利于释放压力,促进心理健康,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在未来的学习创新道路上走得更长远。孩子从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具有健康的体魄,才是人生重要的起跑线。

其次,希望学校将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工作落到实处。初高中时期是提升体质的关键阶段,却往往因为升学考试的压力,体育教学存在困难,体育课或活动课被挤占的情况并不鲜见。其实,学生们非常渴望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团体活动能让他们在繁重的课业学习后得到调整和放松,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参加体育比赛有输有赢,也能教会青少年克服困难和挫折,培养拼搏向上的精神,对身体健康形成长远影响,让体育成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再次,提升青年体质健康需要举全社会之力支持。希望兴建更多的大众体育运动设施,开放更多的体育运动场地,广泛宣传和引导,让青少年随时随地都能接触体育锻炼,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魅力,逐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体育锻炼的时尚,并让体育锻炼终生为伴,终生受益。

唯此,孩子们才会真正成长为身心健康,体魄健全的青年,实现家庭的幸福梦想,也才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

让运动融入血液

吕钊旅欧华人

德国男足向来有着“德国战车”的美誉,一提起德国人,人们就会联想到高大、健壮、威猛等形容词。不过,在这些词语的背后,你可曾想过原因?运动早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

俱乐部文化是德国人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上班族还是学生,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后,多半都会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俱乐部里,享受挥洒汗水的惬意。這样的俱乐部在德国星罗棋布,种类繁多,总能找到想要的那一类。入会费用低,不会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场馆从下午开门营业到晚上,时间上也完全不成问题。学校鼓励学生放学后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父子甚至祖孙同时出现在场边的情况也不鲜见。如果一周纵情奔跑两到三次,身体素质会差吗?

健身房是个人态度的一种体现。德国日照时间短,蔬菜依赖进口,肉类反而较便宜。再加上相对单调的烹调手段,人们不自觉地每天摄入大量热量,肥胖乃至巨胖的移动“肉山”屡见不鲜。因此,对体型有要求的人会自觉选择健身房,通过抗阻训练对个人外形加以塑造。换句话讲,不练出点儿块儿,也没姑娘愿意正眼瞧,她们比汉子们练得还狠。

更别提那穿行在青山绿水间的跑者了,比比皆是的小树林正是天然的跑道。PM2.5长期处于个位数,只要有心,处处都是运动场。

听闻国务院最近出台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对体质健康有了明确要求。加强学校体育、组织体育运动、配备健身器材,这些要求正是德国人长久以来一直在做的。可见,这条路没错,但也别忘了,这条路很长。当学业和工作压力下人们仍有余力参与运动,当体育课不再成为家长和班主任眼中的洪水猛兽,就离这些目标又近了一步。

猜你喜欢
终生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一只狗的终生陪伴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最后一次
呆呆和朵朵(13)
飘荡的灵魂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