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

2017-04-27 09:00摘自规划中国
河北城市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京津冀协同

摘自《规划中国》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

摘自《规划中国》

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抓好城市规划建设 办好冬奥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发展新战略相继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最早向公众公开的重大战略,其标志性新闻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6日视察北京期间的工作讲话。随着“2.26讲话”三周年日期的临近,2017年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国家主席对城市规划的和关注,把城市规划建设推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

习近平强调,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的两项重要任务,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首善标准,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着眼精彩非凡卓越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总体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就具有法定效力,要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习近平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要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推进。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总量上限,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对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要系统分析、综合施策。北京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要更加精心保护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习近平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京津冀三地学者热议协同发展

杨文立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好这一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产业、交通、生态率先突破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力打造集中承载地,主要承接首都部分行政、教育、科技、医疗以及企业总部等功能;依托环京津区域和重要交通轴线,选择基础条件好的既有中小城市和新区,建设一批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微中心”;统筹北京新机场周边资源,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区,创新共建共享模式,打造京冀合作共同体;积极谋划国家级新区建设,打造落实国家战略的核心功能区和创新源头;重点推进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等重大承接平台建设,打造承接首都产业扩能和升级转移的承接地。

二要做优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改变京津冀城市群失衡的层级结构,大力培育京津冀二级中心城市。比如突出石家庄“京津冀第三极”地位,完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中心城市职能,提升其他设区城市和战略支撑平台的支点作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结构。

三要强化京津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加强以水、土地、大气、生态等为主体的综合承载力研究,特别要落实“以水四定”发展理念,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划定城镇空间增长边界,科学确定区域空间开发强度,实现京津冀精明增长。

四要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容量。强化京津冀生态空间的共管共治,利用首都周边山、水、林、河、湖、湿地等资源,建设环首都国家公园群,做好区域重要生态廊道的预留与控制;完善国家对生态保护地区以及京津冀区域内部长效补偿机制,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五要精心打造冬奥品牌。利用张家口与北京联合举办冬奥会的契机,提升张家口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绿色发展,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旅游胜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石晓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求我们从更大尺度空间上思考破解首都和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依托通州积极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行政功能和其他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发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主副结合的新格局,从而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北京过度单中心集聚的惯性。

第二,科学引导跨界城市组团建设。目前,北京和东、南环京地区已经形成半径50公里、具有共同劳动力和住房市场的大都市地区的雏形,跨界地区加强空间治理迫在眉睫,应以完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严控建设规模为前提,加强京东、武廊、京南和京保等四个跨界城市组团的协同规划,适度承接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和适宜功能疏解,引导跨界地区生态共管共治、交通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要谋划和推动一些重大项目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寻求各方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例如,京张两市共同承办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目前京张两地正在同步推进场地设施规划建设、交通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及赛后利用研究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将极大地提升张家口地区的发展水平,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周长林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现就如何完善规划运行机制、保障规划实施方面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建立京津冀层次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三地统一的人口、经济、交通、生态环境等数据统计和发布系统;共同绘制京津冀共享的城乡用地现状和规划图,动态反应实时的城乡规划建设的最新情况;建立京津冀三地公众参与平台,反映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众绘京津冀。这个大数据共享平台,是真正实施“一张图”规划管理和建设的基础。

二、建立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规划的协同机制。环北京地区、京津走廊地区和沿海地区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地区,这些地区和交通、产业、生态、大型公共设施的重大项目中很多同时涉及三地,京津冀三地应成立联合项目组开展研究,并编制跨省市行政界限的规划,由国家和京津冀三地政府联合审批,实现协同规划的突破和创新。

三、建立京津冀规划的动态实施评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已经三周年,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很多相关的规划已经在实施,这些规划有哪些实实在在的进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解决的方案和意见。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实施工作本身,应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规划人应是先行者。 ▲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京津冀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