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石,俱足圆满的大世界

2017-04-27 23:24段伟常
中华奇石 2017年2期
关键词:奇石小品境界

段伟常

[摘要]现代奇石文化的兴起与推动,动力与机制主要来自市场的利益最大化,在追求高价与眼球经济的境遇下,奇石艺术内涵的构建与优秀的中国传统美学出现明显的断层。玩石人与奇石作品缺少精神与灵魂,这与古代士大夫飘逸空灵的审美情趣无法相比。所以,重拾传统中国美学精神,嫁接与吸收优秀的艺术情怀是今天奇石美学建设的必经之路,否则,缺少哲学与美学根基的石文化是流沙上的大厦。小品石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细分品类,其丰富的内含至今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本文在分析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上,试图将小品石与传统艺术中相似的文化与思想贴合起来,为小品石注入更为精彩的人文内涵。

一、空灵飘逸的中国美学精神

品德上追求玉一般的圆润、充足,精神上追求“天人合一”的飘逸境界,是中国文化中既有达到圆满、又追求狂野的阴阳两极,惯穿中国文化发展史。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文玩、园林、盆景等艺术,本质上体现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西方严谨的逻辑推理、工整的几何造型完全相反,中国思想追求以自然、天趣的相反倾向。中国艺术则反对人工的机巧,强调由人工返归天然,在自然的秩序下放飞心灵,在天地山水间忘情,在虚空中寻找生命的永恒。

中国美学思想对于中国赏石的基本原则就是:追求天人合一,反对人工秩序,将心灵的境像构建在自然的大世界中,进而与心灵的狂野结合而创造一个纯粹的自由世界,彻底摆脱现实与道德的束缚。在“人——石”共同构建的世界中,心灵可以向无边的水域诉说人生的寂寞,向莽莽山林传递往日的忧伤,穿越在纵横交错的石林与小溪,乘着清风、沐着朗月,生命的境界充盈到宇宙之边。中国奇石文化,不是赏玩,是对“生命”这一重大命题的无限思考,是“生命哲学”。

生命的狂野是不循规蹈矩,是打破常识、不同一般,是放纵不羁于芸芸众生,独立于现实中的多种不满与规则无形束缚,将心灵与原始浑厚的大自然结合,创新一种全新的世界。奇石的奇,不是奇怪、少见、猎奇,而是摆脱中规中矩、颠覆常识、超越人工秩序,用非理情的方式发现全新的世界。“瘦、皱、漏、透”相对于正常,是“怪”,但玩石人喜爱“怪”,这是撕开文明的虚假外文、丢弃莫名其妙的理性托词,在非理情、不寻赏的世界中,发现心灵的故乡。

奇石,向人展示的世界是从未有过的心境。

二、小品石构建的心灵世界

小品石精致的石质、丰富的造型与画面,近可观、手可玩,实质上是以一种更胜一筹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更加丰盈的心灵世界,使人驻足、久久陷入而不可自拔。一拳小品石,藏着一个未被驯服的世界。终日在河滩、戈壁、山野难苦跋涉的寻石人,找到一块心仪的小品石,就如发现一个初生的婴儿,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一个荒野下闪闪发光的珍宝。摩挲冷硬清瘦,对着不被世俗浸染的世界,感動朴实倔强的真实。至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寻石人忘却曾经不能自拔的苦楚,在荒野中寻找到了欢乐的世界,即使肉体上要承受风吹日晒的痛苦。

玩石的风流是生命的风流。石,令人归于天真与自由,终于在一生的依附状态中,发展了自己的独立、强大的内心。一块小石头,告诉了你生命本来的真实,展示你被篡改的生命内容。人格从此得到独立,奇石作品标示了你离俗的高歌、超远的情怀、心灵的安顿是对自我的珍惜和抚慰。“石令人隽”,是人的心灵照亮了奇石从不被发现的世界,石也照亮了人的世界,使得生命从无趣与枯寂中跃然而出,人、石相对,尘封的世界立即打开,生命的尺度与人生的指向得以重新开启。

[创作实例1]

名称:远山,大湾石,长12公分

欣赏要点:画面以圆润的视界,自下而上展示简约抽象的大山情怀。平远的视角,以弯曲的峡谷为中线,从下部缓平的山坡开始,逐步相对开出奇异而壮丽的险山、怪石。令感叹人生的短暂,不如放下一切来仗剑行走天涯,人生境界从此浪漫。此石的艺术价值就在于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绮丽世界,让世俗的情怀在浪漫主义下出现精奇的共鸣,生命之光因非凡而得到慰藉,归于山水间的无尽自由。

三、小品石独特的审美结构

“小”与“大”,在物理上是一种度量,但不是价值尺度,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小是大的抽象与概括,是哲学上的省略,是保留精髓的瘦身。心之大,可以补全石之小,从而构建没有局限的世界。对大的超越,对物、对形的超越,才是真正的“俱足”。一横远山,一丝波纹,使得群山绵延毕现,万绿春水齐出,历历在目。

“小”,仅仅是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人”在大干世界又是何其的“小”,但为什么我自由的心可以充满世界?所以,传统哲学中以小见大、一叶知秋的智慧,完全体会到一个小件物体中存在的大世界。在小中,也可以领略世界的无边无际、感觉俱足圆满的生命境界,佛家思想对此有精辟的论断。

小中见大,体现当下俱足、充满圆润的高境界、大思想。“物之大小,在心不在境”,是中国艺术的核心价值观。“境”才是终极目标,“大”不是必要条件。境是人与石共同构筑的世界,

“境之大”才是石之大、心之大。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几枝小草,也可构建灿烂的春天镜像,一丝云彩,可现变幻的天空之境。

小之境界,是让人融入到超脱的世界,而不是占有这个世界。小可以自足,因为小是“竞足”的。心灵的腾挪完全比物的大小更重要。破除小与大、贵与贱的分野,重视心灵的愉悦,才是“哲学”意义上的境界。

小而多,得以丰盈。以“境界”的高低论奇石,是评价作品优劣的根本性要素。境界是生命的真实要求,境界引人进入一个未曾经历的世界,奇石艺术是创造境界的艺术。小品石可以在有限的空间中,布置出许多个小世界,即经济、又节省体力。小品石也可在底座与组合上做文章,在案台、几架、陈设上构建多个小世界,构建出一个丰富无比的大世界,使得心灵在小世界中穿行而不知终日。山之清、水之秀、云之幻、林之幽,鸟语花香,万类霜天竞自由。

[创作实例2]

名称:春晨,大湾石,长12公分

鉴赏要点:长椭圆外形与淡绿质地,一轮太阳从山腰与密林间送出,枝繁叶茂的大树与生机无限的大地相互衬映,良辰美景给人以无尽的假想。刻画细致的绵绵树叶下,流淌着早晨的露水、花香的缭绕、舞蝶的嬉戏;观赏者的雅气与生意傲然的自然深情交映,可让心灵在林间纵游,自我在纯净的极净世界中就像飞蝶的穿梭,陷入“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

小品石不是珍宝,胜似珍宝,是人精神的延伸物,而不是一个外观的对象,是心与物的一个创造性结构体。我所珍爱的小品石,是一个“我与石”的小世界,一个鲜活的生命世界体,一个寄托了我生命意义的世界。满目的陈列,多彩的单品,几无重复的串连,是我思想之手在背后的紧握,是玩家的心灵,是诗情画意义的情义,是宇宙情愫的空灵。这奇妙的感觉,就是穿越有形的品、循着无形的法,耗尽寂寞的时空、放下无尽的烦恼,凝固生命的华章。

感人的小品石,不是形态的感人,是创作者构建的审美理想,是创作者以个人独特的体验与生命感觉而精酿的美酒。创作者是丰盈的生命感受体,但可能在局外人看来,作品不过是一块普遍的石头。所以,理解奇石艺术,在于观众内心具有丰富的世界,而不是单调的评价指标与世俗视觉的美艳享受。

一件好的奇石作品,由内心丰富的观赏者与富有表现力的石头组成,缺一不可。

四、小品石格调的重要价值

美境成高格,是中国艺术的最高追求。一枝梅、一只鸟,不是为了看花观鸟,而是花鸟世界所体现的非凡自由、自在自为,是妙不可言的心境,是心花怒放的欢歌,是高格。所谓“曲径通幽”,小品石正是体现无比重要的高格价值。

以传统中国美学思想来“精神拯救”人文缺失的现代人,是时代的使命。无论古代而是现代,无论是战乱还是和来,无论达官与草民,在追求精神的自由、享受心灵的快乐上都是平等的,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现代人在中国近代饱经沧桑的历史进程中,在日益繁杂的都市生活压力下,在信息过度与世俗文化充斥感官的语境下,人们对心灵自由、超越现实的渴望从来没有减少,且日益加强。心灵的自由、境界的追求,永远是人类的人文精神目标,但却是现代人的奢望。

中国艺术、哲学家曾经以“心灵自由”为核心的思想与艺术发挥到一个极高的高地,如不可超越的宋元山水,雕工精湛的明清文玩,妙趣横生的盆景,曲廊徘徊的园艺等。这类艺术将人从心灵的桎梏解脱的,在水乳交融中照亮生命的暗淡。通过艺术来超越现实、甚至超越有限的生命,最终实现心灵的自由,是中国艺术远胜其他文化所在。

[創作实例3]

名称:月饼,大化石,高约10×10×4公分

欣赏要点:玉石质地经历数百万年的流水洗礼与浸染,印记岁月的造化;生动的金黄与暗黑的老味交相辉印,将中华传统的月饼情怀带到新高度。亲情是现代人核心情结,但在社会的快速变迁中,多少爱恨情仇写成世间沧桑,多少生命的遗憾沉入无边的寂静。双手摩挲与久久的凝视中,自我升格为另一个真实。

四、结语

以中国传统美学来构建小品石审美,使得小品石艺术价值得以确立。小品石,这一艺术形式,完全等同于绘画、盆景、文玩等艺术形式所能创造与表达的精神世界。各类艺术形式的背后,是对生命的关爱。而精神境界,以诗情画意来表达对精神世界的解读,实质为强调创造境界的重要性。无声画,无声诗,正是小品石所能精准表达的小世界。小品石,以诗一般的意境,表达对鲜活生命的感觉,表达对无限自由的向往。

小品石,以创作者全心身的参与创作与赏玩,以极小的成本为心灵的自由打造通路,让人存在于这种无目的性的追求中,最终结果是忘记了一切,让心灵自由地徜徉无边的精神世界里。中国美学将生命的庄严始终置于核心位置,对生命价值与位置的试探未曾中断。小品石创作需要人丰富的知识,需要不断地学习,而这一磨砺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的束缚,心灵终以生生不息的自由而创造灵性的天空,体验更到更为深刻的宁静、淡泊和自在。

庄周梦蝶,也是玩石人的梦蝶。

猜你喜欢
奇石小品境界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品“境界”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奇石欣赏
慎独的境界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