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茂
情绪调控过 “三寻”
李国茂
生活的不如意、工作的不顺心、课改的焦虑、职称的不顺心等等,都容易带来负面情绪,如果不好好调适,就有可能引起对职业能力的怀疑,职业信仰的动摇,甚至影响 “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坚守,被负面情绪的雾霾笼罩,工作快乐、职业幸福就无从谈起。窃以为,做自己的情绪 “调控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尤为重要。
书中寻静,稀释情绪。世事喧嚣,尘世纷扰,何以得静,何以舒缓情绪,让心灵得到慰藉,那就抛开烦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来个忙里偷闲,端坐书桌旁,念念书,和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对对话,跟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李希贵取取经,在他们的教育睿智中徜徉,与自己的情绪“互撕共撞”,有了书籍的浸润,情绪慢慢被湮灭,可能逃遁于无形,名家大腕的智慧如阳光照进心房,内心深处就会豁达敞亮。同时,在念书的过程中厚德、丰识、激慧、励志、正道、悦心。作为老师,念书贵专宜宽。视界宽了,凡心洗涤如镜,怡情畅绪。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21世纪教师工作的本质不只是 “教学”,更是 “学习”,在书矿里淘金便是最重要的学习路径之一。
人中寻方,宣泄情绪。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一生总是和人打交道,研究人、成长人、幸福人是必尽 “洪荒之力”的。但在育人的过程中,升学指标的压力,班里孩子的差异,家长的不配合,这些大都是普通学校老师经常会遇到的,或者说在教育生涯里处理过的事,当你在同事面前把一脑子情绪宣泄出来,与同事们一起 “会诊”,找到真正的 “病灶”,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些 “金点子”“偏方子”对症施治,在轻松的谈笑间卸下包袱,照亮认识的盲区,诸如 “值得吗?” “为什么?” “合理吗?” “该怎么样?”,这些情绪性的问题都会冰释,友情的光芒会解开情绪的枷锁。教师要善于做“人中人”,不妨多点 “忘年交”,和小朋友玩玩游戏,和家长唠唠家常,往往会换个角度 “消磨”掉情绪的阴影。
写中寻味,修正情绪。说实在话,教师写的时间很多,备课、批改、计划、总结等等形式化的东西常常伴随着。但我想说的是,教师要勤于和善于利用手中的笔,时时记录教育过程中的收获或缺失,记录与家长、学生、同行交往中的故事,聆听到的孩子们生命成长过程中拔节的美妙声音,倾听到的同行“护犊子”的一往情深,以及新知识新观念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挖掘教育故事背后蕴藏的宝藏;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笔的恣意行走间,浮躁、烦恼、沮丧、奢欲、成见、思维定式都会置之度外,统统扫除。记录往往具有 “本真性”,犹如医生的 “病历”,我们在回味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在升华中捡拾的是那些 “耿耿于怀”之事的合理内核,那些 “罄竹难书”之人的可爱之处。在静静的记录过程中,既有对 “实相”的认知,更有对 “差别相”的认知,在写中可以认识自我,审视自身与他人的差异,甄别方法,智有通达,慧根自觉。
当然,闲暇时光,在垂钓中安静,在跑步中放松,在品茗中舒畅,在音乐中荡漾,在游学中收获,无疑也是情绪调控的好方法。
教师绝非神佛,亦非圣贤,不断探索情绪转移的方式以及情绪自控的方法,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用平和、清淡、包容的心态,在静心中回到自己的最内在,跟大我、更高层的我联结,才能够不忘初心,在教育之路上植入幸福的基因。
(作者单位:四川阆中市朱镇乡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邹韵文