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710100)
唐奏乐飞仙纹镂空金栉工艺浅析
吴 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安 710100)
梳篦是古代妇女首饰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有着梳妆工具和装饰用具两种功能。江苏扬州三元路唐代窖藏出土的奏乐飞仙纹镂空金栉,保存完整,样式华丽,工艺精湛。文章通过对金栉进行详细地描述,分析形制、工艺,揭示其历史价值。
唐代;金栉;锤揲;錾刻
“栉,梳比之总名也”[1]。“梳”,梳齿较宽,用于梳理头发;“比”同“篦”,篦齿略密,用于清理头发中的垢。而栉,则为梳篦的统称[2]。自遥远的史前时代至今,梳篦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从种类上分,有骨牙角、竹木、玉石及金属类;造型上,扁方、长方、鱼尾、六边、亚字、马蹄和箕形等多种造型各有不同;装饰上更是将雕刻、描绘、镂空、錾刻、镶嵌、模压等工艺发挥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梳篦的美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隋朝的统一,开始了隋唐的盛世时期。这时期,盛行使用箕形梳篦,弧背的半圆形梳篦则开始出现于唐中期以后。隋唐时期梳篦主要用于妇女发饰,插栉成为一种社会流行风尚。元稹《梦游春七十韵》“丛梳百叶髻,金蹙重台展”,以及《恨成妆》“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等都是对插栉的有感描写。同时,在不少绘画题材中也展现了插栉方式,如张萱《捣练图》(图1)。
图1 张萱《捣练图》局部①图片引自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391页。
若不分材质,考古出土的梳篦数量众多。而就金制及保存状况来说,以1983年扬州三元路唐代窖藏出土的奏乐飞仙纹镂空金栉(图2)当属唐代出土金栉之典范[3]。金栉呈马蹄形,宽14.5 cm、高12.5 cm,重65 g。上部錾刻细密的图案,下部为齿。
图2 奏乐飞仙纹镂空金栉②图片引自扬之水:《中国古代金银首饰》(1),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123页。.
2.1 金栉上部
上部图案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外周边纹,最外围镂刻梅花与蝴蝶,将不同时间的事物结合,可见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向内一边为弦纹夹联珠纹,小珠大小相近,相连紧密,具有强烈的凹凸感;再向内一边为镂空鱼鳞纹带,方显精细;进而向内一边再以弦纹夹联珠纹凸显层次感;最内一圈为莲瓣纹带,纹带包裹着中心部位的主纹。主纹以卷云式蔓草纹为底,底纹上部錾刻出一对奏乐飞天,一位吹笙,与其对称的则手持拍板,与蔓草纹融为一体。飞天下面还有一朵祥云如意纹,寓意吉祥。整个中心主纹较为对称。其二,主纹下面有一条花纹带,以鱼鳞纹为地,上饰两条水波形蔓草纹,与包裹着主体纹样底部的莲瓣纹带之间的弦纹夹联珠纹相隔。整个上部较为中间处可隐约看见一条折痕。
2.2 金栉下部
下部为齿,与上部之间以一条联珠纹隔开。齿的上端,依然可见剪制前的刻画痕迹,每根齿尖均剪为尖角,方便梳理头发。共用39齿,中间较长,两边依次渐短,每齿宽度2.5~4 mm不等,左右两边齿最宽。
扬州出土的奏乐飞仙纹镂空金栉制作工艺主要为锤揲、錾刻工艺。
锤揲,即利用金属良好的延展性,将其反复加热敲打至薄片,主要为成型工艺。奏乐飞仙纹镂空金栉主要是用锤揲工艺,敲打时必须力度均匀,循序渐进,才能达到制作所需理想厚度。
在金属梳篦上塑造纹样,也可用模压的方式,即通过加热加压的方法来使纹样成型。其纹样繁缛,富丽堂皇。这种装饰方法,盛行于唐代,持续至明代。有关于这件奏乐飞仙纹镂空金栉,发现者表明是用0.2~0.4 mm厚的金箔剪制錾刻而成,金栉上半部錾刻镂空较为明显。也有研究者称其表面纹样为模压[4]。以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梳背为例,金梳背呈半月形,系由两层金片剪裁合并成型[5]。同奏乐飞仙纹镂空金栉一样,研究者表明其纹样亦为模压而成[4]。但将二者对比,可看出: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梳背是由模压工艺将两层金片加热、加压成型;而奏乐飞仙纹镂空金栉,栉背与齿部为一体,镂空纹样繁复且栉体轻薄,称其为金箔剪制錾刻而成则更为妥当。
錾刻,金银工艺中的一种装饰工艺。利用金属良好的延展性,用锤子和錾子的默契配合在金属表面刻出线条即为錾刻,在细金工艺中也被称为錾花。对錾刻工艺而言,錾刻时所使用的工具、表现手法和基本技法是其重要部分。錾刀是錾刻的主要工具,而錾刀的制作也是每一个錾刻匠人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錾刀种类繁多,匠人可依纹样的不同,制作不同錾头的錾刀,常用的有弯钩、直口、沙地錾、杀錾、踏錾、采錾、批抢錾、棕丝錾等。錾刻工艺包括以下几种具体表现手法:阴錾(也称清花錾刻),在金属表面用錾子向下錾刻而成,留下的錾刻痕迹要低于金属表面;阳錾,则与阴錾相反,錾刻痕迹要高于金属表面,类似于浮雕效果;还有平錾和镂空。目前常用的传统錾刻方法有:勾、台、采、丝、脱。要想錾刻出线条流畅、凹凸有致的花纹,工具的运用、基本技法的熟练掌握与正确理解是前提。只有具备这些基本技能,才能錾刻出层次分明清晰的纹样来[6]。
金栉的上部主要为錾刻工艺,以下简述錾刻步骤:①先将金箔退火处理,再将需要錾刻的纹样描绘出来。②加热錾花胶使其变软,将金箔置于其上,并用小锤轻轻按压,使金箔与錾花胶完全贴合,待完全冷却。③选用直口錾,錾子口应稍向外倾斜,避免与金箔垂直接触。使用錾花锤敲打錾子,錾刻轮廓线。敲打的力度应均匀适中,使錾子随着敲打的力度沿着轮廓线不断前移。錾好纹样大体轮廓后,可依据纹样样式使用不同的錾子继续进行錾刻。镂空则需要錾刻掉不需要的那部分,以达效果。④錾刻完成后同样加热錾花胶,取下金箔并清除残留的胶块,待冷却。⑤最后将金片抛光,清理干净。
值得注意的是,錾刻过程中要不断将金箔退火处理,以确保金箔的硬度适于錾刻,使錾出的线条流畅舒缓。
金栉纹饰设计华美,制作工艺精致。栉面主体花纹錾刻细微,蝴蝶的须毛、飞天女的头发等都被錾刻的栩栩如生,形态逼真。从整体看金栉面,花纹錾刻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实有镂空,丰富而不凌乱,中心纹饰微微隆起,形成半月状,在视觉和触觉上都给人以立体感。在唐代,扬州是重要的商业城市,手工业兴盛,因此金银制造发达,而该金栉整体构造协调合理,并能在较薄的金箔上制作出强烈的层次感,可见工匠对工艺的娴熟运用,反映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7]。
唐代金银器工艺种类众多,金属梳篦不止运用了锤揲、錾刻工艺,还有鎏金、掐丝、金珠焊缀、镶嵌等都为人们熟知。依据现有资料,一般认为鎏金工艺始于战国中晚期,鎏金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将金汞合剂涂抹在铜器表面,经火烤使得汞蒸发,金便牢固地附着于铜器表面。关于鎏金工艺的名称,在春秋战国时期尚无文字或实物铭文的资料可以佐证[8]。镇江唐墓出土鎏金银栉背就是运用鎏金工艺的例证。掐丝工艺,一般分两种制作方法:一种将金片剪成细条,通过扭、搓的方式将细条变为单股或者多股细丝;另一种则是将金丝穿过拔丝板的穿孔,再掐制成所需纹样焊接在器物上。金珠焊缀是将金丝切为小段,加热使其熔聚成粒,再焊接在器物上。何家村出土金梳背主题纹饰运用了掐丝和金珠焊缀工艺,整体纹饰紧密却不乱,醒目且富有活力。
唐代梳篦的盛行是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的,在特定环境下,丰富的材质、高超的制作工艺使得这一时期的梳篦与众不同。扬州出土的这把金栉,保存相对较为完整,能够准确反映当时扬州手工技艺的发展水平,为研究唐代妇女的装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插梳是唐代妇女不可忽视的一种对美的追求,亦是社会文化昌盛的表现之一。华丽的服饰和精美的头饰不难想出当时特有的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金银制品的风靡是唐王朝盛世的缩影之一,也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高度集中。并且,这种耀眼的穿戴装饰风格也正是唐人自信与骄傲的精神风貌表现。正是唐朝的鼎盛带给了我们今天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而也正是这些历经了千年依然韵味犹存的珍贵物品,给我们重现了昔日的大唐盛景。
[1]许慎.说文解字:卷六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3:121.
[2]郭晓妮.“梳”“篦”对“栉”的历史替换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459-465.
[3]徐良玉,李久海,张荣生.扬州发现一批唐代金首饰[J].文物,1986(5):68-69.
[4]杨晶.中华梳篦六千年[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154-156.
[5]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226-227.
[6]杨小林.中国细金工艺与文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5-112.
[7]周长源,徐良玉.浅析扬州出土的唐代金栉[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169-170.
[8]王海文.鎏金工艺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2):56.
Brief Analysis of a Hollowed-out Golden Zhi Decorated with Fairy Pattern in Tang Dynasty
WU Ju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00,China)
Comb is an indispensable type in ancient women's jewelry; there has two functions as dressing tool and decorative utensil. A hollowed-out golden Zhi decorated with fairy pattern was unearthed in a Tang cellar in Sanyuan Road,Yangzhou,Jiangsu Province with an intact preservation,magnificent style and delicate shap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hape,handicraft and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Zhi by a detailed description.
Tang dynasty;Golden Zhi;hammering;engraving
K876.4
:A
吴珺(1991-),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及文物研究。E-mail:monster9858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