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宇东(《十几岁》副主编)
白日梦非白日里睡觉做的梦
文/颜宇东(《十几岁》副主编)
插图/陈溆(长沙市中加中学)
与不少小作者一样,这位小作者在文章的开头选择“趴在课桌上”,“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这似乎成了一种套路:写白日梦,文章开头写自己在某一种环境下或者一种心境下睡着了,文章结尾某个声音让自己苏醒过来。这真不在少数。
说白了,就是白天真的睡熟了,做了个梦,又梦醒了。
我们姑且相信,所有这些作品里的素材,真的是源于一次睡觉。
白日梦是个心理学名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白日梦是指清醒时的脑内所产生的幻想及影像,有情节,也有思辨。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与睡眠中做梦的二者之间,所以它不是睡眠。
人都应该存在这样的经历。比如,人坐在小溪边,水波粼粼。人的思绪乘坐着一茬一茬的波光,顺流而下,不知去了哪里。突然的一个刺激,也许只是一阵凉风,也许就是自己打了个冷战,将人从清醒状态下的幻想里拉回到现实里来。
与苏东坡同为大词人的李清照也做白日梦,“云中谁寄锦书来?”而苏东坡在《江城子》里应该是入睡后梦里见的、想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样一来,我们在写《白日梦》时,真没必要强行将自己揽入到一场有鼻子有眼的睡梦里。
以上我们谈论了这么多,姑且当作审题的一些思考吧。
我们先前提到,白日梦里是有情节的,甚而有思辨的。小作者的这篇文章都在行文中予以了实现。小作者在这场“白日梦”里,去了九百多年前的宋代。梦开始,他在苏洵家的襁褓里。尔后,他切实当了一回东坡先生,度过了这位北宋文学家的大半生。
从叙事来看,所写的内容全部是史实,这一个接一个的史实勾连了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在“白日梦”里的实现。
我们回到这篇文章来看,小作者的幻想,仅止于他成功地跨越了时空,成功地当了一回苏东坡。也就是说,小作者只是在梦境依史料演了一场话剧,这场梦里没有出现新的故事元素。
小作者作为文中的苏东坡,也应该是有愿望没有实现的,比如苏东坡就想见到已经故去的妻子王弗;比如苏东坡与王安石亦敌亦友,是不是让两者把酒话桑麻呢?
这种“白日梦”就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我们在写白日梦之前,不妨想想我们有哪些愿望没有达成。尔后我们再去做白日梦。那真的会是一场特别的旅行。白日梦里除了一些场景和情节的浮现,也会有思辨。那么我们在行文过程中,可以适时插入一些思考,增加文章的厚度。
我倒是特别喜欢这篇文章的文字,短句子居多,节奏感强,干净利落。
小作者写作过程:
我平素敬重苏轼。周三的整个上午,我都在看新收藏到的老书——孔凡礼先生的著作《苏轼年谱》。午休便误撞入了东坡居士家,醒来后只依稀记得些许片段。我醒来后捉笔写了这篇文章,只是梦境里一些经历没有写全。
——张晋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