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少华
在草原上发展工业经济,如何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这无疑是对企业“良心”的一种重大考验。作为第一个进驻锡林郭勒草原的国有大型企业,神华胜利能源公司从创业之初就提出要把环保绿化摆在建设的首位,决心让胜利矿区成为锡林郭勒草原绿色矿山的标本。承载光荣使命,历经艰辛努力,神华北电胜利能源公司向草原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唱响了一曲绿色发展、科学崛起的和谐交响曲。
“锡林河锡林河,日夜不停在草原上流过,你是辽阔草原的母亲,养育两岸鲜花朵朵……锡林河锡林河,你朝着北京流向那金水河,载着蒙古族人民深情的颂歌。”在锡林郭勒草原上这首由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锡林河》,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锡林河从22万平方公里的锡林郭勒草原腹部穿过,河水犹如一条白练从锡林浩特市穿行流淌。在锡林浩特市南10公里处,水流弯弯曲曲,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在草地上飘动。河水清澈,绿草如茵,牛羊似珍珠般撒满了两岸。这里景色如诗如画,宛如一幅北国锦秀江山的巨幅画卷。
就在距锡林河水库不足20公里的下游,锡林浩特市北郊5公里之远锡林河的左岸,近年来崛起了一个现代化的能源企业,它就是神华北电胜利能源公司。这里蕴藏着一个储量为224亿吨的大型煤田。
虽然有着迫切的发展愿望,但锡林郭勒草原并不允许盲目开发,滥采乱挖。从确立发展新型工业化之路的那天起,就把“门槛儿”抬得很高:要落户锡林郭勒草原,企业就必须要有一流的环保技术、一流的节水措施,否则决不准入。“高门槛儿”的设置,使锡林郭勒筛选出了一批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社会责任感强的大企业集团。
在开发资源的问题上,锡林郭勒更是慎之又慎——确立了“整装开发、综合利用、集中发展、环保节能”的原则,利用后发优势,不走“先破坏,后治理”的弯路,高起点、高标准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基地、发展大产业,推进资源的高效转化利用和综合开发。用1%的开发基点,释放99%的草原,开发一小点,保护一大片。盟委、行署根据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特点,每引入一家企业,都要进行严格的环评和环保监督,确保不因开发而破坏草原生态、污染草原环境。
跨过“高门槛儿”的神华北电胜利能源公司,从2004年正式入驻锡林郭勒开始,就把保护草原生态作为一项发展战略提上了议事日程。保护草原环境成为了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承担社会责任,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支点,公司自2005年开始,近10年来已累计投入环保资金近3亿元,铺设绿化输水管道54千米,完成排土场绿化1060万平方米,对到界排土场实施绿化护坡工程,对工业广场、排土场、铁路环线界内,以及输煤系统周边进行全面绿化,并在未到界的排土场覆盖绿色防尘网12万平方米。近几年,已种植各种乔木65751株,灌木10920丛,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了97.70%,水土流失总治理率达到97.30%,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71,拦渣率达到99.97%,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7.70%。
进入神华北电矿区,这里看不到滚滚烟尘,矿区四周的绿化带草木葱茏,鲜花盛开,排土场坡面被网格状生物沙障所覆罩,已经长起了拧条,沙棘,蓬蒿,坡顶平坦开阔,一架架喷灌设施喷出道道彩虹,滋润着片片翠绿、株株嫩苗。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草原”十二个大字组成的标语牌,矗立在齐腰深的绿草中,昭示着神华北电胜利能源公司干部员工们的志向,就是要把胜利矿区建成草原上绿色矿区的典范,在建设发展中还草原人民一片碧水蓝天。
锡林郭勒大草原以其原始的绿色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名扬世界,这里是首都的绿色屏障和绿色氧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草原人口的增加,草原的生态激剧恶化,草场退化,沙漠化、荒漠化严重侵蚀着草原。沙尘暴的肆虐,使草原不再美丽,亦给正在推进工业化的锡林郭勒各族人民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伴着锡林郭勒草原工业化的浪潮,神华北电最早进入草原。从进入草原的第一天起,胜利能源公司的领导就许下了一个宏愿:做好自己,绝不叫草原人民失望,一定要让胜利矿区成为绿色矿山的标本。搞好生态文明建设还草原碧水蓝天,成为了胜利人坚定不移的信念。
公司坚持建设与环保、绿化三项并行,对恢复生态做出规划。开露天矿,就得剥离,在剥离过程中,公司规定必须把表土单堆单放,再洒水压实,免得被风刮走。公司领导告诉生产单位的每一个职工,草原上的表土异常珍贵,这层表土是在亿万年间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决不能掩埋在剥离的沙土下面。在剥离完表土后,剥离再一层一层推进,待排土场形成后,再在剥离物上覆盖一米厚的表土层,目的是为其后的绿化打好基础。这样下来,成本大大增加,但公司认为,剥离物上的表土是不可再生资源,就是投入再大花再多的钱,也要保证表土不流失。
胜利露天矿分两期建设,一期1000万吨,二期 2000万吨,到2011年11月份,二期2000万吨已经达产。在这个过程中,每年的剥离量都在几千万立方米。胜利能源公司没有等一个排土场形成后再覆土绿化,而是边剥离边治理。
从2006年起,公司组建了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下设土地环保绿化部,专门负责矿区和排土场绿化。聘请当地林草部门的专家对排土场绿化做出整体规划,又对每年的绿化工程做出设计。每年春季公司都要通过公开招标,优中选优,选择有资质的专业绿化企业对排土场进行绿化。绿化投入逐年加大,每年的投入都在几千万元。
锡林郭勒草原以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为主,发育有肥沃的淡黑钙土,在胜利矿区剥离过程中,上层表土虽然单堆单放,但也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结构,于是,寻找适合排土场生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成为了一个难题。但不管有多难,排土场需要绿化是胜利人对草原的一个承诺。对未到界的排土场先用绿色防尘网罩住,上面撒上草籽,雨季一到,草便发芽生长;平盘则种植燕麦、莜麦、小麦、油菜救急,第二年再种草。对到界的排土场则在平盘上种植沙打旺、披肩草、紫花苜蓿,在边坡上种植拧条、沙棘。
胜利露天矿靠近锡林河河床,涌水量大。2009年公司成立了华唐多水源公司,专门负责锡林浩特市的污水和胜利露天矿疏干水的处理与利用,投资3800多万元建成了疏干水处理厂工程,通过原水截流、疏松、混凝、沉淀、达标利用,每天处理疏干水近2万吨,输送到排土场用做喷灌、微喷,现在已经到界的南北两个排土场平盘管网纵横交错,管网已经铺设54千米。经过几年的摸索,排土场绿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进入夏秋季节,排土场平盘绿色满眼,灌木、乔木、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油菜花在风中摇曳,苜蓿、沙打旺、披肩草可着劲往上长,花香草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当发现了这里的绿洲后,公司有越来越多的小青年结婚时来这里拍摄婚纱照,把浪漫和新奇留在这里。锡盟人大的一位领导来这里视察,看到排土场有这么好的牧草,当即建议把这里搞成一个草原生态旅游点,在这里养羊、养鹿、养骆驼。他感叹,已经多年没有看到长得这么好的草地了。当15公里外锡林浩特机场起降的飞机掠过胜利矿区时,如果从眩窗上往下看,唯一能够看到的绿洲就是胜利矿区的排土场。
神华胜利能源公司在对排土场绿化的同时,还对矿区的整体绿化环保做出了安排。
在装车站与破碎站之间,两条平行的3千米全封闭蓝色输煤走廊静卧在绿草丛中,宛如两条即将腾空而起的巨龙;容积10万立方米的半球形和白色桶状储煤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附近围栏外的草地上有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夜幕降临,输煤走廊、装车站、储煤仓的灯火与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如梦如幻。铁路环线圈起了约两平方公里空地,在环线建成时,公司就在这里种植了穿天杨,现在这些穿天杨已经长到了三四米,与锡林浩特市城北防护林带融为一体,成为锡林浩特市的一道绿色围屏。
锡林郭勒草原春季风大,矿山开发必然起尘,风一吹,采场一片浑浊。为降低粉尘污染,公司投资2000万元购进五台载重百吨级的洒水车,24小时不间断在生产作业现场、排土场洒水降尘。为了降低噪音和装车时粉尘对周边菜农的影响,公司投资271万元,在铁路工业站西侧沿路基东西两侧修建了高两米、长5.8公里的隔离墙;投资675万元,在装车系统上安装了干雾抑尘、平整压实和煤炭喷胶固化装置;投资1211万元,硬化了矿区道路和场地,形成全长5公里的检修路面,硬化场地31197平方米。在生产现场则完全按照神华集团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去规范,采场帮齐底平,道路通畅,车辆进出有序,道路两侧进出采场的重点部位到处有醒目的绿色环保宣传标语牌,安全警示牌。成立以来,公司就邀请内蒙古矿山安全与职业危害监测检验中心每年定期对露天矿、皮带走廊、破碎站、仓库等重点单位重点部位的粉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历年来的监测报告表明,胜利能源公司露天矿生产现场等场所的粉尘噪音污染、有毒有害气体都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平时则由锡盟疾病防控中心负责检测。露天矿、储运公司两个存在粉尘危害因素的单位分别配备了CCHG1000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指派有资质的人员定期在作业现场进行监测并将结果存档备查。监测结果及时上报锡盟疾病防控中心,同时向员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这一切无不凸显了胜利人的绿色环保理念,凸显了胜利人建设绿色矿山的担当精神。
锡林郭勒草原最大的自然特色,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绿”字。这是一片古老神奇的绿色海洋。这里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绿色之海,这里是牛羊如珍珠般撒落其间的灵性跃动的黄金牧场。丰厚的资源养育过从弱小到强大的蒙古民族,给这片土地铸就了绿色文化的灵魂。
锡林郭勒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愈发看重环保,看重绿色。随着建设工业强盟战略的推出,一场前所未有的“环保风暴”席卷草原:从普通市民,到草原上的牧民,再到政府官员,都在关心着草原生态,都在关注进入草原的大企业如何在开发的同时有效保护草原不受破坏。每年锡盟行署人大、锡林浩特市人大都要派出代表到各个矿山企业视察,反映各界环保绿化的诉求,提出环保绿化的建议,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环保绿化义务。
作为第一个进驻草原的国有大型企业,如何实现建设和环保并举,成为胜利能源公司绕不过的一个门槛。公司领导提出要把环保绿化摆在建设的首位,一定要让胜利矿区成为锡林郭勒草原上众多煤炭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标本。
从2005年起,公司就开始了企业文化建设,向干部员工灌输环保绿色理念,成为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公司提出了“环保胜利”的建设目标,每年的企业文化研讨会,都要把环保列入议题。每年对新招聘的大学生都要进行专门培训,向他们介绍锡林郭勒草原的自然特色,风土人情,介绍锡林郭勒草原在国内外享有的盛誉,目的就是要让公司的员工从一进公司就记住在锡林郭勒搞建设保护环境、保护绿色的重要性。
每年公司环保绿化部门都要主动与当地的林草部门联系,寻求环保绿化的良方。公司认为,治理环境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的干部职工,治理环境就是保护职工的生命健康。公司领导强调,神华北电胜利能源公司是现代化的大企业,保护职工是公司义不容辞的职责,而要保护好职工就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搞好环保绿化,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了草原,搞好环保绿化一举多得,就是花再多的钱也值。
这样的灌输,这样的理念,使环保绿化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个职工的心中,形成了全员重视环保绿化的浓郁氛围。一事当前,先看是不是符合环保绿化的要求,不符合,再急的事也不办,挣钱再多也不做。公司不仅在露天矿建设中环保先行,地面工程建设也是环保先行。广大干部员工养成了环保绿化的习惯性思维,环保绿化已经成为了神华胜利能源公司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印在每个干部职工心中的只有一片绿色。
锡林郭勒盟在短短几年间破解了发展与保护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走出了一条经济转型、生态恢复、百姓增收的 “三赢”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有众多煤炭企业自觉履行环保绿化的贡献,而神华北电胜利能源公司无疑是一个走在前面的领头羊。
神华胜利能源公司的建设发展已经形成了高度环保循环经济的模式。2013年,被 《中国能源报》、中国化学能源工会评为中国最美矿山,被内蒙古自治区园林绿化部门列为“绿化示范单位”。在建设中公司制定了科学的治理方案,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协调并进,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心中那如海的绿色,胜利能源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领跑绿色能源建设,将以建设“专业化,高标准,煤电一体,清洁能源企业”目标为引领,做绿色清洁能源的供应商,建设煤电一体价值创造的示范区,国企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试验田,绿色矿山统筹开发和生态建设的守护者,社会、企业、员工共同发展的践行者,为神华集团公司“1245”清洁能源发展战略落地和锡盟的生态环保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三到五年时间里,进入自治区、国家先进绿色矿山行列。
公司领导表示,一定要加大环保绿化的科技攻关力度,找到最适合在排土场生长的植物,每形成一个排土场都要及时全部绿化,不仅水肥土要跟上,而且管理技术和科研都要跟上。对矿区进行棚户区改造搬迁后腾出来的空地,公司已经进行了绿化,目前正在进行建设园林式生态公园,要把胜利能源矿区建设成为锡林郭勒草原矿山的绿色标本,在草原上竖起神华胜利能源公司环保绿化的旗帜。
草原是一个绿色的世界,神华胜利能源公司的环保、绿化将继续为草原生态建设增添浓重的绿色,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唱响绿色发展、科学崛起的和谐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