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活动中促进学生成长

2017-04-29 00:00:00李盈盈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7年7期

【摘要】体育活动有别于其他德育类活动,它不仅能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品质。班主任要密切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在学生的竞争意识、耐挫能力、规则意识等方面做出积极引导。

【关键词】合作交流;挫折与竞争;规则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5-0046-02

【作者简介】李盈盈,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象山小学(福建晋江,362200)教师,一级教师,晋江市优秀班主任。

一、及时沟通,关注学生的竞争意识

体育活动中的集体项目需要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和尊重,也需要学生对所承担角色的职责理解和尊重。然而,不同的学生在性格上存在差异,因此常常出现相互抱怨、推卸职责的现象,这严重削弱了班级的凝聚力。

学校一年一度的“跳长绳”比赛又到了,需要男女生各15名,这是我班学生第一次参加跳长绳比赛。几次训练以后,他们的跳绳成绩仍没有进步,我便以其他班的优秀成绩来“刺激”他们。班上的男生因此对跳绳训练重视起来,一次次地突破极限,而女生们也克服了对不断挥舞的绳子的恐惧,成绩也得到了提升。就在我以为跳长绳训练会朝着我期待的方向发展时,不和谐的一幕发生了。

一天,我采取了男女生互相比赛,输的一方要受到小惩罚的方式激励学生努力训练,但因为小慧的多次失误,女生组的成绩远远落后于男生组,于是小杨开始抱怨小慧拖了全班的后腿,这让小慧很伤心,一个人躲在教室里哭泣。

当了解了情况以后,我把小杨和小慧叫到了办公室。我对她们俩说:“我们在训练中,总会有失误,失误了要寻找原因,争取下次跳好,而不能一味责怪别人。”

她们俩都低下了头。我继续对小杨说:“之前,你跳不好的时候,大家都安慰你,所以你现在不怕被绳子打到,跳得非常好了。如果那时候别人也这样责怪你,你伤心吗?”

小杨点点头。我继续跟小慧说:“我知道你身体不舒服还坚持训练,为的就是集体的荣誉,小杨就是嘴快了点,说了让你伤心的话,当她知道你身体不舒服时,心里也很内疚,你就不要生气了,好不好?”小慧低着头说:“我一直跳不好,已经很伤心了,听到这样的话,更觉得委屈了。不过,现在我心情好多了,我不该在小杨说我的时候放弃训练直接跑回教室……”

有时候,学生之间的矛盾很容易解决,就看我们怎么去处理。小慧和小杨其实都是为了集体的荣誉,只是面对突然的失败,她们没有明白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一时语快造成了矛盾。作为班主任,要让她们明白,团体比赛中的每个人都想获得胜利,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理应在了解的基础上得到谅解。作为团队体育活动中的一员,每位队员必须树立集体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宽容,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面对发挥失常的队友,要互相体谅、鼓励和支持,使团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体验失败,关注学生的耐挫能力

当下的孩子受到全方位的保护,较少经受挫折,这使得现在的学生耐挫能力较差,不能接受失败,这在体育活动中也体现得很明显。

我们班在校级运动会上连续三年获得年级第一,以至于学生们慢慢变得骄傲起来,认为获得第一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在六年级的秋季运动会上,学生们遭遇了滑铁卢。比赛第一天,学生们共参加了4个项目,可仅仅在女子100米比赛中获得了第四名,一些女生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回到教室里便大声哭了起来。看着学生们带着泪痕的脸庞和委屈的表情,我安慰道:“其实,大家已经尽力了,比赛不是还有2天吗,我们再继续努力……”

我还没讲完,班长小悦低着头说:“我们落后的分数太多了,第一天就输得这么惨,后面估计会更惨。”小悦似乎是在跟我赌气,又似乎是破罐子破摔。我没有批评她,而是继续鼓励道:“后面有男子和女子接力赛,这个项目的分数是单项比赛的3倍呢,我们赢的胜算还是很大的,大家要打起精神来!”

听到“3倍分数”几个字,小悦猛然抬起头看看我,似乎不太相信。我朝她点点头:“分值大的项目都在后面,我们还有机会。”

当天下午,男子和女子接力队的8名成员自觉留下来在操场训练。在一次次的模拟接力中,队员们的默契程度越来越高,训练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两天比赛里,参赛队员们拿下了能拿下的分数,女子4×100米接力获得第一名,男子4×100接力获得第三名,就这样,班级总分也上升到了第二名,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我在运动会后的总结会上问:“为什么我们能够实现绝地反击呢?”

小悦说:“因为在大家失落时,您鼓励大家不要放弃,不断增强我们的信心。”小马说:“如果没有第一天的失败,我们可能不会那么认真去训练。因为有过失败,所以我们更想获得成功。”

现在的很多学生一直生活在赞誉之中,对挫折没有深刻的体验,如果只是单纯的说教很难产生明显的效果。所以,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时需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可以巧妙利用各种体育活动中的失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将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绪体验,实现自身的成长。

三、有效引领,关注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每一项体育活动中,都有许多规则,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很多规则不甚了解。因此,班主任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学校篮球比赛前的班内选拔,我设计了运球、投篮、防守等活动。选拔一开始,多位学生为了加快速度,双手拍球,有的学生甚至拿着球跑,违反了篮球单手运球的规则。我意识到学生对于规则或许并不了解,得先让学生了解规则,然后才能进行选拔。

于是,我组织学生对篮球比赛的规则进行讨论。学生针对防守、运球、投篮等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家谈到“运球只能单手运,可以换手,却不能同时用两只手”“防守不能拉、不能撞别人”等规则。这次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活动的约束作用,也认识到“活动只有在规则的约束下才能公平开展”的道理。

虽然在最终的篮球比赛中,因为学生的水平有限,三场全输,不过在赛场上,学生对于规则有了更好的理解,也学会了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规则以确保自己以及他人的安全,这才是更为重要的。

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规则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处处有规则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总之,在体育活动中,班主任不应过度关注最终的成绩,而应多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要通过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一些行为表现,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某些问题,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