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17-05-03 07:08范成文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研究

刘 晴,范成文,2

(1.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21002)

我国自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增量巨大。截止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08亿,占总人口的16.7%[1]。据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8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30%,几乎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4,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2]。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全面、深刻、持久的影响,已成为影响国计民生、民族兴衰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当前,体育参与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便捷、经济、有效的方式以及老年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的理想途径,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为了对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本文使用Cite SpaceⅢ、SATI 等定量可视化软件,结合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对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现状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推动我国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文献资料来源于 CNKI 学术期刊数据网,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与权威性,在期刊来源类别中只选取南大核心期刊、CSSCI 2种类别,以“关键词=老龄or=老年or=老年人or=老人”and“关键词=体育or=锻炼or=运动”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有812条结果(时间截止到 2017年8月11日)。经过筛选得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427篇文献资料,将检索到的数据以 Refworks 格式导出,并以 txt 文本格式保存下来,将其信息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采用科学知识图谱软件、SATI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工具等可视化技术,结合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模式,有效避免文献回顾中主观思想与知识盲区的影响,从而较客观地展现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发展状况。其中科学知识图谱软件,采用美国知名学者陈超美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联合开发的Cite SpaceⅢ(版本号:5.1.R5.SE.32-bit)软件作为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3]。Cite SpaceⅢ软件是一种通过对基础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以了解该数据中的隐形规律,还可以以时间趋势图的方式对某一时期的研究动向、演进历程进行直观展示,并预测某一知识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运用Cite SpaceⅢ对老年人体育参与文献中的发文量、机构、作者等数据生成图谱并进行整理和分析。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kit for Informetrics, 版本号:3.2),通过对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等期刊数据库题录信息的处理,利用计量分析、共现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能够较为直观地展现某一研究领域作者、研究机构等方面的信息[4]。

2 国内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基本状况

2.1 文献年代分布某一领域研究成果数量时间分布关系,能够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起始时间、数量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5]。时区热点图是将不同时期文献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按照时间顺序从左向右排列,可以较为直观地显示不同时期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关键词热点。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领域发表成果数量与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从文献发表数量和研究热点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年文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结合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时区热点(图2)将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可以分为3个时期:萌芽期(1992-1998)、发展期(1999-2013)、深化期(2014至今)。

图1 1992-2017年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成果数量时间分布

图2 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时区热点

2.1.1 萌芽期(1992-199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老年人体育参与方面的研究主要是融入到群众体育研究当中去,20世纪90年代北京、上海等地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学者开始关注到老龄问题。1992年胡杨等学者在《体育科学》上发表《从某些性激素的变化探讨太极拳对妇女抗衰老的作用》,从运动人体科学视角探讨了体育参与对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6],这是我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第1篇关于老年人体育参与的文章。从发文量来看,这一时期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整体发文量较低。从图2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方向主要针对老年人体育参与的意义、老年人体育参与对生理的影响。

2.1.2 发展期(1999-2013)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政府开始意识到老龄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机和挑战,出台了《全民健身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老年人体育参与政策,试图从体育的视角增进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减轻社会的负担,这也在客观层面促进了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发展。这一时期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年文献总量呈上升趋势,到2013年达到最高值42篇。从图2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热点是体育参与对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老年人体育参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

2.1.3 深化期(2014至今)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全民健身热潮的不断兴起,我国开始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意识到体育参与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进而对体育服务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制约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的因素不再是老年人自身的主观参与意愿不强,而是客观物质条件的不完善。这一时期,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发展趋势呈现相对稳定阶段,虽年度论文量有所下降,但依然维持较高的水平。部分学者开始对不同地区老年人体育参与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老年人体育参与的因素,并探讨政府、社会资本、社会力量、社区等多方支持主体在满足老年人体育参与需求中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2.2 文献作者分析

2.2.1 核心作者分析科学文献的作者是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人群,在一个学科领域内卓越的研究人员通常能够引领该学科发展的方向,研究人员对学科发展演进过程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力量[7]。运用SATI软件对427篇文献的作者进行频次分析,发现427篇文献中共包含926个作者记录。根据普赖斯科学定律,核心作者发文量为:(M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max为发文最多的作者论文数)[8]。在本文中,Nmax=10,通过计算可得出M=2,意味着发文数量2篇及以上的作者,是老年人体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经统计有96人。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列出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13位作者(表1)。通过对表1分析可以看出,陈佩杰、李爱华、王凯珍、施丽君、周兰君、王松涛、王安利等是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中的高产作者。

表1 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领域核心作者(部分)

2.2.2 作者合作关系分析将相关的427篇文献通过cite space软件,网络节点类型选择作者(Author),设置适当的阈值,其余为默认,生成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作者图谱(图3)。节点表示作者,节点越大,表明其在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较多,被引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作者间的合作的次数,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次数越多。通过对图3的分析发现,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中的作者合作已经逐渐产生,其中以陈佩杰团队、李爱华团队、王凯珍团队和王松涛团队较为突出。从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上来看,产生合作关系的学者主要为师生或同事,研究方向也较为一致,在整个合作图谱中占据重要节点。

图3 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领域作者图谱

2.3 研究机构分析对从事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机构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推动老年人体育发展的核心机构,帮助研究者从机构层面发现标杆、寻找差距[9]。图4中每个圆点都是代表着一个研究机构,圆点的大小反映该研究机构出现的频率和被引率,圆点越大,发文量、被引率越高。2个节点之间的的连线表示2个研究机构具有合作关系,连线的粗细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发文量。从各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来看,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高产机构在高校,几乎涵盖了国内重要体育类院校,研究成果数量居于前列的研究单位是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井冈山大学等(表2、图4)。

如图4所示目前从事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科研机构节点较分散,没有较大的节点,说明各机构在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领域还未较好地建立合作平台。从节点的连线可知,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研究刚刚形成。从研究机构的地域分布来看,多分布于发达地区,其中前4位都处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究其原因,1)发达地区往往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情况更为严峻。截止至2016年底,上海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0.2%,北京为23.4%,广州是17.8%,高校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老龄化问题突出会在客观上影响该地区体育研究的倾向。2)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需要结合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往往需要有跨专业人才团队,如井冈山大学体育学院团队就主要从运动医学角度分析老年人体育参与对各类疾病的康复效果。

表2 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高产机构

3 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每一个圆点就代表一个关键词,圆点越大就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同时也表示该关键词在整个网络节点中位置就越重要,文献研究的主题越接近[10]。运用词频软件进行统计分析,427篇论文中包含有效关键词513个,关键词出现总频次为987

图4 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机构的共现分析图谱

次,平均每篇2.31个(见表3、图5)。根据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程度,对热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定性研究中的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将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分为老年人体育参与现状研究、老年人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研究、老年人体育参与对生理健康影响研究、老年人体育参与对心理健康影响研究等4个热点。

3.1 老年人体育参与现状的研究老年人体育参与现状研究是国内关于老年人体育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不同地域的老年人体育参与现状进行了研究。从参与意愿来看,莫再美[11]、魏文[12]、王红英[13]分别对广西、西安、上海的城市老年体育参与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我国城市老年群体体育参与意识较强,健身观念深入人心,体育参与已成为习惯,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参与时间、频率、强度来看,杜晓兵[14]研究认为,潮州市区老年人有较高的闲暇体育频率,老年人闲暇体育的持续时间多数在2小时之内,早晨和晚上是锻炼相对集中的时间段;肖海婷[15]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珠三角农村留守老人每次锻炼的时间为30~60 min,锻炼频率为每周1~2次,锻炼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发展趋势。张莹、王桂华[16]的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仅38.9%的老年人每日可以达到卫生部“日行一万步”的推荐量。从参与场所来看,王雪峰、吕树庭[17]研究发现广州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场所主要是公园、广场、房前、屋后,与发达国家的民众多在场(馆)内进行体育锻炼形成了2种不同的锻炼景观。郑敏[18]对浙江金华城区老年人体育参与行为的实地调研后认为,老年人体育参与的场地选择偏好植物繁多的自然环境、偏好拥有良好人气的环境、偏好开放性的免费场所。从参与项目来看,王俊琪[19]的调查发现,北京市的老年人体育参与的项目多是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不同学者从老年人体育参与意愿、时间、频率、强度、场所等角度对老年人体育参与现状进行了研究,获取了较为珍贵的统计数据,为相关部门了解老年人体育参与现状提供了基础。

3.2 老年人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老年人进行体育参与是老年人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一项权利,老年人的体育参与既涉及到老年人的主观意愿,又涉及到社会环境中体育服务的供给程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2个方面。

表3 1998-2017 年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排名前20位关键词

图5 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1)老年人主观体育参与意愿不强。有学者认为影响老年人参与体育的主要因素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如姚大义[20]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对体育活动价值观的转变是改善其参与体育活动情况的决定因素。

2)老年人体育参与的客观物质条件不完善。许多研究认为影响老年人参与的客观因素有体育场地缺失、社会指导员不足、社会体育组织缺失等。沈阳[21]的调查结果显示,因为场地匮乏、社区体育指导员人数配置较少以及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坚持长期进行体育参与的老年人数量并不固定。张伟[22]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体育设施不足和经费短缺是老年人体育参与主要的制约因素。

因此,如何克服老年人体育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老年人更好地进行体育参与就成为研究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从分析的角度来看,解决的途径主要有2个方面。

1)从改变老年人思想观念入手,王大中、王庆伟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大力宣传老年人体育参与的积极效应,培养良好的老年人体育参与社会氛围[23]。

2)不断完善客观物质条件,如要加快制定、出台符合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老年体育发展政策法规,以保障老年人体育参与权利[24];加强老年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25];依托社区不断完善社区各类老年人体育组织建设[26];加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科学地指导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27];研发生产出符合我国老年人生理特点的体育设施器材及用品,以满足老年人形式多样的体育需求[28]。

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影响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的因素有老年人自身的主观参与意愿不强,也有客观物质条件不完善。

3.3 老年人体育参与对生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体育参与对老年人生理健康和身体机能各项指标的影响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以往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不同运动项目对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众多学者[29-36]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练习太极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多种身体系统、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和反应速度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他项目如骑自行车、有氧健身走、慢跑、乒乓球、易筋经、广场舞、门球、羽毛球均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有学者指出这些运动项目如果缺乏相应的正确指导有可能导致老年人在体育参与中受到伤害[37]。

2)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适宜的强度会对老年人的生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朱寒笑指出,中等强度运动的负荷的体育锻炼是最适宜老年人的运动强度[38],会对老年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素质、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王松涛指出,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的降低血脂,而大强度有氧运动的效果不明显[39];一旦强度控制不当体育参与也会对老年人产生消极作用,如陈青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科学的、不适宜的锻炼强度容易导致老年人腿部运动损伤;安楠认为体育参与强度过大会导致老年人在体育参与中受到伤害[40]。

3)体育参与与老年人身体成分变化的研究,体育参与总体上能改善老年人群的骨密度[41-42],控制血糖水平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43],提高和调节糖的代谢水平[44]、在心脏康复和血脂、肥胖指标影响上也都具有良好作用[45]。陈治强通过实验发现,通过体育参与,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指标水平得到提高[46]。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体育参与对老年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素质、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等生理健康指标有着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部分学者的研究也指出过度的运动负荷会导致老年人发生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运动风险。

3.4 老年人体育参与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体育参与除了促进老年人生理健康外,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人在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等一系列的变化,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失落和内心的空虚、焦虑,从而影响晚年的生活质量。

体育参与在心理健康的作用方面,李金平[47]、王喆[48]、赫秋菊[49]等学者认为,持久的体育参与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李靖,陈耕春等更是指出体育参与对心理机能有良好的改善,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加深和促进老年人的交往和友谊,以及增进情绪健康、增强自信心、更新价值观念[50]。

在消除不良感觉、精神状态方面,王港、傅宏等都认为老年人存在孤独感,通过参加集体娱乐体育活动能有效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消极情绪[51];沈阳研究表明体育参与不仅可以放松老年人的精神,还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睡眠质量[21];陈治强认为,体育参与能较好地改善男性老年人的人际关系、焦虑和偏执因子状态,能较好地改善女性的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因子状态[52]。

在认知功能、调节情绪方面,杨建辉的研究表明,参加体育活动对于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调节情绪状态、改善人格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53];周成林等还具体指出快步走、自行车、游泳、慢跑等项目能够有效促进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同时中国传统的健身气功、太极拳等体育项目在调节老年人的情绪状态方面有着很较好的效果[54]。

在主观幸福度方面,杨波[55]和李金平[56]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参加体育运动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度;余询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后所产生的6种心理效应是“充实生活”“调节情绪”“改善记忆”“促进人际交往”“增强健康长寿信心”“丰富兴趣爱好”[57]。以上研究表明,老年人进行有规律的体育参与能有效地消除不良感觉、提高精神状态、调节自身情绪、提高主观幸福度。

4 结论与研究展望

4.1 结论 1)我国的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2010年后研究成果开始井喷,论文数量出现跳跃性增长。根据刊文数量与时间分布的特点,将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萌芽期(1992-1998年)、发展期(1999-2013年)、深化期(2014至今)。

2)通过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知识图谱可以发现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中的团队在逐渐形成。其中陈佩杰、李爱华、王凯珍、施丽君、周兰君、王松涛、王安利等学者是老年人体育研究中的高产作者。

3)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主要力量在高校,研究成果数量居于前列的研究单位是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井冈山大学。各高校之间的合作研究逐渐形成,但集聚性还不够。

4)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参与现状研究、参与影响因素研究、体育参与对生理健康影响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等4个领域。

4.2 研究展望 1)研究力量方面,研究团队还未完全形成,跨院校、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相对不够。在知识融合创新和跨学科发展的趋势下,我国老年人体育参与研究人员应该不断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异质性,在团队内部之间形成学科知识的优势互补。

2)研究方法方面,多是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定量研究,缺少深度访谈式的定性分析。除少数研究外,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就体育参与对某一个地区样本展开调查,因而所揭示的只是某个时刻、某种状态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缺少老年人体育参与长期追踪性研究,缺少如人口学、社会学等近年来开展的如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等动态研究,也缺少人口学、社会学等学科运用全国范围内的大数据深入分析如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等。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注重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3)研究对象方面,仍存在老年人群体划分模糊的问题。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实际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但现有的研究缺少对不同老年人的细分。并且婚姻状况、子女状况、收入状况、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性别差异及城乡差异等个人特征也与老年人体育参与具有相关性,这都是学者们在研究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4)研究内容方面,老年人体育参与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如何与养老、医疗、旅游、文化、教育等结合起来,是学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姜向群.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1/t20170120_1455942.html,2017-09-26.

[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4] 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2(1):50-58.

[5] 王占坤,陈华伟,唐闻捷.21世纪初以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2):109-115.

[6] 胡扬,吕韶钧,张莉,等.从某些性激素的变化探讨太极拳对妇女抗衰老的作用[J].体育科学,1992(1):64-65.

[7] 孟国正,曹宗航.近20年中国体育法研究前沿动态可视化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3):38-44.

[8] 董国豪,潜伟.普赖斯与科学史定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35(5):667-675,680.

[9] 张毅恒,柳鸣毅.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体育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1):24-29.

[10] 蔡治东,虞荣娟,汤际澜.中国体育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5):553-561.

[11] 莫再美,何江川,李荣源.休闲体育行为对老年人的社会化价值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1):74-77.

[12] 魏文,闫斌.西安市老年人体质及社区体育状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7056-7058.

[13] 王红英,翟英姿.上海市老年人休闲体育参与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1):61-65.

[14] 杜晓兵,郑道凡.城市老年人闲暇体育行为的时空特征分析——以潮州市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4):16-19,35.

[15] 肖海婷.体育锻炼干预对珠三角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3(4):68-70.

[16] 张莹,王桂华.上海市中老年人步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6):846-849.

[17] 王雪峰,吕树庭.广州市城区老年人体育生活的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J].体育科学,2004(4):59-61.

[18] 郑敏.金华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19] 王俊琪,程亚利,张海洋.老年人参与公园休闲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城市问题,2012(9):74-77.

[20] 姚大义,高力翔.南京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6(4):22-24.

[21] 沈阳.武陵山民族地区老年人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心理行为需求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6(4):585-589.

[22] 张伟,康帆.甘肃城市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和相关对策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00-102.

[23] 王大中,王庆伟.论体育与老年人生活质量[J].体育与科学,2003(3):23-25.

[24] 王凯珍,汪流.我国地方性老年人体育协会建设现状、问题与促进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6):1-7.

[25] 施学莲,王爱丰,王正伦,等.公共服务视野下老年体育工作推进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13个省辖市和28个县(市、区)的实证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22-24,66.

[26] 王占坤.老龄化背景下浙江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实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6):70-80.

[27] 刘霞.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健身服务[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9):5541-5542.

[28] 裴立新.我国老龄化现状分析及老年体育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3):23-27.

[29] 王学敏.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5):108-111.

[30] 胡剑秋,林峰.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健身治病机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5):45-46.

[31] 霍朋.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3):3729-3731.

[32] 李成明.有氧健身走锻炼对老年人身体成分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4):979-980.

[33] 田福军,杜桂丹.乒乓球运动对老年人体质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6):1420-1422.

[34] 汪星梅,罗文建,陈小异.跳广场舞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77-478.

[35] 刘建平,刘岳江,侯广斌,等.门球成为老年人体育首选项目的社会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171-173.

[36] 黄有为.长期羽毛球锻炼对中老年人心境与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59-160.

[37] 李樑,邓陈亮.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体育锻炼风险——以风险认知为视角[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2):5676-5678.

[38] 朱寒笑.老年男子健身锻炼适宜运动强度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1):107-109,116.

[39] 王松涛,王安利,王正珍,等.不同强度健步走锻炼对老年男子身体成分和血脂影响的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5):599-601.

[40] 陈青,王宗兵,龚云.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J].中国体育科技,2003(5):54-56.

[41] 安楠,王松涛,王安利,等.中老年女性健身锻炼适宜强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8):62-66,74.

[42] 龚敏,张素珍,王斌,等.长期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15):2238-2239.

[43] 董宏,孟良,王荣辉.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群骨密度影响的meta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58-65,87.

[44] 陈吉棣,柳斯品,章硕,等.II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和走步锻炼对血糖等指数的控制作用[J].体育科学,2001(4):50-53.

[45] 朱雄伟,陈清江.老年女性心脏康复和运动训练的益处[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8(1):40-41.

[46] 陈治强.运动处方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促进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4):1107-1108.

[47] 李金平,徐德均,邓克维.晨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7):461-463.

[48] 王喆.有氧运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5):1062-1063.

[49] 赫秋菊.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9-101,105.

[50] 李靖,陈耕春,王丽君.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89-91.

[51] 王港,傅宏.基于情绪加工神经机制理论的老年人心理关爱[J].人口与社会,2014(4):76-80.

[52] 陈治强.老年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6):4092-4093.

[53] 杨建辉,吕林,吕牧轩.体育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490-491.

[54] 周成林,于晶,谢虹.不同身体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理效益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51-53.

[55] 杨波,张亚峰,田建君,等.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整体自尊与心理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7):70-73.

[56] 李金平,徐德均,邓克维.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幸福度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6(4):390-391.

[57] 余询.上海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心理效应的特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2):26-33.

猜你喜欢
老年人体育研究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