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的文献综述*

2017-05-03 05:09周文君
山西青年 2017年9期
关键词:培育社区研究

周文君

江南大学法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的文献综述*

周文君**

江南大学法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随着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的相关研究的增多,及时有效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在准确定义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梳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分析已有研究的特点、创新和不足,并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路径做出展望。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治理目标的细化和深入,缩小目标对象——即以社区为单位成为新的治理路径,通过社区治理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实现“见微知著”和“以小见大”的社会分工作用。而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社区社会组织也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一、“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的概念

最初国内学界对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的定位是作为社区治理和社区融合的附属品,因而将社区社会组织本身作为一种研究主体的研究较少。通过这些文献,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明确“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的概念。

(一)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界定

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通常会借助另外两个概念——“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通过三者的区分与联系,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如表1所示。

在我国,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相对而言,作为第三种组织形态,具有非政府性的、非营利性的、具有公益性或互益性的特征。“社会组织”一词的出现在国际上和在我国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但现如今,在我国,社会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因此,社会组织来源于民间,依托于社会,为社会服务而存在,是在中国公民社会领域中,公民自愿主动参与、具有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的组织。

社区组织是一种地域上的概念,是指在社区里的组织,是社会里的组织的“缩影”,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以及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重要表现。[1]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组织的典型代表,此外,社区社会组织也是社区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性质上看,社区组织并不隶属于社会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结合了“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二者的特征,因此,社区社会组织是在社区范围内公民自愿组织及参与、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组织。

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性质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正式性包括非政府性与政府性非政府性、公益性、民间性实施范围依托于社会依托于社区依托于社区组织形式基金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以草根倡导型或草根互益性组织居多服务人群较广泛、普及程度高较狭窄狭窄、不具有普及性居民参与依据需要情况而定依据组织而定居民自发自愿组织或参与

(二)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的界定

路径,即方法、手段、步骤、途径等,但“路径”比一般的“方法”和“手段”更为系统化和规律化,是解决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具有可复制性和专门化。因此,对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的研究,从研究主体上,将“社区社会组织研究”与“社区社会组织”研究区分开来,前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后者是本体论意义上的。[2]前者通常将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研究切入点、研究范式看待,然后达到“见微知著”的“透视功能”之效果,但此时的研究主体并不是社区社会组织本身,而后者则将社区社会组织本身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对象,此时“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是“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的重点。而本文是以“社区社会组织”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从本体论意义上出发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做出研究。

因此,本文的“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路径”是指以“社区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并探索该研究对象培育发展的一整套方法的研究总结。

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研究的历史脉络

以“社区社会组织”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共搜取598篇文献,其中有关“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经筛选共有171篇。根据相关度优先的顺序选取其中144篇对国内以往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文献数量和研究主题的集中分布程度的综合考量,可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萌芽期(2005到2008年)和探索期和发展期(2009年到至今)。

(一)萌芽期(2005-2008)

在这一阶段内,有关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论文并不多,反映出社会转型期内,出于阶段性需要,学者开始关注这一命题,并且,相关研究并不十分系统。了解这一阶段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挥的研究特色与不足,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出发:

在研究目的上,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萌芽期,我国正步入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单位制的解构伴随现代社区概念的建构及运用,开始发展城市社区,因而逐渐重视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影响。因此,在这一时期内,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主要研究方面是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怎样发展基层社区代替单位制、社会和谐,并着重强调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在基层的作用及效果。如“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的转变。

在研究内容上,与研究目的相对应,具有历史逻辑性。主要包括社会和谐、社区组织或权力结构的重组、社区融合、社区治理,并初步涉及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理论探讨。如林金良从社区居委会减负的角度认为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这项工作十分紧迫[3],李金红以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社区治理主体的互动模式[4],并对社区社会工作的培育发展环境进行初步浅析。[5]

在研究取向上,偏重于国家层面或社会层面,但总体的研究趋势是从宏观研究到中观研究,再到微观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取向可从研究内容的变化方向可看出,研究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从以下的逻辑顺序出发: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和谐、社区建设的宏观发展意义、社区治理、社区治理主体多样和功能细化、社区内人与人关系的建立,最后,回归本质,研究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培育发展。

通过总结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萌芽期的特征,不难发现,本阶段的研究有以下缺陷:

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定位不清,易与“社区组织”混淆使用,或者通过扩大社会组织的范围而扩大社区社会组织的范围,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部分。例如,社区居委会是社区组织,但并不是社区社会组织,但会被认为是社区社会组织。

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研究多以宏观和中观的角度、从社会问题出发,而与社区社会组织相关的研究较散,因而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的碎片化发展。同时,由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重要性被学界初步认识到,如周玉忠等人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困境研究[6]。但此时的研究内容过于单一,因此未能很好地形成系统化的培育发展路径。

研究关注点主要是“为什么培育发展”而不是“如何培育发展”,重视理论分析,忽略实务研究。在这一时期里,有关于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前景尚未被完全挖掘,因而,学界对于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培育与发展研究较少。反映了学术研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前的社会情景分析,具有阶段性。

(二)探索期及发展期(2009-至今)

这一阶段的论文逐年增多,且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增多明显,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尤其是专家学者关注到这个命题。针对萌芽期的研究不足之处,这一时期的研究有了明显发展。除了准确定义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还有以下几个特征: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命题逐渐系统化,着重探索“路径”——即探索一整套工作模式、工作策略、培育方法、管理创新点,并根据实践案例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进行系统性总结,总结社区社会组织的地区发展模式,如宁波模式等。这使得社区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模式中的一大助力。

从分析视角出发,研究内容的范围进行延伸和细化,分析视角增多。逐渐开始涉及公共服务视角、法律视角、制度结构设计、社工介入、借鉴国外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效经验等方面。如,赵小平等人提出“U+B”模式,主张社区外精英组织培育社区内社会组织[7],杨继龙以资源输入的视角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模式[8],曲正将社会工作引入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9]

从研究方法出发,在坚持理论研究的同时,重视实证研究。重视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培育发展研究,确定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地位,研究重心已从“为什么”转移到“怎样做”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实务研究逐年增多。结合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践案例,深入分析并细化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功能,如《浅析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现状及有关发展对策与建议》[10]等论文。

从研究的地域范围出发,自城市扩展至农村。在最初,研究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场域是在城市社区,在确定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社会价值后,有些学者开始研究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如提出要在农村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宣传、治理、投入和动力机制。[11]

尽管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在这一时期有了进步,但是仍在很多方面的研究稍显稚嫩。首先,可复制性的、具有广泛性意义的模式还处于探索期,多以地区模式为参考,尚未上升至有我国社区特色的理论高度。其次,有关于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文献不多,具有地域偏向性。最后,对于中外比较的研究较缺乏,较少从国外的实践实例中汲取经验。

三、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价值逐渐被城市建设者认识到,社区社会组织成为治理社会、治理社区的重要工具,其发展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规范社区社会组织的组织形式。社区社会组织是一种草根型自治性的社区内组织,由居民自主、自发组织,并不属于《社会组织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登记范围内。因此,最初的社区社会组织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得以挖掘,但随着社区社会组织的增多,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在社区逐渐成为问题。针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与管理,政府根据社区社会组织的现实状况选择制度结构和政策,地方政府逐步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社区或街道备案方法。[12]

强调精英理论。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培养社区精英或领袖,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社区领袖在社区有一定的威望和组织能力,也愿意奉献社区,因此,通过培养这部分社区人群能够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二是精英组织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通过寻找有经验的社会组织及社会组织者传授组织管理经验,借助第三方力量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效发育。

国外经验逐渐受到重视。主要有两种方式:翻译国外文献,如辛传海等人通过借鉴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经验,为我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挥寻求对策[13];邀请国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策略,如2009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中澳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研讨会”。[14]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向的具体化和实践性研究逐渐增多。主要表现在通过研究社区社会组织内容的某一部分,目的在于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实务工作。除了以地域为区分标准以外,社区社会组织也以具体的服务内容和社区需要为标准,例如,郑全生阐述了北京东城区“巧娘工作室”围绕居民才艺展示和居家就业做出尝试[15];余瑞萍以社区发展的视角研究农村老年协会的功能与困境。[16]

[1]贺丽瑾.城市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基层社区组织研究——以南京市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12.13.

[2]肖林.“‘社区’研究”与“社区研究”——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11(04):185-246.

[3]林金良.从社区居委会呼吁减负看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紧迫性[J].社团管理研究,2008(11):56-57.

[4]李金红.和谐社区治理主体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26-30.

[5]王跃.浅析城镇社区社会组织的生存空间[J].社团管理研究,2008(7):30-32.

[6]周玉忠,王宇飞,周炜旻,沈欣.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研究[J].社团管理研究,2008(1):47-49.

[7]赵小平,孔祥利,卢玮静.精英组织参与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模式特征与策略选择[J].新视野,2014(3):100-105.

[8]杨继龙.资源输入视角下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6(7):156-160.

[9]曲正.社会工作视域下的社区社会组织研究——以银川市正茂社区为例[J].社团管理研究,2009(10):32-34.

[10]卢健.浅析北京市社区社会组织现状及有关发展对策与建议[J].社团管理研究,2011(11):8-11.

[11]贾义宝.机制创新: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反思与出路[J].山东社会科学,2014(9):78-81.

[12]罗静波.台州市路桥区三措施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制[J].中国民政,2011(12):59.

[13]辛传海,马俊彪.中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研究——以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发展为借鉴[J].学会,2015(1):15-21.

[14]包颖.中澳专家研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策略[J].社团管理研究,2009(6):53.

[15]郑全生.来源社区服务社区的巧娘工作室[J].社团管理研究,2009(7):38-39.

[16]余瑞萍.农村老年协会的功能与发展困境分析——基于社区发展的视角[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28(1):110-115.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D669.3;D

A

1006-0049-(2017)09-0013-01

** 作者简介:周文君(1996-),女,汉族,河南正阳人,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培育社区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