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鑫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妇幼和计划生育指导所,江苏 盐城 202410)
米索前列醇与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效果分析
陈 鑫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妇幼和计划生育指导所,江苏 盐城 202410)
目的 分析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与利多卡因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所门诊部接受取环术治疗的绝经后妇女10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观察组在取环术开始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另外术前选择利多卡因实施宫颈注射,对照组常规实施取环术,不应用药物,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使用药物后良好软化率以及取环成功率、术后反应轻度率分别为60%、100%、76%,对照组分别为0%、62%、20%(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与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能够缓解疼痛,保证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绝经;取环术;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
节育环是当前女性避孕的重要方式,女性绝经后,因为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宫、宫颈和阴道都发生萎缩,子宫颈口缩紧,并且绝经时间越长,紧缩情况越明显。部分绝经后女性还会存在宫体肌层有节育环嵌顿,使得取环难度增大,患者的疼痛感也会更强烈[1]。本研究主要分析米索前列醇与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效果,现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在下文进行详细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源于我所门诊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受取环术的100例绝经后妇女。随机按照平均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53.2±4.2)岁,平均绝经时间(7.6±3.7)年;对照组平均年龄(53.5±4.1)岁,平均绝经时间(7.2±3.1)年。2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在取环术开始前3 h左右对患者外阴道实施消毒,经阴窥器在阴道穹窿处放置200 μg粉碎后的米索前列醇。指导患者将膀胱排空,保持膀胱截石位,将宫颈暴露出来,选择2%碘伏进行宫颈消毒,接着选取4 ml2%的利多卡因,在宫颈3、9点侧穹窿位置进针1 cm注入,当回抽没有出血将2.5 ml混合液分别注入,针眼经压迫无出血,并且没有药液外渗后实施取环术。
对照组:直接依据常规方法实施取环术,术前不应用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取环成功率;观察两组子宫颈软化情况,良好软化:宫颈稍微扩张,容易扩张,经4号扩张器能够自由无阻力进出宫颈内口,不用实施扩张;部分软化:宫口未开,经探针能够自由无阻力进出宫颈内口;欠松弛:宫口没有打开,探针无法自由进出宫颈内口。
比较两组术后综合反应情况,轻度:仅出现下腹坠胀感;中度:有明显疼痛,但是能够耐受,同时出现呕吐、恶心情况;重度:严重疼痛,明显呕吐恶心,出冷汗。
1.4 统计方法
本文选用软件版本SPSS 19.0,以“(n/%),x2”代表及检验计数资料,若结果对照差异显著,表明P<0.05。
2.1 手术情况
观察组良好软化率以及取环成功率分别为60%、 100%,均高于对照组0%、62%,差异均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n)
2.2 术后反应
观察组术后反应轻度有38例,中度10例,重度2例;对照组术后反应轻度有10例,中度25例,重度15例。观察组轻度率为76%,对照组为20%,差异明显(P<0.05)。
米索前列醇属于一类前列腺素E1衍生物,包含前列腺素E的药理活性,可以对宫颈细胞形成刺激,促使宫颈结缔组织将多种蛋白酶释放出来,提升蛋白酶活性,加快降解胶原纤维,提升胶原酶弹性,因此能够促使宫颈软化扩张,提高钳夹宫颈简便度,更容易探入探针[2]。利多卡因属于一类酰胺类化合物,能够迅速发挥作用,注药后3分钟内能够发挥药效,药效持续时间在2小时内,局麻效果明显高于普鲁卡因,安全范围明显扩宽,使用后的过敏反应也较低。另外利多卡因可以从子宫肌层以及子宫颈黏膜中穿透,促进子宫颈内口松弛,对子宫颈发挥良好的麻醉效果。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实现宫颈的有效扩张及松弛,缓解传出迷走神经兴奋,实现麻醉止痛,还能提高手术安全性[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与利多卡因后宫颈良好软化率以及取环成功率、术后反应轻度率分别为60%、100%、76%,均优于对照组0%、62%、20%(P<0.05)。
综上所述,米索前列醇与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的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可推广。
[1] 戚桂彬.戊酸雌二醇片联合米索前列醇及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取环术95例[J].中国药业,2016,25(7):86-87,88.
[2] 荆亚民.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绝经妇女取环术中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115-116.
[3] 尹荣慧.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1):146-147.
本文编辑:吴 卫
R979.2
B
ISSN.2095-8242.2017.07.13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