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恒+汤燕红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对于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 学生党建工作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11-01
一、高校学生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入党动机不明确
大学生争取加入党组织,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有正确的入党动机,始终信仰共产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部分学生党员由于受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模糊,他们认为入党有利于找到好的工作单位,有利于在单位受到提拔重用。怀着这种极端个人利益、功利性观念入党的学生,很显然个人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抛在脑后,不可能成为具有奉献精神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也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不规范
发展学生新党员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建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目前有些高校在发展党员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和入党程序进行。确定培养对象以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是否是班干部为标准,不走民主程序,非常不严肃。组织学习党章走过场,使学生对党的基本知识一知半解。考察入党学生不考虑学生的全面素质,不考察入党动机,注重考察学习成绩怎样,参与各种校内和校外活动表现怎样。预备党员和转正阶段,入党培养对象不能及时向党组织提交转正申请,不能及时办理转正手续,不能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讨论。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党员的质量。
(三)学生党员后续性教育缺乏
在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入党前的教育培训,忽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的现象。对发展对象能进行较为系统的教育,成立党章学习小组,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基本上能保持入党积极分子的常态化。但对于入党后的学生则放松了教育,认为培养的对象入了党任务就完成了,加之组织生活进行不正常,导致学生成为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后,不思进取,沾沾自喜,松松垮垮,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再是追求的目标,不断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政治立场不坚定,混同于一般的学生,在学生中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学生党员管理队伍力量需要加强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要求入党的学生与日俱增。目前高校党建工作者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由輔导员和任课教师承担,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虽有工作热情,但缺乏工作经验。同时,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大环境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追求崇高理想的缺失以及功利化的价值观念在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留下痕迹。因此,部分党建队伍工作者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薄弱,这必然影响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质量。
二、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强化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作为高校党建工作者,应积极向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章和党史基本理论和观点,学习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坚定学生的政治理想,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准,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感和鉴别能力。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建知识网站,通过网站传播党的理论知识,把网络建成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教育的新载体、新渠道和主阵地,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德才兼备的共产党员。
(二)严格组织发展程序
在组织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不能因为私人感情降低标准,对每一个入党的学生一视同仁,使他们在组织的培养过程中得到锻炼,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其次,要注重培养和考察环节,把学生的一贯表现与在关键时期的表现结合起来考察,避免以偏概全现象的出现。再次,要加强对组织发展细节的公示,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都要公示,让广大学生做好监督工作,也让学生从中了解组织发展的程序和严肃性,同时也听取学生对组织发展的意见,从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三)实施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程
高校基层学生党建组织应尽快启动党员再教育工程,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载体,对已入党的学生党员进行全面的后续教育。在政治上让学生能够理性地认识国情、认识党情,从内心深处自发地树立起对党的事业的信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党员进行再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进行差异教育,提高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定期表彰优秀学生党员,树立典型,激励先进,弘扬正气,形成良好的党建氛围。
(四)抓好学生党建队伍建设
高校党建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党建工作的效果,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就需要建立一支觉悟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党务工作队伍。学生党建工作者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素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党性观念;学生党务工作者要牢记党的宗旨和性质,要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创新精神;学生党务工作者要具备学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务实高效地做好党员的服务工作。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