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红色DNA”行动

2017-05-03 23:32王益民张艳
党史文汇 2017年4期
关键词:临汾贺龙西北

王益民 张艳

2016年10月,枫叶如火,丹桂飘香。适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和全党全国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60多年前从汾河岸畔西进南下四川的尧乡子弟第二代于10月上旬组团进行了一次返晋寻根之旅,对他们的父辈70年前曾在山西兴县、临汾等地生活战斗的地方作了一次回访,引发了诸多网友的热评。回川之后,他们决定给当地政府和父辈们作一个汇报,是为“晋绥儿女不忘初心汇报会”。

10月20日,由原西北人民艺术学校二部学员,曾担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的范朴老先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南下工作团名义正式邀请临汾市委党史研究室参加此次汇报会。

“南下”是我们党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为彻底解放全中国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948年5月,临汾刚刚解放,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加速培养建军、建国人才,在时任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的直接领导下,西北军政大学、贺龙中学、西北军政干校、西北艺校、西北电校、财贸学校、工业学校、卫生学校、西北军区通讯学校、新闻训练班、工程人员训练班以及随后前来的西北军区绥蒙分校等各类干部学校相继在临汾开办。1949年5月,中共晋绥分局党政机关、军区机关也由兴县南迁临汾,晋绥分局党校在临汾河西的伍默村集中培训了包括地、县、区、乡一级的干部,以及报社、剧团、政干校、青干校、妇干校和艺校的学员及后勤人员等。到了1949年夏秋之际,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临汾作为西进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成为迎接新区解放而集训干部、开办各类干部学校的大本营,再加上警卫团、野战医院等人员,西进南下工作团人数达数万人之多,他们按系统分别编为五个梯队,分批离开临汾,踏上西进南下的征途。一路上,他们跨越黄河天堑,翻越终年积雪的秦岭险隘,进入到尚未解放的川陕等新区,战斗在国民党残匪、土匪、特务负隅顽抗的险恶环境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他们大都工作战斗在巴山蜀水等地,为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付出了一切。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如今,他们经常与家乡党史部门联系沟通,邮寄党史资料。他们的后代也大多在川渝等地工作生活,并为延续其父辈的这份革命情怀四处奔走。这一段史实无论对于他们所在的当地还是他们离开的家乡都是弥足珍贵的史志印迹,是编写党史不可缺少的。

基于以上考虑,临汾市委党史研究室应邀成立课题组,并将赴成都的主旨定位为:一是实地了解、看望为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临汾籍南下老干部,带去425万家乡人民的深情问候;二是走访、征集“南下”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抢救活资料,编撰南下干部的回忆录、口述史,为编撰临汾党史正本预作准备。

10月25日一大早,课题组一行走进位于四川音乐学院竹园小区的范老家。已是85岁高龄的范老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在临汾原西北人民艺术学校二部激情燃烧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他和战友们一起跨黄河、过秦岭南下的场景及许多友人的感人往事。他拿出临汾市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平阳党史》2012年第四期纪念临汾南下、西进干部入川、入闽63周年专刊,指着封面上贺龙的画像,兴奋地说这幅像就是他的“拙作”。特别是在讲到他15岁时随着贺龙将军一起南下的情景时,指着墙上的一张穿着土黄色老式解放军服的北方少年照片,给我们说这就是自己离开临汾时的样子。临走时,范老给我们赠送了《晋绥儿女不忘初心》《范朴作品集》《天宫》《当代最具学术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家——范文》等许多珍贵的书籍资料。

26日上午,“晋绥儿女不忘初心汇报会”在四川音乐学院聂耳厅举行。下午,临汾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南下干部史料座谈会在学院的会议室举行,参会的有40余名南下干部及其后代,南下干部有李兴文、毕兴、赵永福、关怀方、朱玉、陈光发、高文等老同志,还有贺龙司令员的侄女贺南南、贺蓉南,临汾旅——太岳军区八纵二十三旅旅长黄定基的女儿黄晋蓉、女婿黄援朝,原四川省顾问委员会委员卫广平的儿子卫祖国,原晋绥分局宣传部宣传科长叶石和临汾县医院第一任院长冯佩璋的女儿任洪凌等南下干部的后代们。座谈会上,老干部、老同志们都热情澎湃,兴致高昂,他们的发言有的激情澎湃,有的绘声绘色,把我们带回到他们当初南下时的艰难岁月中。会议中间,这些老同志还向我们提供了许多历史照片、简介、回忆文章和书籍、地图和画册等。特别是贺龙的侄女贺南南提供了中央革命軍事委员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于1937年8月25日签署的命令一份,贺文玳(贺龙元帅的堂弟)2000年10月绘制的他参加八年抗战形势略图一份,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一份。原西北艺术学校文学系李兴文老同志为我们提供了他1990年2月发表在《临汾地区教育史志资料》上的回忆文章。李老当天清早起来激情难抑,为这次座谈会作诗一首《咏临汾》,他噙着泪花为大家深情地诵读了这首诗,使在场的人都十分感动。座谈会上,课题组还向老同志们赠送了介绍临汾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型画册《大美临汾》和党史研究室近几年的最新编研成果,如《平阳党史》《临汾红色旅游指南》《临汾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等书刊,并发放了临汾籍南下干部党史资料征集表。

随后几天里,课题组重点走访了10余位临汾籍南下老干部。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见到原西北人民艺术学校二部普通部主任栗茂章同志,栗老已经94岁高龄了,但是他的思路仍然十分清晰,眼睛依然炯炯有神,一见到我们所带的《平阳党史》西进南下专刊上关于西北人民艺术学校二部的一张几百人合影照片,栗老一下子就从中找到了自己。栗老深情地追忆了西北艺校二部的创办、宣传和发展工作,详细地回忆了他随着学校经过襄陵、汾城、稷山、河津,赶到禹门口渡过黄河奔赴四川的情景。在黄晋蓉的陪同下,我们走访了黄定基的夫人史兰英老人。88岁的毕兴老人亲自给我们当向导走街串巷走访。原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南下干部乔毅民老人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南下的书籍及资料。原西北局设在临汾河西伍默村的党校教育长、四川省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杜心源的女儿,临汾留守处刘中主任的家属,南下第一梯队司令员谷志标的女儿谷莉莉等,都主动发来短信,积极和我们取得联系……讲述了他们对党、对人民、对南下工作的感受。所有这些,都一次次鼓励和鞭策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南下干部们这种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他们那种恢弘的气度、坦荡的胸怀、富有哲理的谈吐、渊博的识见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也使得我们的“红色DNA”抢救活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这次活动安排紧凑而高效,走访座谈了40余名临汾籍南下干部,征集了27本书刊和大量的图片、文字、录音等资料,为下一步启动编撰临汾南下干部专题史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 曲星)

猜你喜欢
临汾贺龙西北
临汾:抓紧防治玉米蓟马
临汾清廉地图
一座西北小城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西北不惑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