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本土放眼世界

2017-04-29 00:12侯贺良
山东画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摄影艺术航拍山东

侯贺良

我生来笨口拙舌,自小就在竭力寻找一种新的语言来弥补我的这一不足。我学过绘画、练过书法,几十本鲁版图书的封面设计,是我心血的结晶……然而,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摄影。

1970年,当我在山东省济南市一家机床厂由工人转为宣传干部的时候,用一台破旧不堪的“禄来”相机拍下了我摄影生涯的第一个镜头。从此,摄影即成为我表达思想感情并藉以生存的语言。是它伴我进入了《山东画报》,并跨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课堂,继而进入《走向世界》,成为摄影专业队伍和对外传播媒体中的一员。

我发现自己对摄影语言的掌握较之其他艺术语言有更为敏锐的感觉。当我来到自然的天地里,来到火热的生活中,灵感的大门也就随之敞开了。从炊烟袅袅的山村,到烈焰熊熊的炼钢炉前,从波涛汹涌的海上山东,到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快门的闪动如同语言般流畅。

作为一位视觉媒体人和对外传播工作者,摄影就是我的工作语言。从20世纪70年代初算起,摄影即成为我的爱好和工作,至今已有40多年的时间。敬业是摄影人的本份,我克服了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30多年中数度航拍山东全境。从泰山之巅到黄河之滨,从蓬莱仙阁到京杭运河,从曲阜故城到浪漫青岛,齐鲁大地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我飞过的痕迹。我的这一系列拍摄活动,被业内如此评价:“‘飞越齐鲁系列航拍开创了中国国内对一个省进行长期全面航空摄影报道的先河。”对我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动力来自于工作”,永不过时。我无法记住自己为工作多少次地忘我付出,我只感恩摄影带给我的巨大快乐。

除了扮演“工作语言”的重复角色,摄影,有时是调节心境的轻松“闲聊”。在摄影创作中,我把顺手玩弄一点儿技巧,随意拍摄一点儿小品,单纯追求一点儿光影、色彩效果,当成自己摄影语言体系中的“闲聊”。对此,我不把它看得举足轻重,但也绝不是可有可无。我认为,摄影人对于“有意味的形式”的感悟能力,也是衡量其专业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摄影,在我看来,还是发自肺腑的“心里话”,这是我“语言”中的主干。它不受工作任务的限制,也没有聊天时的轻闲。它是我思想感情的融汇,是我理想意志的浓缩。几十年来,我去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我最钟爱的语言形式向不同国家各种肤色的朋友讲述过中国的故事,描绘过孔子故乡的风景……我愿意通过这些“语言”向亲人和朋友们坦露出一颗热爱生活,并对人类寄予无限希望的真诚之心。

我认为,摄影艺术就是观察的艺术、发现的艺术。我的作品,很少有拍摄前的完美构思。我觉得摄影创作中的构思,应该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触景生情”和“信手拈来”是我的作品诞生的两个主要过程。摄影语言的表达成功与否,靠的是摄影家自身的生活积淀、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我不奢求我的作品能生发出铁马金戈的力量。如果我的“语言”能与朋友们通过无声的交流,在思想感情上发生共鸣,能使人们从中得到一点美的享受,增加对生活、对大自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的热爱,那就是我的最大期待。

2016年,是我退休后的第四个年头。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拍照的机会也就多了。这一年,我没有停下摄影的脚步。粗略統计了一下,从山东到全国,从国内到国外,我为摄影而出外奔波竟有数十次之多。

应《山东画报》之约,站在2017年,回望过去的2016年。这一年,也是我在摄影上受到肯定较多的一年。年初,被《人民摄影》报社评为“十佳人民摄影家”之一;5月,应邀去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个人摄影讲座;10月,去台湾领取了“中华艺术金马奖摄影终身成就奖”;11月,第二次登上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的领奖台;年末,又与国内其他7位摄影名家一起被《旅行者》杂志授予“当代传奇摄影师”荣誉称号……

回望2016年,我感恩摄影,感恩这一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造型艺术带给我无尽的幸福。

(编辑/王勉励 公晓慧)

猜你喜欢
摄影艺术航拍山东
图说山东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航拍下的苗圃与农场
难忘的航拍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论摄影艺术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