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有个说法,46岁到55岁之间,是人生旅途中的“沼泽地”,不少人在这个年龄段英年早逝。就我所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欧·亨利、莫泊桑都没有活过50岁。就是写出被称为“法国社会百科全书”的著名小说《人间喜剧》的巴尔扎克,也只活了51岁。
不少社会精英,在中年这个“沼泽地”中陷没,这是非常可惜的。中年之所以显得如此脆弱,仿佛人重新回到婴儿期一样,需要细心呵护,大约缘于人的生理功能在这个阶段开始退化,而人的心理承受力反而受到更剧烈的挑战。“上有老,下有小”,此外还有自己的事业,这都对人的心理承受力造成巨大压力。谌容曾写过一篇著名小说《人到中年》,说的就是中年危机。要想成功跨越中年这个“沼泽地”,我觉得关键还在于给自己减压。
人到中年,特别喜欢攀比。特别是同学会,各种各样的同学会,其实就是一个暗中比较的过程。某某升官了,某某发财了,某某成名人了,在这样的对比中,你若是自惭形秽,就相当于在服用毒药。在同学的光环中,你失去了自信,精神倍感压抑,这对生命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反过来说,在同学的刺激下,你奋起直追,什么都要比别人强,什么都要超越别人,这样你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太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有时大到已经超越了你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好胜心缘于一种嫉妒,对他人成功的嫉妒,这种嫉妒要不得。而战胜了嫉妒之后,你做事可能就会量力而行,就会从容得多。记得杨绛先生曾翻译过英国诗人蘭德的诗,并把这首诗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跨越人生旅途中的“沼泽地”,对男性而言,尤其重要。这个阶段,一个男性在家庭在社会中,往往扮演着顶梁柱的角色,如果这个阶段出些意外,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沉重的打击。追逐梦想固然重要,但劳逸结合,也必不可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一定要腾出时间,和家人、朋友交流情感,愉悦身心。读读书、散散步、钓钓鱼、打打球,和孩子玩玩游戏,这一切,都是对身体的一种有益的调整,非常必要。
《思维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