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伟
(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抗核抗体谱检测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王宏伟
(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借助抗核抗体谱检测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100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100例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在各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中抗核抗体谱阳性检出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核抗体谱检测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诊断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弥漫性;结缔组织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是属于结缔组织病,病理原因是由于患者疏松结缔组织发生粘液状水肿以及纤维蛋白样变性。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自身产生抗体,该疾病主要包括: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本研究对100例患有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检测,探究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应用ANA谱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和100例非弥漫性结缔组织人群的血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63例,平均年龄为(59.7±9.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59例,平均年龄为(58.4±7.6)岁。观察组患者中系统性红狼斑疮(SLE)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31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20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11例,多发性肌炎/皮炎(DM/PM)16例。两组性别及年龄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上午8点~10点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后置于-20oC下待测。试剂采用上海抚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抗核抗体(ANA)谱试剂盒,依据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具体操作根据说明书进行,阳性:检测膜条检测线出现黑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与非弥漫性结缔组织患者的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如下。见表1。
表1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患者ANA抗体谱阳性率比较 [n(%)]
最早认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是由于胶原纤维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导致,后来发现该疾病病变不局限于胶原纤维,但病因仍然尚不明确,且较为复杂,在以往,认为该疾病与遗传、免疫及病毒感染等有紧密联系。随着免疫学的快速发展,有研究发现多数结缔组织病与免疫学异常有关,所以此类疾病又包括免疫性疾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不高,然而一旦发生病情则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1]。
结缔组织性疾病患者血清中会出现一组自身抗体,我们将其称之为ANA,也就是抗核抗体。由于抗原不同也产生了针对细胞核的不同抗体群。ANA主要是由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以及可提取物的核抗原(ENA)组成,其中ENA中包含抗Sm、抗UIRNP、抗SSA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本研究中SLE患者抗dsDNA、抗Sm的检测率分别是50.00%和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MCTD患者抗UIRNP抗体检测率为90.00%,而对照组患者检测率为2.00%,说明UIRNP抗体是MCTD的特征抗体,对MCTD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2]。
综上所述,抗核抗体谱检测灵敏性较高,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方便,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具有显著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何建伟,李 静.抗核抗体谱检测在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1,2(17):1968-1970.
[2] 陆俊忠,付启云,张迎梅等.抗核抗体、抗ENA抗体谱联合检测对诊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意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17(2):238-239.
本文编辑:李 豆
R593.2
B
ISSN.2095-8242.2017.07.13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