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佳丽王 辉
(1.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2.新乡雅仕杰医学检验所)
部分规模化场猪瘟免疫状况监测与分析
贾佳丽1王 辉2
(1.新乡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新乡 453000;2.新乡雅仕杰医学检验所)
养猪业迅速发展,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但是从不正规场家引进猪,防疫意识薄弱,卫生管理失误等众多原因,使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也变得相当复杂。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最重要的疫病之一。目前我国猪瘟呈散发流行,其规模小,强度轻,无季节性,主要是非典型性猪瘟,种猪的持续感染和初生仔猪的先天感染较为普遍。免疫接种是预防猪瘟的重要措施。笔者对2015年3月到2016年5月期间部分规模化猪场的猪瘟免疫状况进行监测调查,并针对目前免疫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提出了对策,从而为猪场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猪场猪瘟的控制与净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材料
1.1.1 血清样品 497份血清,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40个猪场。
1.1.2 诊断试剂 检测猪瘟血凝抗原,猪瘟阳性对照液。
1.1.3 仪器 V型医用血凝板,微量移液器,塑料嘴,微量振荡器。
1.2 方法
1.2.1 猪瘟抗体水平监测方法 采用正向间接血凝实验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是:在血凝板上不同孔中加入稀释液,取待测血清25 μl按2倍递增稀释,加血凝抗原25 μ l。将血凝板放在微量振荡器上震荡1~2 min,盖上玻板,室温下或37℃静置1.5~2 h判定结果,也可延至翌日判定。
1.2.2 结果判定 ++++:表示90%~100%血球凝集;+++:表示75%血球凝集;++:表示50%的血球凝集;+:表示10%~25%血球凝集;-:表示完全不凝集或0~10%血球凝集。
1.2.3 评定标准 猪瘟抗体效价高于或等于1:16视为免疫合格,猪场猪瘟免疫合格率大于90%视为合格。
2.1 不同日龄猪瘟抗体效价监测结果
不同日龄猪瘟抗体效价监测结果见表1。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母猪免疫合格率分别为:58.75%,36.46%,30.26%,93.06%。哺乳仔猪的抗体水平分散于1:0~1:256。保育猪的抗体水平多集中在1:0~1:16之间,育肥猪的抗体水平没有达到1:256。母猪的抗体水平多集中在1:256。
表1 不同日龄猪瘟抗体效价监测结果(样本数与百分率)
表2 不同猪场猪瘟免疫合格率统计结果
2.2 40个猪场免疫状况
40个猪场免疫监测结果见表2。有25个猪场(62.50%)的猪瘟免疫合格率高于90%,有10个猪场(25.00%)的猪瘟免疫合格率为100%,有15个猪场(37.5%)的猪瘟免疫合格率低于90%。
3.1 猪瘟免疫状况
此次对猪瘟状况监测结果表明: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母猪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58.75%,36.45%,30.25%,93.06%。只有母猪猪瘟抗体水平整体比较高,高于90%大群免疫保护临界线。除母猪外,其他免疫状况都不太理想。免疫合格率在90%以上才能有效地预防猪瘟的流行,调查的40个猪场中有25个猪场(62.50%)免疫合格率高于90%,有效预防猪瘟的流行,其中有10个猪场(25.00%)的猪瘟抗体免疫合格率为100%。有15个猪场(37.50%)的抗体水平不合格。整体免疫状况不理想,有发生猪瘟的可能及风险。
3.2 原因分析
3.2.1 免疫程序欠合理,造成免疫低下,也会引起其他及疾病。目前猪场常用的程序有两种:第一种母猪在仔猪断奶时与其同时免疫:正常情况下,母猪体内的抗体经140~170 d到下次分娩,哺乳时已衰退很低,相应的其仔猪母源抗体也较低。第二种超前免疫:仔猪在生下来未吸吮初乳前进行猪瘟注射免疫,剂量为每头仔猪1~2头份。刚出生的仔猪根本不能完全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有部分抗原会被母源抗体所中和;出生2~3 h仔猪吸吮不到初乳,将容易感染其他疫病。
3.2.2 种猪持续感染和胎盘感染后的仔猪持续感染。这两种猪可长期带毒,排毒,其本身不表现临床症状。仔猪吸吮初乳数日内病毒血症可得到降低,但病毒存在于全身上皮组织、淋巴组织和网状内皮组织,仔猪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受,以至于对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免疫应答。
3.2.3 滥用药物。使用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磺胺类,痢特灵等药物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3.2.4 免疫抑制性疾病普遍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等都能破坏免疫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
3.3 对策与建议
3.3.1 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优化饲养管理,保证饲喂日粮的数量和质量,适宜的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3.2 以免疫抗体监测为依据,猪场在免疫时要根据抗体监测结果来确定最佳免疫程序。避免猪体特异性抗体处于高水平或降至保护线以下时进行免疫,造成人为的免疫空白期。猪场要制定监测制度,保证每年至少监测2次,每次在注射猪瘟疫苗后20~30 d采集血清监测,其免疫合格率要求达到90%以上,对两次(中间间隔3~4个月)接种疫苗不产生或仅产生低水平免疫抗体的母猪要采取淘汰措施。对带毒猪要及时淘汰。
3.3.3 选好首免时间。哺乳仔猪可通过母乳,特别是初乳获得母源抗体,高滴度的母源抗体可影响和干扰疫苗和免疫效果。首免应在母源抗体消失之后或即将消失之前进行,并在免疫抗体即将消失时进行再免。
3.3.4 猪场进行多次免疫。20日龄接种免疫,常规剂量3~4倍。56~60日龄再免疫,免疫后要实施免疫效果的跟踪监测,确保免疫到位有效。
3.3.5 合理用药。在接种免疫期间不能使用免疫抑制性药,以免降低疫苗效价。
3.3.6 按要求运输、贮存和使用疫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疫苗接种效果。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猪瘟的免疫程序没有固定要求,各个猪场应按照自己猪场状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以便更好地预防猪瘟。
S858.28
B
1004-5090(2017)03-0032-02
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