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校科技产业现状分析及研究

2017-04-27 21:38朱金洪
经营者 2017年3期
关键词:科技产业

摘 要 鉴于校办产业的实际困难和各种障碍,本文针对目前湖北省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为今后湖北省高校科技产业改革提供借鉴,以此作为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湖北高校 科技产业 分析及研究

高校是以产学研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既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对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变智力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立足于国际竞争进行了有力探索,又为我国经济发展走向国际化、规模化寻找到了新的出路。校办产业在发展中形成的创新观念和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科技产业社会化的新观念,必将对高校“学院式”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产生强有力的冲击,从而促进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换。

高校兴办科技产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办教育和办产业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鉴于高校办企业的实际困难和各种障碍,本文针对目前湖北省生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为今后湖北高校科技产业改革提供借鉴,以此作为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作用。

一、我省高校科技成果现状分析研究

湖北省一直鼓励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科研创新,并将专利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作为学校科技和产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国家、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是近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科研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变,高校也将专利工作的重点从强调数量转变到强调专利的质量,以及探索多种模式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不容忽视的是,从专利的许可、转让及产业化的角度而言,湖北省专利成果的直接转化比重还比较低,这也是湖北省内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当前,湖北省高校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际工作中,仅依靠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来管理。没有建立和形成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不同评估办法;学校专利成果无形资产产权登记、资产评估备案等事权仍然由中央与地方财政部门控制,由于高校及企业办事费时费力,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成了实质性障碍。

其次,我省技术市场缺乏统一的技术转化网络体系,技术市场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技术的经营机构里缺少懂技术、懂法律、懂经营管理的精英人才。而且目前市场上的技术转让、专利交易、专利评估等鱼龙混杂,很多技术拥有者很难鉴定其真伪,也导致了我校老师和科研人员的危机意识和畏惧心理。

自湖北省“黄金十条”推进以来,湖北省高校产业工作积极结合其精神和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优势和东湖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推进了产业工作的开展。为打造武汉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重要平台,武汉市与在武汉的高校、企业组建了光电子、智能装备、导航与位置服务、新能源汽车、地质资源环境、化工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遥感与空间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10家工业技术研究院。

据统计,到2015年年底,武汉市工研院累计申请专利1022项,孵化企业共实现产值64489万元,其中工研院自身实现产值达9432万元,完成税收426万元,科技成果研发及转化能力日益增强。平台的搭建有效的推进了企业投融资的发展。据统计,2015年武汉市工研院共组建公共服务平台20家,服务企业23070人次,服务收入2626万元。

调查显示,88%的高校创业老师表示没有享受过政府创业扶持政策。25%的高校创业老师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贷款和融资困难。如何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亟待解决的是金融贷款扶持和创新项目扶持。

目前,湖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存在贷款和融资困难的问题。在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扶持政策方面,高校希望能够得到金融贷款扶持、成果转化项目扶持、税收减免和企业运营支持。资金周转困难和融资、贷款难度较大,是目前众多创业团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我省高校科技成果现状及建议

结合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发展现状,除了要继续鼓励高校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外,更要以转化科技成果为主要任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高校教师应以技术商业经营权入股为主要方式,高校产业应以孵化小型科技企业为工作重点,以大学科技园为主要孵化平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高校还要建立投入、撤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确保高校产业改革和规范化建设有序进行。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高新技术革命不断取得突破,新的高新技术不断出现,正以更为快捷的方式推动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只要存在技术创新的突破,就有可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中国是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依赖于从外部输入新的先进技术来达到技术“创新”。从高校实验室输入应用到生产环境下的技术成果,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复制,还需要二次研发的创新。结合湖北省科技成果现状提出建议:

(一)建立以鼓励自主创新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激励科技创业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将教师、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量纳入院系和职工的考核体系,制订相应的人事管理规定,解决从事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聘、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积极性。

(二)建立以科技园、工程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进一步加强科技园区建设,使我校科技成果通过孵化顺利进入市场,发挥其经济效益。以学校驻外研究院为依托,结合当地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实“武汉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等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打下良好的基础。发挥学校学科优势,与社会企业合作,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孵化器,提升工程研究中心、科技孵化器在解决地方、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方面的整体水平和实力。

(三)建立以项目为重点的遴选、孵化体系

深入院系调查、跟踪科技成果研发情况,遴选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项目,对新产品、新产业的集成予以人才、资金、设备、场地的重点扶持,以优势产品、产业为支撑,孵化、创办科技企业,以重点科技企业为主体,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经济实力与产业规模的龙头企业。由此以点带面,形成“院系项目→产品、产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院系项目”的科技产业发展循环链。坚持应用研究以产业化为目标,加速学科交叉,通过高新技术集成,推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

(四)建立建设一支高水平成果转化的团队

要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队伍,不断提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从业人员的知识和学历机构,以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为导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评估体系,丰富和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库、科技专家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成果推广。

(五)建立协同创新中心

大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的重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无形资产评估划转投资等相应工作,加强股权管理工作,力争尽快实现盈利。

(六)建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大学生产促进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深入建设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大学创意园等中介服務平台,提高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拓展产学研的合作途径,申报国家、地方专项资金支持,并积极寻求科技企业资金、项目创新基金等多方支持,为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增强持久发展后劲,实现整体扩张、倍增发展,把湖北省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高地、科技创新的平台、改革开放的特区、和谐发展的典范。

(作者单位为武汉大学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简介:朱金洪(1974—),女,湖北武汉人,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资助重点课题(2015ZA010)。]

猜你喜欢
科技产业
中国科技和文化产业融合研究脉络演进及热点分析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存在问题与发展探析
论房地产经济对我国科技产业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下体育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金融支持科技产业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对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思考
市场经济下的农业高校科技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广东省加快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研究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科技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