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鸣单车:做可以改变所有人出行的事业

2017-05-02 07:14呼东方
新西部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单车

呼东方

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领域成了投资热点。似乎有人想做“情怀”,有人想做“公益”,更有人是想抢占市场。只有小鸣单车想做“可以改变世界所有人出行的事业”。

但是,小鸣单车到底能走多远呢?

2016年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所有来到乌镇的人最先感受到的是一股清新的“蓝色旋风”:开幕式前一天一大早,百度的无人车与小鸣单车同时投放到了乌镇的街上,人们看到在子夜路上,一边是蓝色的百度无人车,一边是蓝色的小鸣单车。

特别是小鸣单车,让很多路人纷纷驻足观赏、咨询,随后就有不少人当场开始下载APP体验骑行。

小鸣单车从2016年10月正式开始运营,乌镇是继广州、上海之后,小鸣单车投放的第三城。据小鸣单车高层透露,他们2016年的目标,是在年底完成40万辆的投放目标。2017年,将完成全国400万辆的投放,一举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的第一名。

国内共享单车领域,由此形成摩拜、ofo、小鸣单车“三足鼎立”的格局。

有局内人指出,小鸣单车联合创始人邓永豪,从上游厂商直接杀入共享单车领域,他是把目标对准了行业老大。

快速长大的小鸣单车

2016年下半年,共享单车领域“狼烟四起”。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9月以后,宣布进入共享单车领域的新厂商至少已有十几家,入局者分别来自互联网公司、单车制造商、公共自行车运营方等。各家均有着雄厚的投资方支持,一场大战已经展开。

而在9月之前,共享单车领域被摩拜、ofo等品牌占得先机。小鸣单车只有业内的很少一部分人听过,甚至于它的创始人究竟是谁,都鲜少有人知道。到了9月下旬,随着小鸣单车的巨额融资成功和业务快速拓展,其创始人才浮出水面。

小鸣公司创始人兼CEO金超慧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曾是宅米的联合创始人兼COO。这支核心团队的成员组成架构,运营团队是原滴滴出行、UBER的资深成员;它的智能硬件团队是由有三十多年自行车研发经验的中国第一代自行车工程师组成。

虽然宅米是全国2000家高校校园项目战略资源方提供者,但小鸣单车在一开始选择投放策略时,并未选择先从校园开始投放,而是选择了城市核心CBD等高人群密度区域。

金超慧解释说:“由于校园用户的付费能力较低,而寒暑两个假期对校园单车的维护成本较大。因此,小鸣单车暂时并不打算先进入校园市场,市区车辆的运营才是重点。”

在最初的运营模式上,小鸣单车采用半开放平台和城市联运的策略,即与城市当地合作方进行联合运营,以解决更多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开拓和落地问题。为此金超慧表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单车投放,政府和市民相对接受,但到二三线城市,则需要当地的团队进行支撑。“联合运营的方式可以减小推广压力,获得规模化效果。”

按照这样的运营模式,小鸣单车主要采取成本适中、规模化投放的产品策略,把造车成本控制在500元左右,并通过对普通的单车进行实心胎和智能锁等改造,再进行规模化投放。其中车锁的配置,会简化成相对简单的机械结构,只保留车锁信息可传递的功能,以避免复杂车锁的故障率。而诸如链条等环节,依然沿用普通自行车的配置。

单车的简单化配置,降低了车的生产成本和供应链压力。和摩拜等需要专门的工厂和生产线定制生产相比,小鸣单车则可通过一般的工厂进行代工生产。这种方式的弊端是,车的折损周期会变短。但这种打法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低成本的车辆快速占领市场,并快速进行单车的迭代。

金超慧认为,最大化提高单车投放数量,并充分降低车辆成本,是单车共享租赁行业的关键点。按照行业内认知的100∶1的单车保有量比例,需要投入数量庞大的单车才能满足主要用户的出行需求。而由于覆盖密度越大,越便于用户找到车,用户则倾向于选择这一单车。

超速得到亿元融资

業内人士称,别的共享单车是在上升期需要寻找融资方,而小鸣单车一现身则是投资方主动来要求参与融资。从小鸣单车获得资金投入的方式就可以窥见,共享单车这块市场“肥肉”,引来多少饕餮之客。

让业内人士瞠目结舌的是,小鸣单车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获得了三轮融资。

2016年9月27日,小鸣单车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联创永宣冯涛,跟投的还有多位有上市公司背景的股东。接下来的10月8日,小鸣单车又向外公布,已于近日完成1亿元A轮系列融资。此次领投方为知名运动单车品牌凯路仕董事长邓永豪,部分上市公司股东跟投。

过了十多天,10月20日,小鸣单车又公开宣布获得B轮融资。不过,与A轮不同,此轮小鸣单车的融资金额和投资方均没有透露。业界人士纷纷议论,小鸣单车超速融资,不知此轮投资方看中的是什么?是觉得小鸣单车主打生活方式、可做区域化产品的市场潜力?还是借市场火热赚一轮快钱?

与A轮融资消息一同发布的,是小鸣单车的首款产品XM02,车身为蓝色,单辆成本在400元以下,采用轻便耐用的注塑一体胎,具备了GPS定位和小鸣专属的定位技术,以方便用户便捷地找到和停放车辆;同时车辆采用了专利智能锁,用户可通过App直接完成开关车锁。

据小鸣单车向媒体透露,此次正式发布的小鸣单车不仅面对上班通勤人群,还希望通过各种设计适用不同人群。而新的领投方邓永豪已加入创始团队,成为小鸣单车联合创始人,凯路仕在全国的多个合作经销商平台和自行车骑行俱乐部,将为小鸣单车提供支持。

邓永豪的出现,让共享单车领域出现了一个转折。

邓永豪在自行车领域浸淫二十多年,于1993年创立了凯路仕这个运动自行车品牌,主打高端人群,并以欧美国家作为主要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前后,才将企业重心放回国内。据他说,早在2012年,他与自行车相关领域创业公司的合作就开始进行,并推出“千人创业计划”,即凯路仕提供10万元资助对自行车运动了解比较深刻的创业者,作为启动资金。

由此也可以看出,此番押注小鸣单车,也符合凯路仕一贯的战略思路。

讲一个差异化的故事

与其他竞争对手将共享单车定义为最后一公里出行解决方案不同,邓永豪认为共享单车是完全可以替代日常骑行,其范围至少可以拓展到五公里通勤以外,包括旅游、上下班、健身、社交等众多场景。

这样,小鸣单车要给人们讲的就是一个差异化的故事。

小鸣单车并不是这个市场的先行者,在它之前,进入共享单车领域的企业已经太多。但邓永豪认为,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足够大,小鸣单车完全有机会。他邓永豪从层层递推中算了一笔账:中国人口为14亿,城镇人口为8.4亿,当中一半有出行需要,而五公里以内的以30%计,平均来回两次,假如有一半使用共享单车的话,每天将达到1.26亿次。以单次使用0.5元计,每年共享单车的潜在市场高达189亿元。

这也正是邓永豪进入单车共享领域的原因。他认为,中国目前保有近4亿辆自行车,未来五年将有10%由智能自行车替代并采取共享运营,即单车分时租赁。他觉得单车共享项目的价值将超越滴滴的价值。滴滴目前每天订单1000万单左右,估值已超2000亿元人民币,小鸣单车2017年预计投放400万辆,每天移动支付订单将超2000万单。

与其他品牌认为尚未找到赢利模式不同,邓永豪认为在目前的收费水准下,只要能做到相应的规模,小鸣就完全有可能实现赢利。单车的车辆成本只有400元,远低于同行,加上实心轮胎,后期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以每辆车每天骑行四次,每次收费0.5元计,理论上二百天即可回收成本,回收成本周期还不到对手的三分之一。邓永豪认为,自己作为生产厂商出身所具有的天然的优势,就是极致的成本价格控制。

改变人出行的事业

2016年10月底,在拥有了超强供应链支持后,小鸣单车正式在广州、上海两地投放。11月份拿下乌镇,又转战进入深圳,预计年底投放40万辆车。

有民间调查机构对几家共享单车的车辆使用做过一个调查,从找车的便利性(定位)、开锁的便利性(智能锁)、骑行的舒适度(车座升降)、车子的美观度等等方面来讲,小鸣单车被评为市场第一。

业内人士认为,小鸣单车拥有三项优势:它的团队够强,有一支“懂消费者、懂供应链、懂互联网”的有超强执行力的团队,互联网团队曾带领2000个全职同事打下中国130多个城市。而它的供应链团队,是一个专注单车二十三年,并打造出年净利近1亿元的新三板公司。小鸣单车还具有供应链强的优势,凯路仕单车二十三年单车研发及生产实力,可以保障小鸣单车快速在上海广州投放40万辆单车,通过价格优势成为全国市场第一名。2017年,预计全国可投放400万辆。

小鸣单车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运营模式扩张快。小鸣单车在北上广深采取直营模式,其他城市采取开放平台和“城市合伙人 ”联运方式,可以快速将上海总部复制到当地,从而形成全国网络。

既然是共享经济,自然就離不开用户和大数据。邓永豪也认为未来更大的资源是用户,他的愿望更高,想实现2000万辆投放目标,理论上就能带来3亿的App装机量,这就意味着背后数以亿计的用户会打造出一个新的生态入口。

量变可以达到质变,这个质的改变指的就是骑行环境的质量。共享单车的大量使用,最终会迫使政府做出行动,为自行车辟出道路。一些先进城市如新加坡和奥斯陆等,政府最终为自行车而缩窄了机动车道。

这正是邓永豪投入小鸣单车项目的意义:要把它做成一个可以改变全世界人出行的事业,但它首先并非是一时之兴的融资烧钱产品,而是一项可持续盈利的事业。共享单车领域已经涌入十几家公司,未来整个市场将迎来激烈的正面竞争。在邓永豪看来,如何提升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成本,将成为年轻的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真正较量之地。

2016年12月6日,中国共享经济华南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小鸣单车作为目前最火的共享经济模式,代表中国共享单车参加了这次峰会。邓永豪在演讲环节中继续阐述他的理念,即要将小鸣单车作成“一个改变全世界人出行习惯的事业”。他还公开了小鸣营运的一系列劲爆数字,并预测每年的净利润可达33亿元。

在与互联网教父、畅销书《失控》《必然》作者凯文·凯利对话的圆桌讨论环节,邓永豪最关心的自然是共享单车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享模式”在国外落地的可行性。面对国外不同的移动端的支付环境,会否让小鸣单车水土不服?国外政府对无桩共享单车的态度又将会是如何呢?

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端倪:小鸣单车已经开始计划走向国外市场。

猜你喜欢
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Rough Ride
我学会骑共享单车了
单车三人
中学时代+单车
共享单车能骑多久?
网约单车危机?钱途?
行进中的“单车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