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康:追忆援越抗美战斗岁月
□肖扬东 徐玉亮
阳春三月,草与水同色。日前,我们拜访了姚康老人。他是一位援越抗美老兵,但为人低调,很少有人知道他出国打过仗。退休前,他是兴化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
1964年7月高中毕业,他光荣应征入伍,当了一名铁道兵。1965年6月,姚康所在部队奉命开赴越南,参加援越抗美战争,直到1969年2月回国。他在异国他乡度过了1300多个不寻常的日日夜夜,每天冒着枪林弹雨,经受着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由于作战勇敢,表现突出,他荣立三等战功一次,被连、营、团树立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标兵,1968年、1969年两次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69年被邀参加国庆观礼。
姚康几十年一直保存着有关越战的实物、日记、照片和书籍。2014年9月,他决定将38件珍贵实物和资料无偿捐赠给江苏省泰州市档案馆,另有38件实物资料寄存档案馆。他谈到捐赠缘由时说,这些见证历史的珍贵资料不能让它一直沉睡在家中,应该揭开尘封的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场战争。2016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还派员专程来兴化采访姚康,4月2日央视新闻频道“跨越时空的守候”栏目,用三分钟报道了采访实况。
在姚康捐赠的珍贵实物中,有一枚当年美军使用的子母弹,这是在美军轰炸时,他冒死捡回的,以纪念牺牲的战友和牢记美军罪恶。子母弹又叫钢珠弹,每颗子母弹炸出360个钢珠,是一种集束炸弹,杀伤力很强,美军专门用来大面积杀伤我地面部队。每架飞机内可装带几百枚子母弹,以5至15米间距一颗,向地面投掷,当时越南战场我们没有制空权,子母弹对我军而言是最大的威胁。
姚康
据姚康回忆,1966年11月1日,他和300多名战友,抢修越池大桥。这是越南北方第二大铁路、公路、人行三用桥,重要的交通枢纽,重点守卫区,也是美军的眼中钉。美军为阻止桥梁抢修,当天下午三点多,派出轰炸机几十架次,凌空狂轰滥炸,刹那间几千颗子母弹,几百枚炸弹,几十枚火箭,在方圆800米的区域内倾泻下来,顷刻火光四起,硝烟弥漫,烈焰冲天,弹片横飞,指战员们顿时被巨大而强烈的气浪和雨点般的弹片,扑倒在血泊之中,惨不忍睹,有60多名战友负伤,13名战友壮烈牺牲。与姚康同年入伍的战友王仁林(苏州兵),就是在这次空袭中遇难的。当时敌机来了,战士们赶紧钻进防空洞,王仁林没有来得及钻进另一个防空洞,部分躯体被炸烂,因出血过多而英勇献身,至今遗体还留在越南洞远烈士陵园。
姚康捐赠的一本军旅日记中,清晰地记载了营地生活的艰辛。一篇日记这样写道:“战场的艰苦,除了敌军频繁轰炸,地面特务骚扰外,战士们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各种病魔作斗争。部队在这生疏湿热的环境里很不适应,加之吃不上蔬菜,很多战士生痱子,长疖子,患阴囊湿疹。”他说,越南属亚热带气候,气温高,湿度大,白天帐篷里气温达四五十度,篷顶达六十度,一天到晚衣服总是湿漉漉的。营房驻扎在野外,再热也不能下河洗澡,再渴都不能喝生水,因为水塘水沟里都有勾端螺旋菌,不小心让这种细菌侵入人体,人就会发热发烧,高温不退,治不及时,就有生命危险。野外蚂蟥多、蚊子多、毒蛇多,防不胜防,很多战士不适应,连队有60%的战士生病。
日记里有这么一段记载:“1966年3月至8月期间,我感染勾端螺旋菌,全身长了七八十个脓疮,疼痛难熬,打针吃药都不见效,体重一下子掉了十多斤。因之还引发了贫血症,差点送命。一战友风趣地说,姚康是双标兵,一是学毛选标兵;二是患疖子标兵。”姚康对我们说:“战地医疗条件很有限,我硬是扛着病痛,坚持作战,挺过来的。”
姚康捐赠的物品中,有一张越文的《荣誉证书》,还有一枚越方颁发的“团结战胜美贼”友谊胸章。
姚康说,我亲身体验血与火的征程,我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要珍惜和平安定的环境,要时刻准备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狠狠打击一切敢于来犯的侵略者。
(编辑 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