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尊献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源于1878年创办的“中兴矿局”。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枣矿集团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突出“安全、绿色、高效”主题,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变革协同,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中,打造了煤炭运营、生产、管理的新模式,保持了稳健的盈利能力。今年以来,企业营业收入、利税等多项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枣矿集团主动衔接供需两端,坚持“以产促销、以销带产、产销联动”,围绕客户个性化需求,实施订制化生产、精准化营销,实现产品多元化,促进清洁高效利用,推动企业由能源供应商成为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品牌服务商。
枣矿集团地跨四大煤田,地质赋存条件复杂、煤种多、煤质变化大。对此,枣矿突出市场导向,主动调采场、提煤质。
一是强化布局设计,确保生产匹配。以精准物探技术为基础,以工作面设计布局为关键,以设备选型为支撑,以生产工艺工序创新为驱动,做到设计布局与地质条件相匹配、设备选型与煤层赋存相匹配、生产工艺与地质构造相匹配、煤层配采与煤质要求相匹配,根据煤层和断层走向及时采取调向、掏矸助采等措施,保压结合、合理配采,科学把握产量与煤质的最佳平衡点。
二是强化系统管控,确保提质增效。枣矿集团严格动态监控和煤质预警,全面落实专业流程化保煤质措施;建立井下煤矸分离系统,做到煤矸分运、分储、分提;实施地面“以仓代场”工程,强化储、运三级调配,在保障煤质稳定的同时,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调节煤质,确保质效协同。
三是强化考核控制,确保责任落实。枣矿集团利用经济杠杆调动全员抓煤质的积极性,坚持以商品煤量为基础,以质计价、超灰扣产。建立职能处室绩效考核、分管矿长目标薪酬、生产区队标准煤量、煤质网员单独挂钩的“四层级”煤质考核体系,明确6大环节28条考核标准,真正使“保煤质就是保工资,提煤质就是挣工资”的理念成为矿区上下的共识。
枣矿集团顺应全国煤炭市场一体化、产品需求多元化形势,突出需求导向,着力优化结构,培育营销优势。
一是实施系统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枣矿集团坚定实施精煤制胜战略作为清洁生产利用的重要途径,完成矿区7个选煤厂、13个洗选项目改造,入洗能力、精煤产能分别提高47.5%、26.7%,并改变了过去枣矿1/3焦精煤 “一枝独秀”的产销格局,系列精煤品种已达18个。目前,除合同电煤外,矿区实现原煤全入洗,精煤销量占比达61%,年实现结构性增效6亿元以上。
二是实施服务升级,优化客户结构。枣矿集团超前把握用户需求,与重点钢企用户的炼焦配煤专家联合成立煤炭产品研发中心,为用户提供订制化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增加了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用户与企业的忠诚度,掌握了市场博弈的主动权,提高了战略用户比例,扩展了重点用户规模。
三是实施配套升级,优化运输结构。枣矿集团坚持以运输结构的调整支撑市场布局的优化。充分发挥临近铁路、港口的区位优势,搭建铁运、汽运、水运立体化运输体系,为客户提供“井口”到“炉口”的系统运输方案。依托运河“黄金水道”,开发沿江、沿河用户,吨煤运输成本较车运降低30~70元,实现了供需双赢。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单兵作战”的路越走越窄,必须强化协同合作,争取营销主动。
一是同部署,有效指导产销。枣矿集团由分管领导牵头,生产、运销、煤质、财务等部门参加,建立了“三会”制度。即年度计划落实会,强化地质资料和煤质数据分析,煤炭市场和用户需求分析,坚持效益最佳原则,科学确定各矿年度产销计划,避免无序、无效生产。月度产销联席会,根据市场变化、客户需求,调整生产计划,并将工作面煤质、回收率、煤种流向等与生产计划同下达。每日煤质分析会,及时通报煤质问题、客户信息反馈,调整煤质管控措施,满足客户要求。
二是同交流,及时调整产销。枣矿集团坚持“算着卖、卖着算”,深度分析客户运输方式、回款效率、用煤节奏,及时调整销售走向,保证效益最大化;全面掌握周边矿井煤种、煤质、煤价等情况,研究测算最佳配煤效益,积极开展跨矿配洗业务,做到“不增产量增销量”,实现由生产煤炭向经营煤炭转型。
三是同服务,齐心保障产销。枣矿集团依托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用户需求档案”,全面分析用户需求数量、品种等信息,组织同质、同类产品区域定点生产。树立跟踪服务理念,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煤质、计量严重纠纷6小时响应、现场纠纷1小时响应,与重点用户实现零纠纷,打造“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的双优品牌。
今天的煤炭生产,依靠人海战术扩能增量已日渐式微。无论市场形势如何变化、企业效益好坏与否,枣矿集团牢固树立“宁花千万上装备,不花十万增一人”的理念,加大装备升级力度,在市场形势较差时逆势发展,在市场形势较好时顺势而为,切实推进煤炭生产由“人力驱动”向“科技驱动”转型。
枣矿集团围绕 “全面部署、重点突破”,突出导向引领,有力推进装备升级。
一是突出目标导向。枣矿集团立足当前,兼顾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和经济性,加快淘汰机型退出,发挥稳定机型效能,扩大发展机型应用,保持装备合理技术梯次。瞄准“十三五”末建成“智慧矿山”,加大信息、集控技术应用,实现所有工作面自动化开采、快速掘进、连续运输,采掘及辅助人员减少50%以上。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枣矿集团坚持将装备升级的过程变为解决难题、补齐短板的过程,做到不唯价格,坚持适用、管用原则,不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大上”,凡是不匹配的,即使价格再低也不用;不唯厂家,彻底改变“一面一机一厂家”的局面,形成系列化,增强通用性和互换性;不唯升级,装备升级后必须在提升安全保障水平、降低运行费用、促进控员提效等方面发挥作用,避免单纯为了用新设备而升级。
三是突出责任导向。枣矿集团编制了采掘、辅助运输系统升级改造“十三五”规划,并将其纳入企业年度行政工作计划,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目标管理,确保装备升级工作有序推进。近年来,通过推动装备升级,累计压缩采掘、辅助用工3841人,减幅达 20.2%;采、掘工效分别提高22.8%、18%。
枣矿集团围绕 “量入为出、循序渐进”,突出多措并举,有序推进装备升级。
一是坚持抓好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枣矿集团在加大新装备应用的同时,注重发挥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平台作用,从买“好设备”向“管好”设备转变,对现存闲置装备关键部件实施升级,着力打造“零维修”模式。如对故障率高、修复费用高的液压支架立柱、千斤顶等进行激光熔覆再制造,使用寿命可延长6倍。
二是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应用并重。枣矿集团改变过去直接引进装备技术的单一模式,紧贴生产现场实际提出技术要求,与设备生产厂家共同研制设备,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设备升级。如合作研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可自动采集现场图像、声音、温度、烟雾等数据,实时对比分析,判断故障位置并及时报警,解决了固定机房硐室等无人值守后不能实时巡检发现隐患的难题。
三是坚持工艺创新与装备应用并重。枣矿集团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带动生产工艺创新。实施薄煤层、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工作面顺槽掘进量减少50%,有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在滨湖煤矿建成全国首个具有实战意义、进入日常和正常连续生产的薄煤层自动化机组,劳动工效提高2倍,具备1.3m以下煤层单面月产10万吨能力,填补了山东省空白;在付煤公司应用大采高自动化机组,人均工效提高3.5倍,形成了“60人稳住全矿产量”的高效生产格局。
枣矿集团围绕 “多方协同、均衡发展”,突出统筹兼顾,有效推进装备升级。
一是兼顾自身与客户,创新商业模式。枣矿集团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协同发展、多赢发展的新常态,创新价值链、供应链金融管理,利用煤炭处于价值链中间环节的优势,以优质煤、焦产品为纽带,紧密衔接上游设备供应商和下游钢厂客户,通过“煤钢互保、以货易货”方式,最大限度减少现金流这个企业的“血液”,推动装备升级;推行经营性租赁、合同能源管理,利用第三方融资的方式,加大老旧设备升级改造,有效缓解当期资金压力,提升投资效益。
二是兼顾市场与现场,做到量身订做。枣矿集团既紧盯设备市场主流,保持行业先进性;又结合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量身订做设备,增强适用性。如瞄准采煤工艺的变革性突破,近年来重点推进“11大2小”自动化采煤装备应用,填补了枣庄矿区在大采高自动化、薄煤层自动化装备上的空白;建立“凿岩台车+挖掘式装载机+巷道修复机”快速作业线,在巷道断面17m2、岩石平均硬度在f6以上的条件下,成功实现炮掘硬岩巷道单进195m,单进水平提升50%以上。
三是兼顾重点与全面,促进系统发展。枣矿集团全面落实“整体平衡、专业协同、单位同步”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各矿井、各专业装备水平的基础上,明确装备升级方向及阶段性重点,逐步实现采煤自动化、掘进高效化、运输集约化、安撤系列化,各矿井至少拥有1个自动化工作面、2条快掘作业线,提升了采掘效率。
随着装备能力的提升、生产环境的改善,枣矿集团在促进“人机相宜、高效协同”的过程中,也为管理方式变革积蓄了能量、创造了条件,形成科技创新带动管理创新的新局面。
随着井上下生产系统的优化升级,枣矿集团具备了两班生产完成矿井核定能力的要求。积极引导各矿井集中生产、集中休班、集中检修,并于今年初试点取消了采煤夜班和日检修班,做到一人多岗、一职多能,让采掘作业人员生产时是操作工,停产时是维修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更彻底解决了夜班生产安全性低的根本难题,真正打破了煤矿工人 “一天三班倒,24小时不停钩,两头不见太阳”传统循环作业模式,让职工作息规律回归科学,真正实现了“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目前,枣矿集团已有7对矿井取消了夜班生产,明年初采掘区队将全面取消夜班生产。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各矿产量不仅没受影响,反而稳中有升,真正实现了“减时不减量,减班不减产”。
富余人员多是煤炭老国企不容回避的现实,尤其是在落实国家新一轮去产能政策、大力实施装备升级、取消夜班的过程中,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对此,枣矿集团本着对社会和职工负责的态度,打破专业界限,集成资质、技术、人员等优势,不让一名职工下岗,成立工作面安撤、机电设备安装、地质勘探等三支专业化队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避免了机构重复设置、人力资源浪费,促进了单位间资源共享、高效协同,矿区劳动力更加均衡;同时,组建矿业管理公司,提供从矿井勘探、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营销、技术咨询一条龙服务,将“人员包袱”变为“人力资源”,成为“创效大军”,将无形资质变为有形财富。目前,已在陕西、山西托管两对在建和生产矿井,并全面接管了5座省属监狱煤矿,在未增人员的情况下,实现了“一矿变两矿”的目标。此外,选拔煤焦化工行业的技术骨干、管理能手,带领矿井富余人员积极到省内外焦化行业开展托管经营业务,增加了企业营收效益,“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稳健。
多年来受煤矿企业 “黑白”连轴转的影响,社会民众往往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煤矿企业。枣矿集团提升矿井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取消夜班甚至周末生产的做法,体现了煤炭行业的人本管理理念,不仅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资收入,而且职工的职业健康得到了保障,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变被动工作为主动为企业创效。同时,吸引了更多的青年人才投身采掘一线,甚至出现了过去不曾有、也不敢想的职工向采掘一线回流的现象。枣矿集团取消夜班生产,不仅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指数,而且彻底改变了煤矿在外界人眼中的印象,整个矿区人心思进的局面蔚然成风,企业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