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莹
〔关键词〕区域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学校、家庭、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教研室的中心工作,坚持规范、创新的原则,以实验学校为引领,结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的开展,并形成一定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创新交流平台,打造专业团队
2010年1月,广州市率先成立了专业的“时敏屋心理健康网站”,邀请心理健康专业团队“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在文昌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全面试点。在心理、教育两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分别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实践、家长亲子教育、学生心理个案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逐步形成一套可操作、可发展的模式。通过专家指导、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系列活动具体指导等形式来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能够更好地做到融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
1.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为各基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通过组织特殊教育,建立心理学专家共同研究队伍及组织学校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或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征求意见,真正做到能够提供系统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给学校。邀请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如:许益铭博士(中国台湾)、李政学博士(马来西亚)、赖杞丰博士(中国台湾)、麦一柱先生(中国香港)、李子勋(中国北京)、鲜于凉(中国北京)、赵冰洁(中国厦门)、徐亮(中国新疆)以及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者进行系列讲座和示范案例互动,围绕困扰学校、教师、学生最为典型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邀请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方面比较有创新的学校和家庭进行展示和经验分享。
2.组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团队”,为学校提供有效的帮助
广泛进行宣传,在学校心理教师或有志向加入心理教育队伍的教师中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每个月定1~2个半天作为培训工作坊,进行系统的心理学使用方法体系的培训,并指导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把他们在切身的实践中摸索到的经验和教育推而广之,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3.建立“心理健康亲子俱乐部”,让家庭更加和谐
建立“心理健康亲子俱乐部”,在各学校组织有兴趣的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系列心理健康互动活动,在活动实践中指导家庭建立新型的和谐亲子关系。让所有参与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和谐、平等、快乐的家庭心理健康模式。
4.发挥专业网站的网络交流平台作用,资源共享
發挥专业网站思敏屋的网络交流平台作用,让参加活动的学校、教师、家长、孩子与专家有一个直接互动的交流平台,展示风采、共享资源、延伸探讨、激发新的活动灵感。
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特殊教育结合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体系
在广泛开展特殊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研究过程中,分小学低、中、高年级和初中、高中段,搜集整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问题和疑惑、成功的教育案例和专家的点评分析,编写《特别的爱给特殊的孩子》一书,为全面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施提供有效的操作模式。特殊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不是在学校和教师已经承担的繁重的课程教育压力之外继续增加负担,而是提供有效的工具和方法体系,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压力。
目前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般还处于理论研究层面,对具体教学实践的帮助和指导作用不大;有部分学校在团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真正将国内外有效的心理学体系全面引进教育工作中的先例还没有。我区在心理健康网站和学校试点方面先行一步,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有效资源,引领和推动特殊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普及,改善和提高教育素质,促进了家庭、校园、社会的和谐。
二、开展教学研究,建立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当前的教学实际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师生和谐发展”为核心,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宗旨,首先确立以课堂集体心理辅导教学这种形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心理健康“双主体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1.加强管理与培训。通过关于“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技能提升”方向的区级继续教育培训,实现对一线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对教研会理事会成员加强能力与责任心的培养,同时制订好计划和目标,做到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
2.加强研究与实践。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研究,在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中,探索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堂的有效方式,以“荔湾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评价表(试验稿)”为主体,根据“中低年级以游戏活动为主,高年级以活动与体验为主”的阶段性特点与课堂活动参与形式的不同,探索低中年段与高年段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不同评价方式。进一步深化“荔湾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评价表(试验稿)”的作用,细化“荔湾区心理健康课堂评价表”各级标准,提高课堂评价效果,构建有效的课堂模式与促进心理健康“双主体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
3.加强交流与课题研究。 各一线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主动以教材的使用与课题评价方式为主线进行探索,并通过教研会组织的教研活动加强交流,掌握教材与评价方法的使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同时,教研会申报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二五”规划科研课题,并组织心理教师参加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本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与课堂效果的提高。
三、落实咨询制度,构建多元模式
荔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心语坊”自2013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坚持面向广大未成年学生和区域内家庭,通过电话咨询、面询等形式面向区内广大青少年及家长、教师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1.乐于奉献,开拓创新
中心自开放以来,共计接受电访120多例,面询近90例,涉及亲子沟通,学生学习压力,不良行为矫正等问题。志愿咨询师们友爱、奉献,耐心为来访家长、学生提供专业的意见及建议,咨询效果良好。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拓宽咨询与辅导形式,荔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在新浪微博建立“荔湾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官方微博,设立了《沟通之道》《醒目家长》《智慧育儿》等栏目,定期更新各种心理、教育资讯,推荐好书,扩大中心宣传力和影响力。
2.提升素养,热心公益
荔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积极鼓励、支持志愿咨询师们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参加了心理咨询师(三级)培训、区继续教育课程“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剧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等各种形式的培训。
为更好发挥区内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辐射作用,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积极、热心参与区内各项公益性社会活动,中心共计有16名志愿咨询师参加了荔湾区“心灵直通车”志愿服务队青少年教育小分队,为区内更多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
注:本文为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来稿。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370)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