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山
摘要:校本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具体特色化,具有导向、规范、筛选、激励、凝聚和塑造等作用。中职校本文化包含物本文化、人本文化和制度文化,其中人本文化内含生本文化、师本文化和领导文化;生本文化又细分为技能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等。中职校本文化只有以生为本、以师为基、以技为主、以能为重,创新文化育人模式,突出职教特色,才能形成知名品牌。
关键词:中职;校本文化;品牌;创建;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2-0021-04
一、中职学校需要特色校本文化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学校活动、学校秩序和学校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职学校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是招生难,而招生难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办学专业特色不够明显,专业技能的打造无核心竞争力,师生团队合作理念与当前就业环境不够接轨,自身吸引力不够等有很大关系。而这些恰是中职校本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的文化傳统需要通过教育来进行,教育具有文化传递、文明传承的功能,而学校教育占据着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学校的文化教育对一个人乃至一国国民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师生所认识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校本文化则是学校文化的具体化和特色化。纵观国内外品牌名校,其彰显的就是校本文化的传承和世代影响。校本文化建设成为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发展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对中职学校来说,校本文化建设更成为铸就学生健康人格的保证。
二、校本文化的新内涵与特征
校本文化是在学校自身资源和空间范围内及学校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与互融性、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发展性的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所形成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1]。它蕴藏在学校教育系统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在学校教育活动、学校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教育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及其学校生活样式。它具有独特性与互融性的双重特性,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发展性。校本文化亦不同于校园文化,“校园”更多地是指空间维度内的地域性概念,它仅仅是学校的组成部分之一,“校园文化”只是校本文化的子文化系统。而“校本文化”突出强调了“自身的办学实践”,其不但有空间上的确定,更突出强调文化的独特性、历史的延续性。校本文化具有导向、规范、筛选、激励、凝聚和塑造等诸多作用。优秀的校本文化不仅能促使师生在深层心理结构中,把优良校本文化转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还能确立学校的特色内涵,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学校品牌。
根据文化的特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研究者的经验,笔者提出了校本文化的新内涵,即包含物本文化、人本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其中,人本文化从生本文化、师本文化和领导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细化研究;生本文化又从技能文化、班级文化和社团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物本文化包括学校整体环境规划、校园建筑特征设计、教学设施装备布局、教师和学生的服饰仪表要求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场所的美化等。生本文化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中逐渐构建起来的一种学校文化,其核心就是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与教育的培养性。师本文化是“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得以充分体现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校文化,其核心是重视教师的尊严,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开发教师的发展潜能,发现教师的劳动价值,体现教师的职业幸福。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关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或积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具体到学校就是指能体现出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集体,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思想、宗旨以及师生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形成的一种学校文化。
三、中职特色校本文化品牌创建
(一)规划设计独特新颖的物本文化
校园建筑以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各类客观实体,是学校物本文化的基础和载体。中职学校的物本文化建设要在物质层面上处处突出“职业”特点,要强调职业性特征,要与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内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种准职业环境,以便培养学生多方面才能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具有较快适应职业社会的能力,为实现学校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创造条件。近年来,虽然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各级各地政府在职业教育上投入巨资,整合和新建了不少中职学校,但在校园规划、建筑设计、设施布局等方面不够重视,陷入格局同质化一般化的窠臼,如果不是看到实习车间设备,那么中职学校与一般普通中小学格局没什么差别。可喜的是,现在在一些优质中职学校,建筑设计特色化、教学车间实训化、车间设施企业化等就是中职物本文化建设很好的创新。
中职学校应该更大规模地推进专业教学的实训化,通过与对口企业合作,积极建设各类专业理实一体实训室,以实训室(基地)为物质载体,为学生提供真实或仿真实的实训场景,为企业文化进校园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搭建了校企文化融通的平台。学生的课堂如同设在企业的生产车间,学生的生活休闲如同漫步在企业的厂房周围,每天耳闻目睹的都是真实的生产实景,各类专业学习环境的企业化建设,使得师生如同“身临其境”企业一线,其职业影响必定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打造符合中职特色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管理是指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规,依据学校工作任务和内部管理要求,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而形成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是学校内部的“法律”,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它对规范教育教学秩序,达成办学目标起着保障作用。优质的学校规章制度其结构主要有评价性制度、规范性制度、程序性制度和奖惩性制度等。学校规范和标准的建设应该站在“法治”高度上来审视,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建章立制,具体包含“依法治校、依章办事、依纪践行、依规育人”等。学校制度的推行,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自觉与自律,而应该减少的是强制。只有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才能使广大师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
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闪耀着人文的光辉,体现出育人文化的内涵。没有文化价值的制度是不存在的,制度文化是校本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中职学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地方,与普通中小学有着显著差别,因此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也要求具有鲜明的中职特色,尤其是必须从中职生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教学的实际出发,坚持制度创新,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专业学习研究、实习实训指导、职业道德与素养提升等方面,形成颇具特色的中职学校制度体系。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教师的权利和自由,同時也必须包含对领导权利行为的约束,维护好制度的严肃性、客观性、规范性、公正性、连续性,而且要突出制度的实效性,这样才能实现高水平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此外,还要加强学校组织机构建设,加大职能监督,强化职能管理,做到职责分明,事事有章可循,逐步形成系统完整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有章必依,违规必究,保证各类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努力形成颇具特色的制度文化环境,从而生成一所好学校,即高效、有道德和有未来的学校。
(三)创设与众不同的人本文化
1.领导文化建设是特色立校之本
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的领导集体就能成就一所名校。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是学校之魂,这种“灵魂”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校的领导首先必须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学校的党政领导是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领导者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常常决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思想理念、课程教材建设、人才技能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明显区别于普通教育,因此中职学校领导文化建设必须转变领导集权范式,构建专业引领、多元分权、民主评价与人格影响相结合的领导文化模式。主要体现在办学思想与目标(如校训、校歌、校徽、校旗、校刊和校网等)、发展理念与策略(如人本主义、可持续发展等)、管理模式与体系(如“精、细、实、专”体系)等。一个学校领导文化一旦建立,就要保证其稳定性、延续性,学校的品牌特色建设以及发展规划作为学校强盛的根本,犹如“定海神针”,需要在领导者持续坚定的支持下,带领全体师生坚决彻底地贯彻执行。领导文化建设应是校本文化建设之首,是“航向标”,也是“稳定盘”,更是“助推器”。
2.师本文化建设是特色强校的关键
一所好学校,不在于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有多少名师。“名师出高徒”,提示我们一所特色学校离不开独领风骚的名师,而名师的成长来自于学校“以师为本”的“土壤”。对教师的精心培养,学校一方面必须积极搭建各种平台,鼓励所有教师深度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事务。学校管理民主化是保证全体教工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激发其主人公意识、持久办好学校的关键。另一方面学校还要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对于缺少“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中职学校,尤其需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师本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人本主义理论,坚持以师为本,尊重教师的价值,关注教师发展的潜能,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坚持实行公平公正的奖惩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的成就感,努力营造适合教师发展和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自主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成长。学校应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作为办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让教师真正感到学校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2]。
目前,中职学校师本文化建设已成为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保证,内容涵盖教师技能培训、专业成长、奖惩激励、情感交流、人格塑造、职业追求等方面。
3.生本文化建设是特色兴校的根本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技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及其他受过良好职业技术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能力。”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这些中初级人才。以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中职学校必须根据中职生自身素养特点,把握其成长规律,一切从其实际能力出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特色管理,从而培养出颇有专业特长和个性能力的合格人才。生本文化建设可从技能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技能是人才在社会的立足之本。技能文化是指求技者通过对专业技术的专心探究,不断获得技术进步或突破,为社会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从而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的一种精神追求和实践行为。广义的技能文化还应包括社会民众对技能人才的热切关注和支持[3]。近年来,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比,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远不能满足需要。2011年7月,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门发布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中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可以看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当今世界,技能文化正在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青睐,许多发达国家,从事技能工作的蓝领的收入要比白领高得多。国内各地不时有企业拿出三四十万年薪去招一名高级技工的报道。技能文化是实践的文化,是创新的文化,当前“中国制造”和“工匠精神”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其实质就是技能文化的范畴,各地各类技能文化节异彩纷层,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热爱,对科技创新的坚持,和对职业愿景的向往。
班级作为一个团体,也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元,理当有自己的特质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优秀的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将人所需要的众多优秀品质植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得以内化和提升,因此中职学校更应该有意识地、全面地、系统地打造内涵丰富且有个性的班级文化,通过不同的专业文化塑造不同特色的班级文化,培育出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
社团文化建设是中职校本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职社团因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增强和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职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平台和舞台。有些中职学校每年五月初配合职业教育活动周和国家省市的技能大赛举办中职生技能风采赛,十月初配合国家省市的“文明风采”赛事举办素质文化节,以及设立专业创业园,实施现代学徒制等颇具特色的举措,就是很好的尝试践行。
总之,当前的经济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教育的竞争。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竞争其核心是校本文化的竞争,只有优秀的校本文化才能孕育出特色的学校,只有优秀的人本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人才。中职学校只有走创建特色校本文化之路,通过打造出有本校“烙印”的特色技术人才,才能立足社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锋,于斌.校本文化内涵探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1(7):287.
[2]教师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EB/OL].(2011-04-14).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466c0100r582.html.
[3]王资,罗婕,苏海莎.高职院校技能文化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6(8):36-39.
(责任编辑:付安莉)
Abstract: Only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school-based cultural brand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oad of developing school with characteristics c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society. School-based culture stresses being student-oriented and the teacher-based in the aspects of the student culture, teacher culture, leadership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and system culture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differences", requiring schools to form a unique famous brand.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chool-based culture; brand;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