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分析

2017-04-27 02:31余兴元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11期
关键词:城市道路施工技术

余兴元

摘 要:现阶段,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必须合理规划与设计城市道路项目。在城市环境中,人口密度不断加大,机动车数量也在不断加大,这就需要足够的城市道路。为提升道路的应用价值,必须重视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作,严格控制技术要素,以实现道路施工质量的控制。针对此项问题,文章就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若想满足城市需求,必须重视道路工程建设,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对技术要素进行科学管控,选择合适沥青材料,以提高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继而充分凸显该面层的坚实度与牢固性,这能大大提升城市道路的应用价值。然而,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应用的过程中,施工工艺、破坏机理等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使得道路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破坏。最终不仅会威胁城市道路的使用年限,又会耗费大量的成本。

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充分提高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除了严格规范施工技术外,还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人力资源配置、深度了解施工资料、科学设置混凝土配合比、合理设置拌合场,还要准备好足够的材料等。以下就准备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1.1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开展城市道路建设时,为不断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质量,必须合理配置相应的人力资源,结合道路项目的实际规模、技术要领等配置一定人才资源,要求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员、操作员与经理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资源结构。

1.2 深度把控施工材料

开展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操作时,前期必须熟读设计图纸,以深度了解具体的施工操作技术,了解该项技术操作的要领、技术流程与各项参数,以求为施工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1]。此外,技术人员、项目负责人还要阅读双方所签订的合同文件、项目招投标文件,对项目进度、质量与造价的各方面要求予以把控,以技术要点为主要关注内容,这是保证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操作规范性的关键所在。

1.3 路面摊铺前的准备

在开展路面摊铺之前,应合理设计基准线,还要严格规范卸料、洒水等操作。项目经理、技术员要熟读设计图纸、合同文件与招标书等[2],还要充分了解道路工程路面的实际规模,对混凝土数量进行计算,这是路面在摊铺之前的主要准备内容。

1.4 合理设置配合比

开展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应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合理性设计,且在施工基地的试验室来做好原材料准备工作,送至专业的试验区域进行配比。最好要提前处理好,最好选择在材料贮存之前来完成。

1.5 合理设置拌合场

为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要科学设置拌合场,及时考虑该场地设计的科学性,保证能为运输提供便利,要求场地区域要平整、宽敞。这样不会影响居民的实际生活,也不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因此,拌合场与居民生活区分开,以避免拌合场运作而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3]。此外,场内地面必须要平整、便捷,这样在开展运输活动时就更为高效、科学。及时考虑机械的车型、大小等,便于车辆掉头,以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极大的干扰。为保证场地的安全性,要将易燃易爆物品、沥青、油料等材料与加热设备、电源等隔开设置。

1.6 及时准备好材料资源

施工之前,还要准备好足够的施工材料,科學开展材料采购工作,控制好材料质量是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

1.7 科学对设备开展安装调试工作

对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而言,若想控制混合料的质量,则与拌和所用的设备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保证拌和设备的应用功能,必须前期开展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及时检测。这样可满足工期的具体要求,可实现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利于保证施工效率。

2 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

2.1 铺筑技术

(1)运输。开展混凝土铺筑之前,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科学性运输,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运输时,最好选择>15t的自卸性汽车,为避免发生粘料现象,应在装车之前,在汽车的翻斗内涂抹上一层水与柴油的混合物[4]。装料完毕后,应使用保温布覆盖在汽车上,即可运输出现场。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拌和的场地选择应距离施工场地较近,这样能将运输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2)压实与成型。在压实时,前期应进行试铺,根据试铺试验来确定碾压方式、组合形式与摊铺的速度,开展合理的摊铺作业。摊铺完成后,用开展压实操作,这要经历初压、复压与终压三个环节,可使用轮胎与钢轮压路机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开展道路面层压实操作。碾压时,应遵循分段的原则,分段的具体长度要控制在40.0m左右,按照初压、复压与终压的顺序进行压实。为保证压实质量,应对每段的压实情况进行标注,让操作者进行科学的辨认。

2.2 接缝处理

开展整幅性摊铺时,一般不会出现纵向上的接缝。若需要进行路面加宽处理,应依照半幅摊铺方法来对纵向接缝进行科学性设计[5]。开展半幅摊铺施工时,在纵向接缝处,应在前期已经摊铺的混合料部分留下一定的缺口。暂时不能碾压,将其作为高程基准面,并使摊铺层重叠。在最终跨接缝碾压处理时,以热接缝的方式将缝迹予以消除。若路面结构呈现多层次状态,上下层间的纵缝应错开2-4口之上。横向上的缝隙处理应采取平接缝施工技术,摊铺段的侧端3.0m直尺应呈现悬臂状态。将直尺和摊铺层相互接触位置设定为接缝区域,并使用切缝机将接缝处的不平整要素铲除、切齐。然后,要及时清洗接缝时所产生的灰浆,并涂抹上少量的粘层性沥青,借助摊铺用的熨平板从接缝位置开始摊铺操作。在对接缝进行碾压时,应使用钢轮压路机来开展横向上的压实操作,从路面缝隙向新铺成的面层逐步移动。碾压之后,使用3.0m的支持来对表面平整度进行检查。在处理横向接缝时,上下层间应错开≥1.0m的距离。在横向上施工缝处理时,应与桥梁毛勒缝保持20.0以上的距离。不可将其设定在毛勒缝区域,以保证毛勒缝两端路面的平整度与顺滑度。

2.3 做好施工检测与缺陷处理

施工检测工作主要贯穿于道路施工全过程,等到该路面碾压成型之后,保证各项路面施工技术都要满足需求。在开展施工检测时,主要针对路面的厚度、高程、平整度、钻芯取样、宽度等参数进行科学性的设计。开展平整度检测时,可使用长度为6.0m的铝合金尺杆进行检测,且该尺杆的规格为3.0m的直尺。此外,还可使用车载连续平整度仪来对道路表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测。开展平整度检测时,可将两种平整度检测方法相互结合,局部区域可使用规格为6.0m的直尺。若更长的范围,可使用平整度仪来进行检测。将二者相互结合,在平整度检测上也变得更为精准。

3 结束语

现如今,城市道路已然成为象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要素,其与人们的日常出行、商务交流与物流运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必须严格控制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以增强整个路面设计的平整度。开展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必须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准备好足够的材料、设备资源,并严格管控好技术要素,这样能大大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王鸿祥.市政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264-265.

[2]王榕亮.市政道路中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技术剖析[J].门窗,2015(9):318.

[3]邱锋,刘琳琳.关于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4(7):42.

[4]杜葵.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水平度提升施工研究[J].山西建筑,2014(16):156-157.

[5]琚红伟.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3(2):223-225.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施工技术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百度Apollo平台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式研讨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昆明市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管理办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