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中外名人
古代波斯帝国的第三任君主,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大流士是波斯王族的支系贵族,于公元前525年出任精锐部队“万人不死军”的总指挥,多次跟随国王冈比西斯二世远征。公元前522年,国王遭遇政变被杀,大流士平息了政变,登上王位。之后连续作战,不光稳定了巨大的国土,还继续对外扩张,远征印度和欧洲,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三洲的超级大国。
大流士治下的波斯帝国,为后代的中央集权国家留下了宝贵而成功的经验。他做了很多前无古人的改革,好比说在广大的占领区设立行省、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和计量制度、规划了完善的税收体制等,都是人类政治史上重要的进展。大流士还意识到,交通是维系帝国稳定的命脉。于是他大力修筑道路,形成驿道网络,勘察了从印度到埃及的航海路线,甚至开凿了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为波斯帝国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大流士晚年试图进攻希腊,建立更大的帝国,但是在公元前490年战败于马拉松,终止了帝国的扩张。希腊报胜的信使,从马拉松战场跑回了雅典,在报信之后由于体力不支而累死。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创立了著名的马拉松长跑项目。
大流士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在山崖上刻石立碑,就是后世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由于这段铭文用了埃兰文、波斯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成了后世破译古代波斯帝国及两河文明的钥匙。可以说,大流士在不经意之间,为人类文明的延续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代太监,原名马和,小字三宝,云南人。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
马和自幼净身,在燕王朱棣府内任职。他学识过人,思维敏捷,“内侍中无出其右”,深受燕王朱棣器重。在朱棣起义的“靖难之役”中,他率军获得了郑州战役的胜利,被赐予“郑”姓,故称郑和。
朱棣登基为皇帝(史称明成祖)之后,郑和被授予“钦差总兵太监”之职,率两万余官军出使南洋,就是史称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于1405—1433年间,七次下西洋,到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的等无数国家,最远到达东非海岸,沿途剿灭大批海盗,并带回了各种地方土产,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郑和在斯里兰卡留下的碑刻,至今保存完好,是那个时代的珍贵见证。
考古学家发现,郑和的航海技术,超过同期欧洲两百年以上,这是古代中国技术领先于世界的最佳范例,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充分发展的保障。
1433年,积劳成疾的郑和在航海途中,不幸病逝于印度古里,之后归葬南京牛首山。
郑和去世之后,中国的航海业停顿了数百年之久,但是他光彩的一生,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依然照耀着今天。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工程,就是在继承和发扬郑和等先贤未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