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ABO溶血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2017-04-27 08:38舒琳琳詹洁瑜陈晓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7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胆红素新生儿

舒琳琳 詹洁瑜 宁 岑 陈晓阳

探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ABO溶血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舒琳琳 詹洁瑜 宁 岑 陈晓阳

目的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ABO溶血病患儿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110例ABO溶血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55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 d IgG、IgM(13.26±3.41)、(0.30±0.19)g/L与参照组(8.94±1.58)、(0.42±0.20)g/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IgA(0.20±0.14)g/L与参照组(0.37±0.19)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BO溶血病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 疗效显著, 可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 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ABO溶血病;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血清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ABO溶血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新生儿疾病,一旦患有此病, 将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贫血以及胆红素脑病, 情节严重的甚至可引发新生儿死亡[1-5]。因此, 强化对新生儿ABO溶血的治疗与干预, 对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意义重大。本案对本院收治的55例ABO溶血病患儿实施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ABO溶血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所有患儿均满足《实用新生儿学》[2]中关于新生儿ABO溶血疾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同时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者如消化道畸形、败血症、肝炎综合征等予以排除。110例患儿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 每组55例。研究组中男31例, 女24例;胎龄38~41周, 平均胎龄(40.6±1.6)周;体重2.0~4.2 kg, 平均体重(2.3±0.8)kg。参照组中男33例, 女22例;胎龄37~42周, 平均胎龄(40.2±1.7)周;体重2.1~4.5 kg,平均体重(2.5±0.7)k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以及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对该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 即对患儿予以双面光疗, 间歇照射, 2次/d, 每次持续8 h。在皮肤黄染症状消失后, 停止光疗。与此同时, 对患儿予以肝酶诱导剂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与人血白蛋白药物治疗, 用法为:肝酶诱导剂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口服, 2次/d, 2.5 mg/(kg·次);人血白蛋白, 1次/d, 1 g/(kg·次), 持续静脉滴注3 d。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 对该组患儿予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 1次/d, 1.0 g/(kg·次), 持续用药2 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情况加以观察;同时, 对其治疗前及治疗2 d及治疗4、8周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进行监测, 且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胆红素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IgA、IgG、IgM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IgA、IgG、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 d IgG、IgM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IgA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胆红素变化比较

表1 两组血清胆红素变化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照组同时点比较,bP<0.05

?

表2 两组IgA、IgG、IgM指标变化比较

表2 两组IgA、IgG、IgM指标变化比较

注:与参照组同时点比较,aP<0.05

?

3 讨论

新生儿溶血(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是一种因母婴血型不合, 母体内存在和胎儿血型抗原不匹配的血型抗体, 而该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后, 则可诱发同族免疫性溶血疾病[3,6-9]。溶血是经由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所引起的, 其效应细胞属于大颗粒淋巴细胞内的K细胞, 该细胞中所包含的Fc-IgG受体和IgA抗体相互作用, 可造成红细胞死亡或引发溶血[4,10-12]。当前临床上已明确人类体内红细胞拥有多种受遗传控制的抗原系统, 而在这些抗原系统中, 就有数个系统能引发新生儿溶血症, 其中, 又以ABO血型系统所引发的溶血病最为多见。新生儿ABO溶血是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 若情节严重可并发胆红素脑病, 并引发诸多并发症, 如听觉障碍、脑瘫以、智力下降以及胆红素脑病,从而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所以, 加强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诸多研究表明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治疗, 能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5,6]。比如王建霞[7]在其研究中就对15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给予了丙种球蛋白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相较于治疗前, 159例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含量明显下降, 而红细胞数量明显上升, 其中尤以采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53例患儿疗效更为明显。这就表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上, 可起到更为显著的效果。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由供体血浆内分离出来的一种人血免疫球蛋白, 其中, 完整的IgG与IgG亚型占免疫球蛋白的90%, 其具备免疫增强与免疫抑制的功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近年来用于治疗新生儿溶血的一种新药物, 该药物可通过免疫抑制功能治疗溶血疾病[13-16]。有报道指出:对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予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能快速提升其血浆内IgG, 进而加速清理机体内的血型抗体, 避免溶血的出现, 同时还可控制换血次数, 从而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8]。在临床上, 采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 其作用机制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机制相似, 其特征表现为:药物进入人体后, 人体血清IgG含量提高, 并和单核巨噬细胞中的Fc受体结合, 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Fc受体的作用, 以使致敏红细胞的IgG和Fc-IgG受体无法顺利结合, 避免红细胞遭到破坏, 最终实现对溶血过程的抑制[9]。虽然该药物能对溶血过程加以抑制, 但无法对血清中已经形成的胆红素予以清除。因此,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 需及早对患儿予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方可获得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 采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研究组患儿, 其治疗后24、48、72 h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参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该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另外, 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8周IgM、IgG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治疗2 d IgM、Ig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在这3个阶段,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IgM、IgG指标的影响不大, 仅可在短期内影响IgM、IgG的合成。研究组治疗前、治疗2 d、治疗8周的IgA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周两组IgA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疾病治疗过程中,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其半衰期内可对IgA的合成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可快速恢复至正常状态。

对于新生儿ABO溶血的治疗, 除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外, 还有一些其他的治疗方法, 而换血就是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然而, 在采取换血治疗时, 极易引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从而造成影响治疗效果[10]。所以, 相对而言,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一种疗效好, 且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法。虽然如此, 但为确保疾病治疗的最佳效果, 在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时, 应密切监测患儿的身体状况, 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处理, 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丙种球蛋白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且避免溶血的加剧。

综上所述, 对ABO溶血病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 疗效显著, 可有效控制血清胆红素与免疫球蛋白水平;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 预防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从而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1] 黄华飞, 袁天明, 周向明, 等.ABO溶血病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的胆红素阈值探讨.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3, 28(4):230-233.

[2]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31-532.

[3] 吴雅娟, 李翠霞, 何志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效果及对神经行为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11):1216-1217.

[4] 袁洪斌, 易平枝.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 ABO溶血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10):802-805.

[5] 陈志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10):184.

[6] 魏伟.大剂量一次性静脉注射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40例临床观察.内科, 2015, 10(4):486-488.

[7] 王建霞.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治疗效果.职业与健康, 2014, 30(13):1883-1885.

[8] 彭峰, 孙智勇.大剂量一次性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3):481-482.

[9] Beken S, Hirfanoglu I, Turkyilmaz C, et al.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 Treatment in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is it Myth or Real? Indian 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Transfusion, 2014, 30(1):12-15.

[10] 高飞, 苏莉.新生儿ABO溶血病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最佳时机的临床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36):6042-6043.

[11] 龚瑾, 曹蓓.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2):394.

[12] 曾华, 黄玉英, 卢曼中, 等.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5, 20(2):67-70.

[13] 吴章夏.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 25(3):120.

[14] 廖景文.单剂量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观察.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13):138-140.

[15] 陈素玲, 赵若雯, 江霞辉.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11):107-108.

[16] 范芳, 姜红.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时效性观察.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6):22-23.

E
xploration of impact of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immunoglobulin on serum immunoglobulin of ABOhaemolytic disease children


SHU Lin-lin, ZHAN Jie-yu, NING Cen, et al.Guangzhou City Baiyun Distric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041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immuno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ABO haemolytic disease children, and its impact on serum immunoglobulin.MethodsA total of 110 ABO haemolytic disease children as observation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visiting sequence into research group andcontrol group, 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immunoglobuli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Comparison were made on serum bilirubin level and serum immunoglobulin changes in two groups.Results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bilirubin level (P>0.05).Both groups had lower serum bilirubin level after 24, 48 and 72 h of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research group had lower serum bilirubin level after 24, 48 and 72 h of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mune globulin A (IgA), immune globulin G (IgG) and immune globulin M (IgM)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P>0.05).The research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gG and IgM respectively as (13.26±3.41) and (0.30±0.19) g/L after 2 d of treatment comparing with (8.94±1.58) and (0.42±0.20) g/L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research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gA as (0.20±0.14) g/L 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 comparing with (0.37±0.19) g/L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immunoglobulin on serum immunoglobulin shows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for ABO haemolytic disease children, and i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serum bilirubin and serum immunoglobulin level.So 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clinic.

ABO haemolytic disease; Immunoglobul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Serum immunoglobuli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7.003

2017-03-02]

510410 广州市白云区第一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胆红素新生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护理干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