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

2017-05-03 08:47蒋勇青
中国软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影响力学术期刊期刊

蒋勇青,齐 萍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2.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

蒋勇青1,齐 萍2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2.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首先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个方面构建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体系,其中定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同行评议,定量评价包括单指标评价和多指标客观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包括多指标主客观评价和组合评价。然后对各种评价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思考与建议。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组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前言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推动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某段时间内促进相关学术研究与应用之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本源上产生于文献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大小,但也受该段时间内社会对期刊的认知水平与认同程度、期刊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期刊自身及其相关渠道的传播与扩散能力等因素制约。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内在质量,促进期刊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学术评价研究的重要课题。2016年7月11日,汤森路透公司宣布出售旗下SCI、TI等数据库,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一方面透射出期刊影响力评价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将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思考,摆脱对国外期刊评价体系的依赖、建立国内自有的权威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二、评价方法体系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种。定性评价主要采取专家同行评议法对学术期刊进行直接分级或排序;定量评价包括单指标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和组合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是由行业专家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或组合评价的结果进行评审,纠正评价结果。评价方法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期刊评价方法体系

(一)定性评价

对学术期刊而言,同行评议是最基本的定性评价方法。同行评议是由行业内的权威专家对学术期刊直接进行分级或排序,最终实现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但人力成本较高,需要动用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此外,定性评价容易带来极大的主观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易受本位主义、人情网、学术偏见、专家理解不一等因素干扰,不同专家的评审结果有时差异很大。

(二)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相关的客观指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和数据分析,以此评价期刊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目前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定量评价方法有两种:单指标定量评价和多指标客观评价。

1.单指标评价

单指标评价是由单一的指标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有影响因子、H指数、SJR指数、特征因子、二次文献转载率、Web下载率等。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带来科研环境的快速变化,一些补充计量指标如Altmetrics等也应运而生。

(1)影响因子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情报学家Garfield博士在引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期刊影响因子的概念。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两年影响因子,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k为年,Nk-1和Nk-2为该刊在前一两年发表的论文数,nk-1和nk-2为前一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第k年被引用的次数。通常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其学术影响力成正比。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但受许多非学术因素影响,如期刊出版周期[1]、过度自引[2]、批判性引用[3]等。

(2)h指数、g指数、hg指数

(3)SJR指数和特征因子

影响因子和h指数均未考虑引证期刊之间的质量差异,对于不同质量期刊引用同一篇文献都同等对待。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设计涵盖期刊引用质量的新指标。SCImagoJournalRank(SJR指数,又称期刊声望指数)和Eigenfactoe(特征因子)是影响较大的两个指标。SJR依托Elsevier的scopus数据库,采用Google的PageRank算法,计算时赋予高声望期刊的引用更高的权重,并以此规则迭代计算直到收敛[10],因此在衡量期刊被引数量的同时,又重点考察了引文的质量。Eigenfactor是由ThomsonReuters科技集团于2009年推出,使用Thompson公司的JCR为数据源,以类似于PageRank的算法迭代计算出期刊的权重影响值,实现了引文数量与质量的综合评价。这一新指标以期刊影响力为权,以更贴近实际的权重网络形式重构了期刊引文网络[11]。这两个指标使用的刊源范围比较广,同时考察了引用期刊的数量和质量,但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并且需要依托成熟规范的期刊数据库进行计算,因此这两项指标的应用尚未普及。

(4)二次文献转载率和Web即年下载率

二次文献转载率是指我国重要的二次文献对某一期刊刊载论文的全文转载数量与全部期刊刊载论文数量之比。目前我国主要的二次文献转载类期刊有人民出版社的《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刊复印材料》、上海师范大学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期刊二次文献转载率反映了期刊刊载论文被学界认可的程度,是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期刊Web即年下载率,是指期刊在某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当年出版并上网的论文在当年被全文下载的数量,与该期刊当年出版并上网的论文总数之比[12],反映了期刊刊载的论文被科研人员关注、利用的情况,及社会对其学术性、时效性的反响程度。Web即年下载率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5)Altmetrics指标

Altmetrics(AlternativeMetrics)是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13],国内学者将其译作补充计量学。Altmetrics用于学术期刊社会影响力的评价,主要是利用Altmetrics工具[14]收集文献管理系统和社交网络中涉及期刊发表论文的相关信息(下载量、引用次数、浏览次数、评论、转发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统计计算。国内众多学者如樊学明[15]、何文[16]等,将基于引文分析法的期刊学术影响力和基于Altmetrics的期刊社会影响力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Altmetrics将会成为下一代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方法。

(6)其他指标

为了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众多优秀学者也在不断探寻新的文献计量指标以获得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有些学者是在现有的计量指标和算法基础上进行改善,如熊晓英(2005)提出了相对影响因子的概念,即影响因子与同学科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之比,解决了影响因子不适用于不同学科期刊间的比较问题[17],但该指标依然受期刊不正当自引、批判性引用等因素的影响;喻依、甘若迅等(2014)在引文网络的基础上,利用PageRank算法和HITS算法分别计算期刊PageRank值、权威值(authority)和中心值(hub),弥补了影响因子只考虑引用数量而不考虑引用质量的缺陷[18],但这几个指标的算法比较复杂,只选取了小样本的数据进行了检验,需要更大样本的数据进行验证其准确性和科学性;邵作运(2015)提出了一种新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f(x)指数,综合考虑了期刊的载文量、被引量、篇均被引等因素,以及低被引和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性,但f(x)指数默认所有引文具有同样的权重,没有排除自引现象对评价结果的干扰[19]。

2.多指标综合评价

多指标综合评价是从不同维度构建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数学或统计学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并得到综合得分,包括多指标客观评价和多指标主客观综合评价两种方法。

多指标客观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类是客观赋权后加权汇总。如刘莲花[20](2015)选取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引用刊数、学科影响指标、学科扩散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8项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出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并加入到距离综合评价法中,实现了15种数学中文核心期刊的综合评价;王靖娜[21](2011)通过熵权法确定期刊下载频次、H指数、发文量、被引频次四项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TOPSIS法计算出各期刊的综合指标;俞立平[22](2011)选取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权威因子、扩散因子、他引率、基金论文比、评价引文数、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10个指标,利用指标难度赋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计算。另一类是不需赋权的系统评价方法。如2008年,杨文燕[2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3种肿瘤类期刊的载文量、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他引总引比、5年影响因子和Web即年下载率8个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期刊影响力的综合得分和排序;2010年,李华[24]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5所高校学报的载文量、基金论文比、被引期刊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和Web即年下载率等8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到高校学报影响力的得分和排序。系统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利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软件直接计算影响力综合得分和排序,消除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带来的偏差;缺点是评价结果中的误差需要复杂的优化算法进行纠正。

1.制定位阶高的转基因产品基准法。关于完善转基因产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很多学者建议出台一部由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转基因产品安全法》作为规范转基因产品方面的效力层次较高的基本法。笔者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基因产品在市场上必然占有重要之地,而完善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而作为转基因产品标识问题,作者认为应该由国务院在该法的基础上,在自己职能范围内制定关于转基因产品标识问题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多指标主客观评价是利用主观赋权法获得各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加权汇总或系统方法得到各指标的综合得分。常用的方法有有层次分析法、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如王建军[25]选取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被引半衰期、他引率、H指数、Web即年下载量和基金论文比8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管理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马虎兆[26]选取期刊载文量、影响因子、他引总引比、被引半衰期、H指数、即年指标和Web即年下载率7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乘法模型计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等等。

3.组合评价

多指标综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相同的评价对象,各评价机构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来源期刊、采用的具体评价方法不尽相同,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不统一,导致评价结果不同。为此,学术界提出了“组合评价”的思想,即将多种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结果进行适当组合,既克服了单一多指标综合评价存在的不足,又集中了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点,从而得到更好的评价结果。组合评价方法分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将各种主客观赋权法的权重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加权汇总或用系统方法得到最终评价结果,如毛定祥[27]以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确定指标权重的优化模型,即最佳权重必须与各种主客观赋权评价所得权重的偏差平方和最小,用线性规划求解;刘丽[28]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合评价模型,即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各评价方法的权重,然后根据评价指标函数值得到组合评价结果;杨略[29]利用组合赋权法对不同方法求得的权重进行组合,得到的各指标最终有效权重既不偏向主观判断也不偏重客观判断;等等。

另一种是将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组合。彭猛业[30]提出了加权平均组合评价法,权重由各评价结果与平均评价值的相关系数确定,最后计算组合评价结果;2009年,俞立平、潘云涛等[31]利用基于极值法的组合评价方法,对多种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评价结果标准化,将同一期刊不同评价结果的极大值作为该期刊的最终评价结果;2011年,俞立平[32]又提出了基于结果一致度的组合评价方法,即通过回归测度出一种评价方法与其他所有评价方法的相似程度,并以相似程度归一化的结果作为各评价方法的权重,最后再进行加权汇总。

(三)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为了实现客观数据和专家群体、科学理论与专家经验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评价体系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国内外著名的核心刊评价体系,如中信所核心刊评价、北大核心刊评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刊评价及RCCSE期刊评价等,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定量评价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另一方面通过专家定性评价纠正定量结果中的偏差,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价方法。

四、国内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实践

(一)中信所核心期刊评价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于1987年开始,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库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信所从期刊引用计量指标和来源期刊计量指标两个方面构建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析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转化方法,确定各学科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每个期刊的综合指标排序值,完成对期刊的评价[33]。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中信所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二)北大核心期刊评价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是目前学术界认同度较强、影响力较深远的期刊评定标准。北大中文核心的评价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和专家赋权法评选出一批期刊;然后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对学科核心期刊排序进行调整,增补优秀学术期刊并修改学科核心期刊数量;最后汇总专家评审结果,以修正评价结果,纠正其中的偏差。其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北大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从论文被引角度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被索量、被摘率、Web下载率反映期刊被用户利用的情况,被检索工具收录情况、获奖情况反映期刊质量和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基金论文代表学科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前沿问题。

(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刊评价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核心刊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确定,每两年遴选一次。CSCD选取期刊引用系列指标,如总被引频次、学科引用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期刊他被引用率、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等,构建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34],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和专家赋权法对期刊进行遴选;然后通过学科专家评审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遴选委员会评议,最终得到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高影响力的核心期刊。

(四)RCCSE期刊评价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简称RCCSE)、武汉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发,选取Web即年下载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二次文献转载量、基金论文比五项指标,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模糊数学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加权汇总,然后由学科专家对学科排名前30%的预选学科进行评分,最后得到各学科影响力较高期刊的综合得分和排名。

五、思考与建议

(一)整合国内多种期刊评价结果

我国目前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机构数量众多,大多采用以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然而各大机构从不同的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有各自的评价期刊数据库,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也不尽相同,导致评价结果的不一致,从而影响了各评价体系的权威性。不仅给使用者和管理者带来麻烦,也造成了大量交叉重复工作及人力物力的浪费。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国内权威的期刊评价机构,综合考量国内多所期刊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采纳优点规避不足,提高期刊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另外,国内一些比较知名的数据提供商,如万方数据、维普等,也应积极加入到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中来,利用自身海量的数据资源,结合社交媒体数据平台的数据,构建基于引文数据和类似Altmetrics用户使用数据的全方位期刊评价体系。

(二)建立具有国内特色的评价指标

国内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过度依赖如影响因子等国外引文指标,具有国内特色的评价指标却寥寥无几。影响因子本身具有一些缺陷,期刊间过度自引、不正当引用、评价数据库收录文献的局限性、英文文献难以合理加入统计数据源等问题都会影响其准确性。而汤森路透公司卖掉旗下的SCI、TI等数据库这一举动,更严重影响了以影响因子为代表的国外期刊评价指标的权威性。事实证明,摆脱对国外评价指标的依赖,建立具有中国学术特色、适应国内学术发展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是一种必然趋势。国内专家学者应对已有的期刊评价指标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和改善,并积极探求新的替代指标。此外,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资源,建立类似Altmetrics的社会影响力指标。

(三)进一步规范同行评审制度

同行评审是期刊评价最基本的评审制度,但这方面的工作仍然匮乏:没有完整统一的评审专家库,评审专家信息不全面、更新滞后,有的专家早已离开科研前线,这些问题都增加了专家遴选的难度;评审方与评审专家之间存在“人情关系”,评审专家的功利性等严重影响了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有些专家的学术造诣较高,但学术道德较低,对评价方存在偏见并故意恶评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面向不同学术领域的遴选专家库,制定严格的专家遴选条件。二是严格实行回避和保密制度。评审方选择专家时,应注意回避与评价对象或评价过程有利益关联的专家,评审专家在评价过程中要遵守保密制度。三是实行专家复评制度。建立复评专家组,对初评专家的评价结果进行二次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公平。四是建立专家信用档案、完善学术评审标准和细则等。

(四)建立实时有效的互动机制

针对评审过程或评价结果的异议,没有建立实时有效的申诉、反馈机制。例如评审方与评审专家之间的不正当关系,专家评审的个人偏见等问题,没有提供合理的举报渠道和监督机制;评审方对评审结果存在不满,没有设置合理的申诉环节;期刊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存在的争议,没有建立便捷的反馈机制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期刊评价结束后,将期刊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评价结果进行公示,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被评审方如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可直接向评价方提出申诉,评审方应及时做出恰当处理,维护被评审方的权益;评价结果接受大众反馈,对大众反馈的评价不公问题、评审方法的不恰当之处进行实事求是的处理。

[1]刘雪立, 董建军, 周志新, 等. 我国医学期刊出版周期与影响因子关系的调查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1): 43-45.

[2]张凌之. 影响因子在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中的作用分析[J]. 编辑学报, 2003, 15(2): 126-127.

[3]刘雪立. 参考文献的继承性引用、指示性引用和批判性引用与影响因子的标准化[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 15(3): 251-253.

[4] 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5, 102(46): 16569-16572.

[5] Braun T, Glänzel W, Schubert A. A Hirsch-type index for journals [J]. Scientometrics, 2006, 69(1): 169-173.

[6]王梅英,刘雪立,王 璞.H-指数及其扩展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应用[J].情报杂志,2012,31(3):60-64.

[7]赵基明, 邱均平, 黄 凯, 等. 一种新的科学计量指标——h指数及其应用述评[J]. 自然科学进展, 2008, 22(1): 23-32.

[8] Egghe L. Theory and practise of the g-index [J]. Scientometrics, 2006, 69(1):131-152.

[9] Alonso S, Cabrerizo F J, Herrera-Viedma E, et al. hg -index: A new index to characterize the scientific output of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 h-and g-indices [J]. Scientometrics, 2010, 82(2): 391-400.

[10]杨康, 刘明政, 张 旭. SJR指数研究及其与影响因子的比较分析[J]. 情报杂志, 2009, 28(11): 27-30.

[11]任胜利. 特征因子(Eigenfactor): 基于引证网络分析期刊和论文的重要性[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 20(3): 415-418.

[12]《实验室科学》编辑部. Web即年下载率[J]. 实验室科学, 2009(2): 34-34.

[13]顾立平. 开放数据计量研究综述:计算网络用户行为和科学社群影响力的Altmetrics计量[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3, 234(6): 1-8.

[14] 王 睿, 胡文静, 郭 玮. 常用Altmetrics工具比较[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4(12):18-26.

[15]樊学明, 彭鼎原, 沈 丹. Altmetrics在科技期刊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5(2): 98-103.

[16]何 文. Altmetrics与引文分析法在期刊影响力评价上的相关性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 2015.

[17]熊晓英. 相对影响因子及其意义[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5, 16(6): 912-914.

[18]喻 依, 甘若迅, 樊锁海, 等. 基于PageRank算法和HITS算法的期刊评价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4, 41(z1): 110-113.

[19]邵作运, 李秀霞. f(x)指数: 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新指标[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11): 1194-1199.

[20]刘莲花. 基于距离综合评价法的数学核心期刊评价[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26(8): 871-874.

[21]王靖娜. 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统计分析[D].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2]俞立平, 武夷山. 学术期刊客观赋权评价新方法——指标难度赋权法[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1, 27(4): 64-70.

[23]杨文燕, 刘亚民, 高 昕, 等.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肿瘤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J]. 中国肿瘤, 2008, 17(1): 79-81.

[24]李 华, 李 政. 基于因子分析法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0, 24(2): 72-75.

[25]王建军, 杨德礼. 管理学CSSCI检索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J]. 情报学报, 2010, 29(1): 142-150.

[26]马虎兆, 于挨福. 基于乘法模型和层次分析法的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以科学研究类期刊为例[J]. 情报杂志, 2009, 28(6): 101-104.

[27]毛定祥. 一种最小二乘意义下主客观评价一致的组合评价方法[J]. 中国管理科学, 2002, 10(5): 95-97.

[28]刘 丽, 张礼兵, 金菊良. 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合评价模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7(8): 899-902.

[29]杨 略. 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图书馆期刊选定评价模型[J]. 现代情报, 2012, 32(2): 20-22.

[30]彭猛业, 楼超华, 高尔生. 加权平均组合评价法及其应用[J]. 中国卫生统计, 2004, 21(3): 146-149.

[31]俞立平, 潘云涛, 武夷山. 基于极值法的学术期刊组合评价研究[J]. 图书与情报, 2009(4): 22-27.

[32]俞立平, 潘云涛, 武夷山. 基于结果一致度的学术期刊组合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1): 59-64.

[33]曾建勋. 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 扩刊版[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

[34]杨 阳. 我国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对比研究[D]. 开封: 河南大学, 2015.

(本文责编:辛 城)

Study on Evaluation Method of Academic Journal Impact

JIANG Yong-qing1, QI Ping2

(1.InstituteofScientificandTechnicalInformationofChina,Beijing100038,China;2.WanfangDataCo.,Ltd.,Beijing100038,China)

First, construct evaluation method system for impact of academic journals from three aspacts: the qualitative evaluati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bining evaluation.The main qualitative evaluation is peer review.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cludes single evaluation and multiple index objective evaluatio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bining evaluation includes multiple index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and combination evaluation. Then, introduce and illustrate each evaluation methods and corresponding index system. At last, analyze problems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 impact evaluation, and give consider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academic journal impact;evaluation methods;combination evaluation;index system

2016-11-20

2017-02-25

蒋勇青(1963-),男,湖南沅陵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知识服务、科研管理、企业管理。

G350

A

1002-9753(2017)03-0178-08

猜你喜欢
影响力学术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期刊问答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