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敏
骨质疏松症患者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制订分析
刘凯敏
目的制定科学、严谨、实用有效的运动处方,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非药物治疗的实施途径。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及访谈法,针对个体因素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分析。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恰当而规律的运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机体和骨代谢均有正面影响,可以改善患者全身各脏器的功能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病;骨质疏松;运动处方;制订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发展,骨质疏松已跃居中国最常见慢性疾病的第4位。据估计,中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超8 800万,每2个老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骨质疏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是人们认为得了骨质疏松症并不像心脑血管疾病等一些疾病那样直接危及生命,所以对其预防、治疗等均不够重视,存在诸多认识误区。有研究发现在女性患者中,乳腺癌、中风和发作性心脏病3种疾病年发生率加起来还不如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人数多;50岁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女性在未来10年内出现髋部、脊柱、前臂和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能性高达45%;大于65岁老人在无意识跌倒时,有87%会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医疗保险每年花费在治疗骨折等疾病的费用每年都在上升[1]。因此,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防御与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
1.2 意义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严重疏松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在于任何轻微的活动或创伤都可能导致骨折不仅给患者本人造成极大痛苦,也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有3种主要方法。第1种药物疗法,第2种营养疗法,第3种运动疗法。运动被广泛的证明具有骨性效应,即维护和提高骨矿密度,不仅如此,大量的研究表明,适当运动还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危险性,从而降低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率。目前运动疗法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最方便的一种方法,而且因为其疗效可靠、副作用小、节省开销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研究如何科学的运动增加骨密度,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探索正确的训练方法,定制合理的运动处方,最终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如何科学运动增强骨的微细结构提供帮助。
1.3 可行性论述
运动作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已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并且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症病患者的治疗来说是最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式。运动治疗骨质疏松的功效在于它对机体骨代谢的正面影响。首先,运动产生的肌肉张力和机械应力作用在骨骼上,改变了骨内压电,进而刺激成骨细胞生产,其促进骨形成和重建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可以维持骨量或增加骨密度上,还能使骨的弹性增加,强抗挤压、和抗扭转的能力[2]。其次,动态运动和静态运动产生的肌肉收缩可以使肌肉的神经细胞保持较长时间的兴奋,提高了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并增加了肌红蛋白的含量,神经冲动发放的增强则可使肌肉增粗。而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作用,还可对骨膜起按摩作用,改善骨组织的血液供应,促进骨骼营养物质的吸收。
2.1 骨质疏松症(ost eoporosi s)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果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3]。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补充: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应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表2.1 骨密度的诊断标准(M为均值,SD为标准差)
2.2 骨质疏松病症评定方法标准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主要标准是DXA测量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BMD)。国内也推荐使用低于峰值骨量2.5个标准差(-2.5SD)作为诊断标准。
2.3 骨质疏松病症的干预方式
药物干预,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分3类,一是抗骨吸收药物,如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等;二是促进骨形成(又称合成代谢药物),如氟化物、甲状旁腺素、等;三是促进骨矿化药物,如钙制剂、维生素D类等[4]。
运动干预,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骨和肌肉的合成代谢和重建,增强骨强度,改善和提高肌腱和韧带的顺应性、延伸性和柔软性,提高平衡能力和灵敏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跌倒的机会,降低因为骨质疏松症而引起骨折的概率。适宜的运动能显著改善骨代谢,改善骨的结构和功能,促进骨生物力学指标的优化,这对延缓骨细胞衰老和骨组织的功能衰减具有积极意义。
营养干预,首先,钙是人体最丰富也是最重要的矿物质,占体重的2%,其中99%存在于骨骼内。骨基质主要由碱性磷酸钙等无机盐组成,其中按规则排列着大量纤维束和黏多糖蛋白。后者使骨有弹性和韧性,前者使骨挺硬坚实。人类出生前身体内的钙质来自母体,出生后主要靠营养吸收。所以应该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像牛奶、鱼、虾、蚌、萝卜、芹菜、菠菜、白菜、甘蓝和各种豆制品等。然后需要控制饮食结构,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该是遵守1:4的比例.蔬菜水果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人体体液偏酸性物质,能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
3.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知网,检索了1995—2016年,骨质疏松相关文章共45篇。并且在学校图书管阅览了相关书籍和期刊若干,获得了比较全面、可靠的研究所需文献资料,为本论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3.2 逻辑分析法
本文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处方制订及实施存在问题的相关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在文献数据分析以及论文撰写过程中,对得到的理论和资料进行归纳,运用逻辑推理方法,从整体上、宏观上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得出相应结论,以保证论文的严密性。
3.3 访谈法
向有关学者对论文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和细节进行咨询和调研,并且对我校部分较高年龄的教职工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论文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使论文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
4.1 运动处方的概念
由康复医师或治疗师及健身教练等,根据患者或体育健身者的年龄性别、医学检查、体适能测试等结果,按其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素质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运动处方形式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度,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5]。
4.2 运动处方的制订程序包括
一般检查——临床检查——运动负荷试验及体适能测试——健康评估——制订运动处方——实施运动处方——运动中医务监督——运动处方的修改和微调——实施运动处方——运动处方实施效果评估——重新制订运动处方
根据运动处方制订程序,健康评估,以及存在的风险,健身者自身素质的特殊要求,进行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制订。
4.3 运动处方在制订过程
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诊断结果检查和功能检查等,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结果,了解患者运动的目的和要求,按照患者的自身情况制订合理合适有效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强度,时间,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
4.4 运动处方制订前运动测试
有骨质疏松危险的个体在运动测试中没有禁忌。但是有骨质疏松症的个体在进行运动测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走路时会引起疼痛的严重椎骨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检测时最好选用功率车记功器而不是运动跑台。2)椎骨压缩骨折使脊柱缩短,脊柱变形可影响身体重心的前移。重心前移可能会影响在运动跑台步行运动。
对骨质疏松人群的运动处方推荐分为两类:1)有一个以上的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低骨密度值、年龄、女性)的个体;2)骨质疏松患者。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处方方案推荐见表5.1。
表5.1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处方方案
在使用运动处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首先,要了解病情,排除运动禁忌症在指导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运动前,医生应对其病情有所了解,从而排除运动禁忌证,并结合并发症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考虑。其次,评估当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水平对患者当前运动水平(体力活动水平)进行了解,最近一周的运动量,运动方式,时间强度等,参考运动水平评估标准,明确患者当前运动水平。然后,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进行锻炼。最后,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以自身的安全为前提进行处方的实施。
6.1 运动处方目的分析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治疗是一个长期科学的治疗过程,是以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为基础的医学运动训练实践活动,其科学性显而易见[vii]。制订合理有效的运动训练计划,帮助骨骼增强骨密度减少钙的流失。运动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体液调节,促进钙、磷等元素的吸收利用,利于血钙向骨内输送和破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促进受体的应答反应,提高饮食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尤其是钙的吸收率等。从而引起骨性结构良性改变,如骨的物理强度和坚固性增加、骨密质增厚、骨质退行性变化推迟和减轻等。
6.2 运动处方方式分析
研究人员曾对从事各运动专项的运动员的骨密度进行研究发现,网球运动员手和前臂的骨密度明显偏高,男性游泳运动员前臂和脊柱的骨密度明显偏高,举重运动员前臂骨密度明显偏高。这就提示每项运动对于骨密度增加都有特定的部位,所以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运动。并且运动形式也应该因人而异,必须根据个人生活习惯、社会经济背景居住环境以及骨质疏松的病症患病程度而酌情选择,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应该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发生骨质。
6.3 运动处方强度分析
低强度运动达不到阈值时,对改善骨质疏松不会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发现,以高于无氧阈值强度锻炼,持续28周后可显著性增加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而同样方案低于这一强度的运动对骨密度无影响。中等强度运动可改善骨质疏松。有人指出中等运动强度应设置为本人VO2max的60%-80%,而长期的大强度运动可导致骨量减少。研究人员发现70%VO2max以上高冲击力的有氧运动能使绝经后妇女股骨的BMD显著增加,说明高冲击力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有效弥补绝经后妇女骨量的下降。运动强度过大对骨质疏松会产生负面影响。科研人员对生长期大鼠的研究发现,以80%VO2max度进行ll周的跑台训练引起大鼠骨密度下降,延缓了大鼠下肢骨的纵向生长,说明运动强度过大不利于生长期大鼠的骨生长。科研人员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的研究认为,大强度负重运动对老年人的骨密度有损害作用,会引起骨量的下降。
所以运动强度过大对骨质疏松会产生负面影响[6]。
6.4 运动处方实施时间分析
运动时间在运动治疗方案中具有多重含义,包括每天运动的时间段、餐前/餐后运动的起始时间、一次运动方案总的运动时间、运动方案中各项内容的执行时间,这些时间的变化与确定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应该与饮食药物等治疗相互协调,在确定饮食后人体最佳吸收药物和运动的时间最佳时段而相互配合以达到个性化处方的最大效益[7]。
6.5 运动处方持续时间分析
骨骼只对持续时间达到一定长度的刺激产生适应反应。骨重建周期需3-4个月,骨量改变达到新的稳定水平一般需7-9个月,超过此期限的运动干预骨量明显增加。针对运动时间对骨密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要想对骨密度产生影响,持续时间不能低于4周,上肢负重训练5个月后挠骨远端密度增加3.8%。人们对近20岁的女性进行8个月负荷或慢跑训练表明,两者可使骨密度分别增加1.2%和1.3%[10]。所以处方中运动所持续的时间长短对患者的治疗有极为重要。
6.6 运动处方频率分析
运动频率是指运动时完成次、组运动时间占总运动时间的比例以及间歇时间的长短。运动频率往往影响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改变从而影响运动治疗的效果。适宜的运动时问及频率对骨质疏松有效。研究人员对60岁左右的老年人进行3次每周的力量训练,16周后其腰椎骨密度增加2%而股骨颈骨密度增加2.8%~3.8%[11]。所以在个性化运动处方中每周3~5天的承重有氧运动和每周2~3天的抗阻训练,每周2~3次的神经肌肉、平衡能力和灵敏性综合训练运动处方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12]。
6.7 运动处方特殊因素分析
在运动处方执行过程中,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即注重个体化治疗。并非只要运动就可以治疗骨质疏松,不适当或者不合适的运动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只有根据骨质疏松的疾病特性、患者身体状况自身身体素质以及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量对机体的不同影响来制定运动处方才能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目的。
遵循医学治疗和运动训练的科学原理,根据运动对骨质疏松症患者产生的影响和变化规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施治,总结出目前运动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治疗方案目前还很难确定。所以本文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分析调研总结出了适合患者使用的运动处方模板,论文中所涉及的运动处方是根据近年来的科研人员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一系列训练而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进而针对个体制订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然而当前运动疗法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很多的困难,不能提供系统化的治疗方案,无法满足不同病情年龄身体素质患者的需要,运动难以量化,难以监控,使得运动治疗骨质疏松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想满足骨质疏松不同疾病阶段和患者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疗法的需求,并形成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处方的个性化,系统化,以及广泛普及的量化运动处方,仍需要更加深入地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制订进行研究。
[1]范刚.影响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运动因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李燕燕,林可可.运动干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症状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8(10).
[3]欧阳梅.越野行走对老年人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4]郑晓黎.运动和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
[5]龚雄辉,闫福芝,张红霞.登山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9).
[6]虞定海,陈文鹤,张素珍,等.五禽戏练习对中老年女性体质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4(3).
[7]黄公怡.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3(2).
[8]王人卫,高勇,陆爱云,等.大强度运动训练对雌性大鼠性激素和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2).
[9]胡军,张华,牟青.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趋势与防治进展[J].临床荟萃,2011(8).
[10]李嘉平,赵云霞,林伯男.运动对老年人骨矿含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
[11]王玲娟.女性绝经期后骨质疏松运动康复疗法[J].现代康复,2000(7).
[12]何成奇,熊恩富,熊素芳,等.骨质疏松症的运动防治[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0(1).
Analysis of Individualized 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LIU kaimin
Objective To develop the scientific,practical and effective exercise prescription,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the non drug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Metho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and interview method,this article made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individual factor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per and regular exercise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body and bone metabolism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it can be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with their systemic organs func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chronic disease;Osteoporosis;exercise prescription;analysis
G80-05
A
1003-983X(2017)03-0225-04
2016-12-14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P009)
刘凯敏(1991-),女,河南安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7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