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观的浙江实践及经验

2017-04-27 03:09杨圣琼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文化观大省浙江

杨圣琼

(浙江传媒学院 全媒体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习近平文化观的浙江实践及经验

杨圣琼

(浙江传媒学院 全媒体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8)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大刀阔斧地进行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观点、论断,成为习近平文化观形成的重要理论原点。认真考察习近平进行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总结其经验启示,对当前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习近平;文化观;文化自信;经验

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他提出的许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成为习近平文化观形成的理论原点。认真考察习近平进行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实际情况并总结其经验启示,对当前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进行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期间(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根植于浙江地域文化特色,回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需要,以宽广的视野、宏伟的气魄、务实的举措大力加强文化大省建设,为浙江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是描绘了一张浙江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2003年7月,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正式提出“八八战略”,战略之一就是要“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以“不断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P73)为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浙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2005年11月6日中共浙江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文化战略构想,明确提出加快步伐建设文化大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使“科技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取得重大进展,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2]2007年2月出台《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浙江“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做出科学规划,使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沿着既定的轨道不断推进。

二是进一步凝练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被誉为“浙江现象”“浙江模式”,是与浙江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分不开的。2005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深入研究浙江现象、充实完善浙江经验、丰富发展浙江精神”的要求,并与时俱进地将浙江精神提炼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以激励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3]进一步增添了浙江的精神族谱,提振了浙江人民的精气神,对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开辟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提供了新的精神动力。

三是制定促进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有力举措。2005年初,习近平亲自主持了在全省开展的“建设文化大省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调研,分别对宣传文化系统以及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和市、县进行实地考察,举办“加快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恳谈会”,当年召开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正式出台《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大力实施文化建设方面的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等“八项工程”,使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有了得力的举措与抓手。2006年2月下发《浙江省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2005-2010)》,决定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区块和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推动浙江文化建设有的放矢地进行。

四是抓好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2003年6月,浙江被确定为全国两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之一。习近平充分抓住这次创建文化大省、弘扬人文精神的大好机遇,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全局性工作列入省委工作要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全国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活动伊始,习近平就用4个整天时间,专题调研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问题,实地考察了20多家文化单位,召开了3个座谈会,省委、省政府两次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会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试点启动,并进行重点督查,把试点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与建设文化大省相互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4]

五是全面整顿文化市场、规范文化事业发展。除了抓好“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谐氛围外,浙江省还专门出台《关于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实施意见》,下发《关于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振兴相关文化行业的通知》《关于开展全省文化市场集中执法行动的通知》以及《关于坚决打击淫秽色情表演全面整治文化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等,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保驾护航。同时,还出台《关于加强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等,很好地保护了浙江璀璨的文化遗产。

二、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期间进行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既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条件,又成为习近平文化观最终形成的一个重要理论原点。这是因为,习近平当时提出的许多关于文化建设发展的观点、论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是阐述文化的本质。习近平首先指出,“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1](P295)“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P296)从个体角度论述了文化对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又指出,“文化是根,文化是精神支撑,文化是构成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1](P66)从国家层面阐述了文化发展在增强综合国力方面的根基作用、精神支撑作用;习近平强调,“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现好人民群众文化权

利”,[1](P330)从社会层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与目的,构成了习近平阐述文化本质的“三维”视角,成为我们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文化本质的一把钥匙。二是论述文化的作用。习近平充分认识到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他多次使用“文化的力量”来表述文化的作用。他指出,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5](P149)“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

的硬实力”;[1](P294-295)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1](P294)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彰显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他还强调,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也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途和命运”,[1](P29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作用”,[1](P66)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三是提出文化的创新问题。习近平高度重视文化创新工作,并把“文化创新”与“文艺创新”结合起来进行论述。他深刻地指出,“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也是文艺创作的生命”,“创新是成就文艺事业的必由之路”;[1](P334)“要着眼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运用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1](P79)他对浙江文化创新提出明确要求,“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地培养和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形成有浙江特色的创新文化”。习近平还特别强调了人才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指出“自主创新,人才为先,人才为本。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1](P137)在习近平看来,文化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是阐发文化体制改革。习近平根据浙江作为全国两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先行先试的实践情况,对文化体制改革作了理论上的总结与升华。他指出,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就是“围绕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P326)习近平不仅阐述了清晰的文化体制改革思路,而且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通过“建立科学的文化体制,创造丰富的文化产品,提供优良的文化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1](P291)

五是强调文化的民族性。习近平深刻论述了文化在民族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强大的根本力量”。[1](P293)他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1](P290)在习近平看来,只有把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时代性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得到继承与发展,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并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六是突出文化的人民性。习近平从文艺的角度阐述了文化的基本属性——人民性,强调了文化的起点和终点都在人民,“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生活、群众始终是优秀作品的活力与魅力所依、价值和意义所在”。[1](P335)他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优秀的文艺作品能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殊方式,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1](P333)他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真正的文艺家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关注国家命运,反映人民心声,抒写时代精神”。[1](P335)

七是诠释文化与市场的关系。他指出,“先进的文化产品,应当既体现先进性,又能体现群众性,既不‘趋利媚俗’,又不远离市场、忽视市场。有市场的文化不一定是先进文化,但没有市场的文化更难讲是先进文化”,生动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这一重大问题。[5](P9)习近平阐释了“文化经济”的概念,指出“‘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说到底要突出一个‘人’字”,强调了人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和最终依归,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5](P232)

三、习近平文化观浙江实践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时进行的文化大省建设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当时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许多观点、论断,为习近平文化观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给当前进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是文化建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发挥着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持之以恒地予以进行。习近平在主政浙江伊始,就从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于2003年7月代表浙江省委全面系统地概括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八八战略”,为浙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描绘了一张发展蓝图,成为指引浙江历届省委改革开放的总钥匙、总纲领。经过十多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浙江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水平显著提升”。[6]十年之后,在2013年浙江省委召开的十三届四次全会上,又一次对“八八战略”进一步具体对接和发展,又一次对浙江全面深化改革制定前进的具体清晰的路线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动摇、不停步、不懈怠、不折腾,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一贯到底,推动浙江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二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文化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文化理论。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示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音。”[7(]P203)习近平强调,“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必须“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8]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与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做出回答,在实践中进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中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并上升为理论,更好地指导文化建设实践。习近平文化观正是在进行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他关于文化的本质、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创新、文化的人民性等诸多方面的论述来看,都与实施“八八战略”“八项工程”,与“四个一批”等重大文化建设实践密不可分,都是对文化建设问题的深刻探索、务实解决与理论升华,打下了浙江文化建设的深深烙印,成为习近平文化观最终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基础与理论原点。

三是文化建设必须恪守文化正确,坚持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9]“文化自信”作为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重要目的与历史使命,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独特风骨与巨大张力。坚持文化自信,首先要恪守“文化正确”。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这一正确的文化思想,制定正确的文化建设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文化正确,才能为“文化自信”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广泛的文化认同。习近平在进行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过程中,传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实施“八项工程”和“四个一批”等正确的文化建设发展政策,践行正确的价值观,确保文化的人民性和民族性,彰显了浙江文化的独特优势,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写照,体现了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

四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两者共同构成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缺一不可;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柱。习近平高度重视“两个文明”建设,多次阐述两者的相互关系。他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会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又会成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5](P95)“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实一点,精神文明建设虚一点”,但“虚功一定要实做”。[5](P96)习近平还深刻论述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指出“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是文化。要高度重视文化大省建设,进一步推动经济与文化的紧密融合”。[1](P54)正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按照“八八战略”快速推进,为浙江“五位一体”全面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提供了重要精神条件。

五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作为文化建设发展的出发点与旨归。文化的“人民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区别于其他文化思想的根本观点,历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此有过深刻论述。如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文化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10](P666)毛泽东强调,“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11](P863)坚持文化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价值旨归。习近平继承了这一思想,多次论述文化的“人民性”问题,他指出,“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现好人民群众文化权利”[1](P330-331)“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须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1](P332)因此,在他主政下的浙江文化建设“八大工程”和“四个一批”规划中,都有很多文化惠民的政策和举措,并带给广大浙江人民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文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思想。

[1]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2]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浙江日报,2005-11-14(01).

[3]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J].哲学研究,2006,(4).

[4]吴红霞.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大省——写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即将召开之际[J].今日浙江,2005,(14).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6]胡坚.中国梦想浙江实践[N].浙江日报,2013-12-20(14).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1).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校:张立新]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Perspective in Zhejiang

YANG Sheng-qiong
(Omnimedia Center,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Communications,Hangzhou 310018,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Xi Jinping’s administration in Zhejiang,he made great efforts to construct the cultural province of Zhejiang,and put forward a lot of view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which be⁃came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origi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of Xi Jinping.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study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Xi Jinping’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sum up its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Xi Jinping;cultural perspective;cultural self-confidence;experience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课题《“中国梦”影视创作与传播策略研究》(15ZD01);2015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文化观的浙江实践与发展》(Z15JC116)

杨圣琼(1977—),男,湖南永州人,浙江传媒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等。

G120

A

1671-198X(2017)09-0005-05

]2017-05-12

猜你喜欢
文化观大省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传统农业大省如何走现代化道路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视角下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研究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
浅析中国室内设计的文化观
论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