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之龙”辛弃疾

2017-05-03 07:09周俊玲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兵士济州抗金

周俊玲

读辛弃疾的词,悲中有壮,壮中有悲,充满了英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令人慷慨激昂,感慨万端。辛弃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顶天立地的抗金英雄

辛弃疾(1140~1207),山东历城人,他出生时金人已经大兵南下,占领了北方。面对金人的侵略蹂躏,辛弃疾义愤填膺,决心抗金救国。在21岁时,他组织两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后来,叛徒张安国贪图金人的钱财,杀害了耿京。辛弃疾闻讯悲痛万分,决心除掉叛徒,为耿京报仇。他率领50名勇士,一起骑马奔向济州。辛弃疾的队伍到了济州官府,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虽然心有点儿虚,但是一时还没弄清他们的来意,就吩咐兵士让他们进来。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看见张安国跟一些叛将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就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马上。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辛弃疾当场向兵士们宣布:“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来了。谁愿意抗金,参加到我们队伍里来!”济州的兵士多数原来跟过耿京,听到辛弃疾一号召,有上万人愿意跟他们走。辛弃疾立刻带着义军,押着叛徒,南下归宋,以惊人的勇敢和果断名重一时。“壮声英概,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这些经历既使他的南归经历带上了传奇色彩,也为他以后词的创作积淀了丰富的内容。对于这段经历,他在不少词作中都有反映,譬如在《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中,他写下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的词句,充分表现了辛弃疾匹马擒贼的无敌神勇和气壮山河的英雄豪情。

二、血气方刚的爱国志士

爱国贯穿辛弃疾的一生,也体现在他的词中。辛弃疾因为生长于被异族蹂躏的北方,收复故土回到家乡的愿望非常强烈,然而,那些生活在安逸中的南宋士大夫只是把打退金人收复北方当作口号,根本无心为统一而战。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辛弃疾把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尽情宣泄在文学创作中。

他当时给力主抗金的好友陈亮写了著名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此时的词人喝酒之后,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带的宝剑,仔细地观看。在睡梦中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抗金的战场,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战斗的号角。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啊,已成了白发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将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只能扼腕叹息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不仅是词人,而且是一个入世的人,从他20多岁横刀立马,生擒抗金叛将,令“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开始,无论身在何处,总是念念不忘恢复大业。在南归临安朝廷的第一个十年间,他勤于政务,积极谋划,这一时期词作中或隐或显,有意无意,常常提到收复旧地的理想。如《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的下阕:“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对赵介庵的勖勉,对自己来日大展宏图的期待,展露无遗。若不是有年轻的壮志雄心在激昂鼓荡,这种奇伟瑰丽的想象,怎么会如此联翩而至呢?而且他梦里看到的也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的后四句:“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在主动承担民族使命的同时,把积极寻求个人生命辉煌的愿望寄托于文字,借题材多样的词来宣泄自己的英雄豪情。在他的一曲曲失意悲歌中,我们听出的是“沙场秋点兵”的爱国强音,也听出了“以手推松曰去”的痛苦与无奈。

三、壮志未酬的一代词人

辛弃疾是一个铁骨铮铮的英雄,他的词“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表现出了欲挽狂澜,将扶大厦,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激荡着多少爱国志士的心。但辛弃疾也是悲哀的,由于南宋的偏安享乐,他满腹的文韬武略,执着的北伐热情难以实现。但有幸的是他把壮志、怨愤、愁苦化为了词句,写成了千古流芳的词作。他作为一个词人的光辉,穿透了千年的历史风尘,至今不曾有过黯淡。几乎人人在接触到“宋词”这一概念的同时,也就记住了“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醉里挑灯看剑”这些传诵不衰的词句,辛词已然融入了汉民族的血脉,与时蜿蜒不息。

作为一个创作力丰富并有大量词作流传至今的詞人,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变幻多端的风格,特别是随着他人生经验逐渐丰富和不断内化,各时期的词作展现出了不同的格调和精神。辛词有些声声激越,豪放激昂。譬如他调任镇江知府,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写下了千古传唱之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表现出词人报效国家、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今天读来仍然使人精神振奋,豪情满怀。

有些词婉约含蓄。譬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而不直接说明词的内容。以含蓄的笔墨,写出了他对南宋朝廷黯淡前途的担忧。尽管表现形式婉约,但真实内容并未完全掩盖。读这首词,会让人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有一颗火热跳动的心,这就是辛弃疾的耿耿忠心。它说明,辛弃疾不仅是豪放派的词人,也是一个大作家,他的词风是多种多样的,作为“词中之龙”是当之无愧的。

(责编 / 刘博)endprint

猜你喜欢
兵士济州抗金
来济州,体验独一无二的主题游
青 牛
岳飞大破金兀术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中韩“济州”的“济”发音研究
背水一战
吴玠吴璘及其子孙汉中宦途遗迹考述
岳母刺字
一个兵士的死
兵士与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