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夫
这两年,上汽集团的新车看上去都不赖,双品牌战略已经开始显现成效,MG GS(锐腾)和ZS,还有荣威RX5以及这次我们试驾的i6三厢轿车,可以说都是用心做出来的新产品。海派汽车已经开始具备媲美合资车的实力了,尤其是把i6放在大众朗逸和日产轩逸的旁边,比外观、比内饰,一点也不逊色。与上汽几年前的“第一代”产品相比起来,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i6刚刚上市一个多月,所以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单月销售数字,但从其8.98-14.38万元的定价来看,应该不愁卖。与i6“关系亲密“的RX5目前月销量已经突破两万辆,站在了紧凑型SUV的第一梯队,而i6后来居上,大概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先期上市的i6只推出了—款发动机,即1.5T涡轮增压,而变速箱则有6速手动和7速双离合两种。按照中国市场的需求,手动挡仅配备给入门级低价车。不过i6总共提供六款不同装备的车型供选择,三款互联网车型,三款普通车型。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i6仅在顶配和次顶配车型上装备多连杆后悬挂,其余四款车均为扭力梁后悬挂。
打着互联网的旗帜
从车名的定义来看,我们大致能管中窥豹——这是一台智能化程度很高的車型。所谓“i”,荣威给出的解释是internet,互联网,以及innovation,创新;此外,这个”i“也意味着汽车已经进入到了Intelligence智能时代。尽管i6这个车名读起来不太顺口,但不论怎样,它都意味着荣威全新的开始。
外观和内饰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RX5这款紧凑型SUV的风格,看起来眼熟,横置的前脸镀铬格栅营造出了比较顺眼的视觉效果。不过从整体造型来看,i6仍然是一台四平八稳的三厢轿车,2715mm的轴距和4671mm车身长度将它的侧面线条拉伸得很舒展,和别克威朗似乎还有几分相似。i6的轴距具备一些长度优势,比吉利帝豪GL和日产轩逸还要长15mm,毫无疑问它已经成功跨入了A+级别市场,长轴距对车内乘坐空间也有很大改善。
在说空间以前,我想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下它的中控台,因为互联网功能全都集成在那块10.4英寸的电容触摸屏里了。如你所看到的一样,荣威i6的中控台仅有五枚实体按键,分别是前后窗通风、加热,Home键,以及音量加减。像音乐播放、空调控制、导航等等一切功能全都布置在屏幕系统里,盲操作的可行性不是很高,每一次切换功能都需要用眼睛确认一下,这对于安全驾车是一种考验。
这套操作系统由阿里巴巴的团队开发,名为YunOS操作系统,屏幕的互联网功能需要与淘宝支付宝账号绑定,注册完成后才能使用,否则在未注册前提下只能用空调。中控台整块大屏通常以地图为底图,当然它也有一个主页,比如网络听歌、FM广播等等功能都有对应的图标按钮。上汽在新车上市那会儿宣称终身免基础流量费,也就是说地图流量是免费的,但像听歌、听网络电台这样的应用或许以后需要车主自己掏钱买套餐流量。事实上,上汽引入阿里巴巴来做网络车机是有一套非常清晰的战略思路,即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服务,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轻松。
举一个例子,你想喝咖啡了,在地图上搜一家咖啡店,在线选好口味和杯型,然后用绑定的支付宝付款,接下来你只需要开车到咖啡店“取货”即可。同理,比如进出收费停车场或是去加油,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付款。像手机远程控制车辆、定位查询、语音控制车内窗户开闭等等,有了互联网基因,似乎没有不可以实现的。这大概就是荣威i6的竞争力,拼传统的硬件难度已经不大,但拼软实力还得靠想法和本土技术支持。很显然,上汽走在了前列,在荣威i6之后,MG ZS也将打着互联网旗号上市。
驾驶乘坐感受比肩合资车
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我多次提到朗逸和轩逸这两款车,事实上在试车的时候上汽也的确提供了前述两款车在现场进行实车对比。透过比较也不难发现,荣威i6不论在造型设计、车身尺寸以及内饰工艺等多个方面都具备优势。尤其是内饰部分,i6的软包面积达到了80%,而且根据车型装备不同,i6内饰还可以提供三种配色选择:黑/灰,全黑以及黑/棕。我们拿到的试驾车是顶配2.0T自动互联网智臻版,仪表盘里还有一块7英寸液晶屏幕,可以显示导航以及娱乐信息,视觉效果很棒。
就空间来说,以我175cm身高的感受来看已经绰绰有余,后座可以用慵懒的姿势入座,不过它的后座坐垫略短,对大腿的支撑稍差。此外,i6的后座还有一个硬伤,不能4/6分段折叠,要想放倒,得左右两侧分别解锁才能实现,使用起来略显繁琐。还有一处Bug位于后备厢里,地板可以抬起,但没有挂钩……想要取出备胎,要么需要另一个人一直扶着地板,要么就得慢慢取出后备厢地板上的物品,其过程可能会比较折磨人。
一台车有那么几个不尽如人意的小问题其实都属正常,人无完人,车也没有完美的车。i6大体来看应该是符合消费者预期的,驾驶起来与合资车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一台尺寸不小的紧凑型车,开起来还有几分轻巧。首先它的方向盘助力很轻盈,适合女孩子在城市里闪转腾挪,不足之处当时缺乏回馈感,指向略微有些模糊。其次,悬挂调得比较紧,对路面的震动过滤不算彻底,保留了路感,至少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清晰的感觉,走起伏路面不会眩晕,而且过弯的侧倾也在一定的可控幅度内。在此之前,我听媒体同行反映荣威RX5的驾驶感受不算太好,底盘很散,现在或许i6已经修正了问题,呈现出一副欧洲车的风格。
i6好开还在于刹车、油门踏板的设定比较线性,没有太大的自由行程。虽然变速箱是一台7速DCT,与1.5T发动机配合没发现什么不妥,箱子低速起步不抖,拉转速逼动力也比较积极,转速2000rpm以后便开始有很足的后劲,官方给出的0-100km/h加速时间为8.5秒,有点厉害哦!由于试车时间比较短,所以对于i6的体验还不够深入。在上汽提供的场地内我简单做了几组绕桩测试,入桩速度大概为55km/h,出桩可以突破60km/h,不过由于天气冷,沥青路面的抓地不够,在穿越最后几个桩桶的时候车尾表现得有些不安分,还好修正方向后就可以救回姿态,也可以说i6的操控极限并不算低。有必要说一句,i6用的可是米其林的Dnmacy 3st,综合性能非常好。
上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搭载1.0T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到时候售价有望从7万元起跳,这样一来入门价格就更低了,互联网版本或许10万元就可以买到。当人们的生活被手机“俘虏”后,现在汽车也套上了“互联网”枷锁,到底是好是坏,还真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